文/ 中共嘉善縣委社會建設委員會
嘉善縣以“一體化、均衡化”為思路,布局“體制機制、經濟社會、公共服務”三個全面發展,創出了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新經驗
2 00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嘉善調研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情況時,對嘉善提出:“希望你們在推進城鄉一體化方面創造新經驗”。十八年來,嘉善縣始終牢記囑托,聚焦“城鄉發展不協調、收入差距大、服務不均衡”的問題,以“一體化、均衡化”為思路,布局持“體制機制、經濟社會、公共服務”三個全面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堅持問題導向,整體推進城鄉體制機制改革。始終把推進農田高質量流轉作為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的引擎,農村土地流轉率達87.75%,建成高標準農田33.54萬畝。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新機制,完成全市首單、全省最大單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兩次獲批國家級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全國唯一。
拓寬增收渠道,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以就業創業促增收。依托創業創新基地,年均組織農民培訓1.5萬人次。積極打造長三角零工市場,累計實現就業近2.8萬人次,促進增收超429萬元,個人最高收益達3.3萬元。著力發展“3+3”產業體系,在立訊智造、蘭鈞新能源等總產值超700億元的企業,常態化提供就業崗位3萬余個。以“強村計劃”促增收。開展五輪“強村富民”計劃,累計實施抱團項目23個、總投資28.2億元,104個村共增收1.1億元;鼓勵發展“鎮統籌+村入股+農民持股”的共富聯合體,實施共富體項目6個。
優化公共服務,促進資源要素雙向流動。提升公共服務均衡優質水平。入選以縣城為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省級試點和“15分鐘公共服務圈”省級試點;加大財政資金傾斜,“十四五”以來,近80%的財政支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投入約100億元用于提升鄉村文教衛等公共基礎設施水平,占比超50%。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同城待遇”。夯實“一老一小”服務體系,率先將社區托育園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五統聯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入選全省共同富裕最佳實踐;創新建立縣鎮村一體化急救體系,健康浙江考核連續兩年全省第一。引導師資力量向農村、薄弱學校傾斜,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流動試點工作被全國推廣。優化城鄉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全速推進北部祥符蕩EOD、中部中新新城TOD、南部高鐵新城CBD“3D嘉善”建設;總投資588億元的“3高4鐵”開工建設,努力實現從“鎮鎮有高速”到“鎮鎮有鐵路”的跨越提升。
下一步,嘉善縣將持續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徑、新機制。構筑一個體系。構建多元資金、市場運營、共富機制集成進鄉村“三集三進”運營新機制,加快探索強村公司聯農富農新路子,持續用好共富體項目。培育兩大機制。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持續迭代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共建共享公共服務清單,深化15分鐘公共服務圈建設,探索使用者與供給者雙向互動通道,基層智治試點管理權限下放至村社一級;構建公共服務均衡共享機制,加快推進公共服務“七優享”項目建設,促進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打造三個示范樣本。高效治理樣本,系統創設黨建引領強基等4個指數,探索鄉村善治新路徑,持續拓展“共富積分”應用場景,將村域善治、金融賦能、數字應用等融入共富增收,讓村民共享共富成果;集成改革樣本,持續深化全省首創“雙金”做法,提取土地出讓金收益用于鄉村發展,破解社會資本進駐的要素瓶頸,力爭到2025年資金池突破12億元;城鄉深度融合樣本,一手抓城鄉“同待遇”,緊扣“一老一小”建好醫共體、教共體、養聯體,一手抓城鄉“同富有”,確保每年鄉村發展投入不少于40億元,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指標不少于10%;開展村集體經濟和農民雙“擴中”“提低”行動,到2025年實現村均經常性收入超5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低收入農戶人均收入分別突破6萬元、3.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