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省委社建委)社會建設評估督導處、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戰略所
堅持以創新制度機制為著力點,聚焦縮小“三大差距”、推動公共服務優質共享等重點領域,注重探索性、示范性、推廣性、可及性,加快探索構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制度機制,推動試點加快從盆景向風景轉化
2023年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第二批省級試點建設中期評估之年,是示范區建設接續推進、厚植成勢的重要一年。第二批29個省級試點按照國家所需、普遍認可、可學可鑒的原則,圍繞“機制創新、改革探索、成果展示”接續發力,較好完成了“四張清單”(目標指標清單、重點工作清單、重點改革清單和預期成果清單)任務,涌現了一批在全國有一定辨識度、在省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成果,在推進共同富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各試點聚焦“小切口、大牽引”的突破性抓手,加強頂層謀劃,深化實施方案,強化推進機制,狠抓任務落實,實施一系列具有“共富味、改革味”的創新性舉措,推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
堅持高位推進建立試點抓落實機制。壓實試點主體責任,所有試點均建立以地方主要領導牽頭的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全面構建了試點推進的領導掛帥機制、工作專班機制、會議研究機制、定期對接機制、成果總結機制“五大機制”,進一步強化了試點工作保障。建立了地方社建委統籌多部門協同推進的聯動機制,明確了試點各項工作推進的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和責任體系,切實做到組織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
目標指標與計劃任務落實有效。共性指標方面,盡管受疫情擾動影響,仍有27個試點2022年指標目標完成率超一半,近四成試點完成率逼近80%;個性指標方面,19個試點完成率達100%,7個試點完成率在90%左右,僅3個試點完成率低于75%;重點工作、重點改革、預期成果方面,重點工作、重點改革、預期成果完成率為100%的分別有29個、27個和28個。
一批試點成果獲國家層面認可推廣。杭州市困難群眾公租房保障工作經驗獲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批示肯定,《低收入人口監測機制研究》獲民政部和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論研究二等獎,被國家鄉村振興局采納寫入《關于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永康市《以“東遷”促“西歸”實現共同富裕—“東遷西歸”項目工作匯報》獲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何報翔批示肯定,《職業教育“東遷西歸”走出共贏共富路》被國家發改委工作動態信息刊登推介;柯橋區探索“退苗還糧”讓良田再現稻菽飄香作為典型案例寫入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辦公室“穩糧保供”改革專題匯報,并獲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批示肯定;遂昌縣探索的三級物流體系寫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
按照試點探索領域,第二批試點探索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有13個、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有12個、探索公共服務優質共享的有3個、探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有1個。在四大先行示范領域中,均涌現出一批相對成熟的經驗做法。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領域。嵊泗縣全力打造共富示范區海島樣板縣,實施63個“小島你好”項目,打響4個主題島嶼品牌,創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打造特色民宿超1000家;常山縣大力培育“兩柚一茶”主導產業,成就“雙柚汁”網紅名品,打造形成一批特色多元的消費新場景,2022年度共富考核位列山區26縣第一;柯橋區迭代更新共富星村創建標準和評定辦法,開展“百名共富指導員進百村”行動,構建鄉村建設標準體系,全力打造共富星村;玉環市聚焦鄉村資源盤活難問題,迭代推廣“股份眾籌”,深化“村集體+村民、村集體+村集體、村集體+專業公司”等股權結構,引導農民以閑置土地和房屋等資源入股;龍游縣以人口集聚、整村搬遷、公共服務優質共享為導向,在公積金貸款、“耕地管家”土地收益、數字平臺賦能等方面改革突破,探索出了一條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特色共富之路。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領域。杭州市推進“弱有眾扶”社會救助綜合改革,構建五型救助“扶弱圈”,為1.8萬余個觸發動態預警家庭提供多元化幫扶救助;永康市持續深化職業教育東西部協作,創新數字化應用人才服務、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終身培訓人才成長三種模式,為中西部地區解決就業3000余人;衢州市聚焦“新藍領、新農人、新工匠”人群提技致富,創新建立以“七統一”為標準的大培訓一體化機制,建成共富培訓在線應用,實現通過培訓促進就業增收6%以上;遂昌縣圍繞幫促誰、怎么幫、幫什么三個方面,構建形成低收入農戶精準化調整機制、低收入農戶體系化幫促機制等“六化協同”幫促機制;寧波市創新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機制,將非本市戶籍的靈活就業人員納入職工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保障范圍,允許新業態平臺和建筑企業為勞動者單險種參加工傷保險,在全國首創推出“靈活保”專屬保險。
公共服務優質共享領域。杭州市臨安區整合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資源,建立專業化診療團隊,構建鄉村綜合巡回診療服務制度;義烏市聚焦嬰育照護服務體系創新改革,制定嬰育服務相關標準、制度及生育友好社會促進政策;吳興區聚焦新居民公共服務優質共享,以“民意通”“產改工福”等一批數字化應用為牽引暢通新居民公共服務精準智達路徑,創新“長幼隨學”“15分鐘醫保服務圈”等一批亮點做法。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領域。德清縣發布全國首個精神富有評價標準,開展2021、2022年度德清縣域精神富有指標試測評工作,構建“15分鐘精神富有服務圈”,獲《人民日報》等20余家主流媒體宣傳報道。
下一步,堅持以創新制度機制為著力點,聚焦縮小“三大差距”、推動公共服務優質共享等重點領域,注重探索性、示范性、推廣性、可及性,加快探索構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制度機制,推動試點加快從盆景向風景轉化。
以體制機制改革為抓手推進重點領域突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領域的試點要解決好重點群體就業問題,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領域的試點要健全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機制,推動城鄉的一體化和城鄉融合;公共服務優質共享領域的試點要聚焦群眾所盼所想,創造更均衡的高品質生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領域的試點要豐富精神共富內涵,促進精神文化價值的賦能與轉化。
以共富聯合體為導向推進試點“共建共享”。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既是為了人民,也更依賴人民,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分享發展成果。要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積極探索自身領域“先富帶后富”“集體富帶個體富”“同等主體協作創富”等共富聯結機制,讓群眾、社會切實感受到共富聯合體打造帶來的“紅利”。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的共富推動作用,通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調動社會組織和公眾的積極性,促進形成共同富裕的合力,構建全民參與共富的良好社會氛圍。
以基層改革創新為根本推動試點經驗凝練。基層是改革創新的第一線,是實現共富的根基,試點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尊重基層經驗,著力探索破局之道,破題之策,破難之招,通過基層積累更多解決重大共性問題的鮮活素材。要充分激發基層的首創性,加強對基層的工作指導,充分釋放基層一線的活力和創造力,鼓勵基層大膽試大膽闖,對具有首創性、有實效的可復制的經驗做法,以適當的方式推廣應用,著力推動變盆景為風景,從個案到方案。
以可復制能落地為標準推進試點成果打造。第二批試點是以“機制創新、改革探索、成果展示”為目標,需要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有標準能落地的創新成果。要注重試點成果的科學性和普適性,強化試點“標準化、規范化”意識,及時提煉出有特色、有價值的共富經驗,探索形成適用于不同地區、不同層級、不同領域的試點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