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文娜 聶雅萍
在萬年文明的荷花山遺址、“遍地龍游”的商幫文化、匯聚古今的湖鎮中,探尋風雅龍游之奧秘
作為浙江歷史上建縣最早的13個縣之一,龍游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風貌完整、山水雋秀,素有“儒風甲于一郡,人才遍及中華”之美譽。近年來,龍游奏響挖掘詩路文化、打造詩路景觀、落地詩路產業“三部曲”,不斷放大“萬年文明、千年古城、百年商幫”的歷史積淀新優勢,賦予這座浙西小縣城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魅力。
萬年上山,世界稻源。上山文化遺址既是錢塘江流域最耀眼的存在,更是向世界展示萬年中華文明的“金名片”。
位于龍游縣湖鎮邵家自然村南側的荷花山遺址,是上山文化的重要遺址之一,保護荷花山遺址就是保護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龍游縣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博物館展陳的荷花山遺址出土的‘羼和稻殼、稻葉的陶片’看起來可能并不醒目,但它們標志著新石器時代開啟,人類文明邁出了關鍵一步。荷花山遺址是浙江境內迄今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的上山文化遺址之一,遺址的歷史地貌保持較好,古人生活場景遺跡未受到擾亂,遺跡周邊也未受到破壞,是展示上山文化面貌的最佳場地之一。”
近年來,龍游積極謀劃荷花山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申遺工作。2011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荷花山進行考古挖掘;2013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5強;2017年1月,荷花山遺址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12月,荷花山考古遺址公園列入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2021年,編制完成《荷花山遺址保護規劃》,組織參與國家博物館“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2022年9月,委托浙江省古建筑設計研究院編制荷花山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規劃……龍游對荷花山遺址的重視和保護,進一步打響了上山文化的知名度。
自2000年上山遺址發現以來,浙江統籌規劃、精密布局,經過20多年的努力,上山文化研究、保護和宣傳工作不斷創新。截至目前,在金華、衢州、紹興、臺州等4個市11個縣市區先后發現上山文化遺址21處。2021年,龍游加入上山文化申遺城市聯盟,成為浙江省上山文化申遺重要成員。有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5月,浙江省上山文化遺址保護和申遺工作專班在浦江舉行第一次工作例會,目前龍游已被列入上山遺址群申遺預備名單申報遺址點(全省共6處:浦江、義烏、龍游、嵊州、仙居、永康)。”下一步,龍游將以申遺為總目標,堅持“大上山”理念,一體同心攜手共進,全力做好上山文化遺址保護申遺工作,擦亮“萬年上山”這張“金名片”。
山川承翠擁,水鄉繞韻悠。豐富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龍游商幫文化。龍游商幫是唯一一個以縣域名稱命名的商幫,也是明清時期全國十大商幫之一。從龍游商幫時代一路走過的老字號有很多,如飲食行業的“善蒸坊”、醫藥行業的“滋福堂”、棉布行業的“姜益達大”等商號,都曾紅極一時。龍游商幫中源遠流長的文化根基、無遠弗屆的精神意志、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胸懷天下的儒商風范、誠信務實的經商理念歷經時代淬煉延續至今。2022年,龍游商幫文化入選首批100個“浙江文化標識”培育項目名單。
提煉文化元素、挖掘時代價值,是龍游推動商幫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自然之舉。龍游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彰顯龍游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激發新龍商發展的文化潛力,縣委縣政府明確圍繞‘五個一’(打造一套標識體系、打造一系列文化地標、豐富一系列旅游商品、創作一系列新時代文藝精品、搭建一個產業發展平臺),讓龍商更具辨識度。2022年11月,我們在商幫故里—溪口鎮舉行了‘龍游商幫’文化品牌標識新聞發布會,向全球發布龍游商幫文化標識。另外,我們還投資拍攝跨時代劇作《大道地》,以古村古鎮蝶變講述商幫故事;建立龍游商幫陳列展區,讓更多人了解龍商;舉辦龍商大會、龍商文化節,凝聚起發展共識。”
無遠弗屆,遍地龍游。“龍游商幫”既是縣域文化品牌,更是營造重商親商氛圍的著力點。近年來,政府主動搭臺、積極引導、全力培育,推動龍商發展進入快車道。比如設立龍游商幫“小巨人”產業基金,制訂成長型、鏈主型企業“一企一策”全鏈條成長扶持政策;建立“龍商有禮”示范評價體系,將商戶文明行為量化為積分指標,對商戶進行星級動態評定……在政府的“陽光雨露”滋潤下,龍游商幫有望再創輝煌。
龍游湖鎮的白鴿湖原名“白革湖”,因在90年前的“龍游戰役”中被北伐軍的鮮血染紅得名。為了紀念這段光榮的歷史、寄寓和平的美好愿望,此后這個小湖被稱為“白鴿湖”。
湖鎮因白鴿湖而得名,白鴿湖既給了小鎮歷史,也給了現在的繁榮。白鴿湖商埠文化園內,人文社區、商業文化綜合體、特色文化酒店拔地而起,成為城市更新的重要載體。據湖鎮有關負責人介紹:“白鴿湖商埠文化園項目一期完成投資約10億元。作為龍游‘小縣大城·共同富裕’搬遷可選安置區之一,可新增容納約1000戶、近3000人,對湖鎮的人口集聚、商埠文化復興有很大的助推作用。項目建成后,將形成以紅木小鎮、白鴿湖濕地、舍利塔院、明清古街為核心的濱江風光帶,有力提升湖鎮小城市賦能和集聚功能,打造‘產城人文景’深度融合的未來社區。”
與白鴿湖商埠文化園形成鮮明對比,通濟老街(俗稱“湖頭街”)目之所及皆是歷史。這條全長約1300米的街道,起源于唐初,曾以八大家族和“十八埠頭”聞名于世,是浙西著名商業街區、龍游商貿繁華核心。現在的通濟老街西頭連著居民區,東頭直通國家級文保舍利塔,中間鱗次櫛比的小吃攤一眼望不到頭。色澤誘人的烤餅、香氣撲鼻的燒烤、小巧精致的發糕……三三兩兩的游客邊吃邊逛,盡是人間煙火氣。
為了更好地保護歷史街區,湖鎮政府回應民愿投入將近9000萬元對通濟老街進行整體改造提升。“煥然一新”的湖頭街以前店后“家”的經營模式,受到廣大游客的歡迎,經營非遺棕編工藝品的鄉村工坊就是其中之一。今年74歲的呂姓店主從15歲開始學習棕編技藝,目前經營范圍已延伸至棕繃床墊和棕掃帚等各類原生態清潔用品。談到近年來通濟老街的變化,呂老激動地表示,“老街改造后整體環境有了很大提升,客流量也多了很多。2023年4月,湖鎮的三月三廟會在通濟老街舉行,既有硬殼獅子、皮影戲等民俗表演、傳統技藝展示,又有商家展出特色小吃、玩具等,吸引了上萬游客前來游玩。街上的店主既能兼顧家里又能做點小生意增加收入,日子也漸漸紅火起來。”
龍游天下地,風雅壯麗儀。龍游以錢塘江詩路文化帶、衢州詩畫風光帶建設為導引,不斷挖掘“兩江”(衢江、靈山江)資源稟賦,發展美麗經濟幸福產業,一個集家具制造、旅游休閑、文化創意、商業服務、生態居住“五位一體”的現代生態文明小城正在煥發別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