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華日報》在滬寧籌創始末

2023-04-24 08:39:09徐海濤
百年潮 2023年3期
關鍵詞:南京上海

徐海濤

歷經南京、武漢的艱苦籌備,《新華日報》于1938年1月11日在漢口公開出版,同年10月因武漢淪陷遷往重慶繼續出版。作為中共當時在國統區唯一公開、合法出版的黨報,其《發刊詞》明確宣布:“本報愿在爭取民族生存獨立的偉大斗爭中作一個鼓勵前進的號角”,“本報愿將自己變成一切抗日的個人、集團、團體、黨派的共同喉舌。”抗戰時期,《新華日報》廣泛深入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介紹八路軍、新四軍的輝煌戰績及根據地的巨大成就,被國統區的廣大群眾譽為“茫茫黑夜中的一盞燈塔”,充分發揮了黨報的戰斗喉舌作用。

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中國面臨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嚴重斗爭,中國共產黨順應民意,提出為建設一個獨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統一的中國而奮斗。面對當時的輿論環境,中國共產黨迫切需要加強在國統區的宣傳工作,使國統區的廣大民眾,認清形勢、丟掉疑慮,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共同爭取和平民主的光明前途。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重慶談判期間,中國共產黨確定要在上海、南京出版《新華日報》,并開始籌備工作。1946年5月3日,周恩來率領中共代表團由重慶遷到南京,繼續與國民黨談判。南京談判期間,中共中央南京局為爭取《新華日報》在南京、上海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宣傳出版工作,面對抗戰勝利后的新局面,尤其注重加強在國統區開辟輿論宣傳陣地。1945年8月21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致華中局電,指出:“立即建立群眾性及《新華日報》上海版兩種報紙。”第二天,毛澤東審閱修改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關于改變占領大城市方針的指示稿,加寫了一句話:“對大城市仍應積極派人去發動群眾,爭取偽軍,出版報紙,布置秘密工作,爭取我黨在城市中的地位。”

1945年8月,周恩來為中共中央草擬對國民黨政府提出的《目前緊急要求》,其中明確要求國民黨政府“取消一切妨礙人民自由的法令和對新聞出版物的檢查條例”。8月16日,周恩來為中共中央起草的給重慶局的指示電中提出:“目前蔣之一切宣傳均為內戰做文章,只是步調常亂,空隙甚多。你們應在報紙上,在中外人士中,配合延安廣播,堅決地予以嚴斥,以壓倒蔣之反動宣傳,推動各方。”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從延安飛抵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毛澤東在到達重慶的當天,即“赴紅巖八路軍辦事處參加中共南方局歡迎晚會,會見南方局負責人和新華日報社、群眾周刊社的章漢夫、許滌新、胡繩、戈寶權等人。”毛澤東詳細了解了《新華日報》《群眾》在國統區的出版工作。

據當時擔任中共南方局秘書長的童小鵬回憶:“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即與周恩來、王若飛商定,立即派出一批同志到上海、南京、武漢、廣州、香港等地,籌備和復刊《新華日報》《救亡日報》等報刊。上海具有特殊的地位,決定先在上海設立《新華日報》總館,待還都南京后,把總館遷南京,南京、上海兩地都出版《新華日報》,然后在其他地方逐步出版。”毛澤東、周恩來還向《新華日報》負責人指示:“上海等大城市是國共兩黨在政治思想、文化戰線的必爭之地,我們不只要把《新華日報》總館遷到上海,還要在上海、南京等地辦各種刊物。”

9月14日,正在與國民黨緊張談判的毛澤東、周恩來致電中共中央轉華中局,其要義是盡快派人到上海等地辦報,電文中指出:“上海《新華日報》及南京、武漢、香港等地以群眾面目出版的日報,必須盡速出版。根據國民黨法令,可以先出版后登記,早出一天好一天,愈晚愈吃虧。”同時強調指出:“華中可去上海等地公開活動的,如范長江、錢俊瑞、阿英、梅雨等,要多去、快去。”“就近請即先到上海工作,在今后和平時期中有第一重大意義,比現在華中解放區意義還重要些,必須下決心用最大力量經營之。”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把在上海和南京出版《新華日報》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且部署首先在上海開展工作。

《新華日報》南京辦事處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通過所謂“文化接收”,占據了上海主要的報紙和言論機關,國民黨掌控著《中央日報》《掃蕩報》《正言報》《中美日報》等報紙,對于進步報刊,則采取排斥、打壓、甚至扼殺的方式。1945年9月8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派到上海接收文化事業的特派員詹文滸發表談話聲稱:“一切報章雜志,未經中央核準,不準發行。”9月10日,國民黨又頒發了《管理收復區報紙及通訊雜志及電影廣播事業暫行辦法》,其中規定:“收復區之報紙及通訊由宣傳部協助地方政府施行檢查”,“已出版者均需重新登記”。當時正值國共重慶談判,國民黨當局迫于全國性的強大輿論壓力,被迫宣布:從1945年10月1日起,廢止戰時新聞檢查和圖書、雜志的審查制度。但又同時規定:報章、雜志仍須登記、核準始能創刊;上海、北平、廣州、武漢等大城市以所謂“收復區”,在軍事行動尚未完成之前,仍繼續執行新聞、圖書檢查制度等等。通過這樣一些新的桎梏,國民黨繼續阻礙新聞、言論和出版的自由,在國統區新聞出版方面占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

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的第二天,毛澤東返回延安,周恩來留在重慶繼續與國民黨談判。針對國民黨在新聞出版方面的種種行徑,1945年10月17日,周恩來致電中共中央轉饒漱石:“在滬指定專人負責文化宣傳工作,最好速派錢俊瑞、范長江、阿英去開展工作。已在上海的吳大琨、劉尊棋、鳳子等人同我們有關系。”10月18日,周恩來告電毛澤東:“我黨在滬必須籌備一大的黨報和通訊社”,“已請董必武在美國訂購印刷機,已派夏衍、徐邁進籌備,將派廖沫沙、戈寶權、范劍涯去。請華中局速派干部去南京、上海工作。”周恩來派遣徐邁進以《新華日報》駐滬辦事處主任的身份去上海籌備出版《新華日報》,派夏衍到上海負責恢復《救亡日報》,以民間報紙的面目出現。據徐邁進回憶:日本宣布投降后,“國民黨要在南京舉行一個受降典禮,要組織一個陪都記者團去參加,我就以《新華日報》記者的名義,隨記者團到了南京,典禮結束之后,我就秘密進入上海。”

當時,董必武作為解放區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參加聯合國成立大會尚未歸來,他“從周恩來的來電中得知,中共中央擬在上海籌辦黨報和通訊社,讓他在美國訂購印刷機械。董必武便將節省下來的生活費、置裝費和交際費共2500多美元,再加上華僑的部分捐款,購買了印刷機、打字機等急需物品”。

1946年初,在上海的徐邁進按照周恩來的指示,設法與上海地下黨負責人劉曉、劉長勝、張執一等人取得聯系,上海地下黨調了吳樹林、蔣建忠、黃君曦三位同志協助徐邁進共同做籌備工作。徐邁進后來回憶,“我們先在朱葆三路(現名溪口路)25號用金子頂到一排二層樓房,作為編輯部工作的地方,以后又租下了朱葆三路14、16號做印刷廠和發行的地方。另外,在老西門一帶找了部分宿舍。接著就是搞設備。在上海地下黨的支持和朋友的幫助下,我們在舊貨店找到一架破舊的四開輪轉機,連買帶修花了10兩金子。后來又在蘇州花了300兩金子買到一臺對開輪轉機”。與此同時,董必武在美國購置的印刷機、打字機也運到上海,一切準備就緒,只等國民黨當局同意,隨時可以開機出報。

1946年3月,新華日報社社長潘梓年受周恩來派遣,從重慶到上海主持《新華日報》在滬出報的籌備工作,潘梓年一到上海就帶著周恩來2月21日寫的親筆信拜訪時任上海市市長錢大鈞。信的內容如下:

慕尹市長先生勛鑒:

暌違數月,馳念時深,政協圓滿成功,大局至堪慶幸,想革命舊游,定當同此欣喜。茲有懇者,《新華日報》自始即隨國都播遷,由寧而漢,由漢而渝,現國府還都在即,《新華日報》理應追隨東下,因特派該報社長潘梓年君先行來滬籌備出報事宜,并囑其趨前奉候,藉聆

教益,至祈

不吝指示,俾得知所遵循,實為至幸。

專白,敬頌

公安不一。

弟周恩來拜

二月二十一日

(信中所述“革命舊游”,系指在黃埔軍校時,周恩來與錢大鈞為同事)

錢大鈞并不積極辦理,而是例行公事地將周恩來的信轉給國民黨上海市社會局局長吳開先,吳開先要潘梓年按規定填寫登記申請書,同時給周恩來寫了復信,信中寫道:“執事來函一件,為《新華日報》登記事,囑辦理等因,一俟潘君梓年將申請登記書送來,當予提前辦理。”第二天,潘梓年就按吳開先提的要求,將致上海社會局請發《新華日報》登記證的信函及填寫好的登記申請書四份一并交于社會局,信函全文如下:

查本報籌備于南京,創刊于漢口,自武漢陷敵,西遷重慶,始終追隨政府,為抗戰服務。茲以和平建國伊始,政府還都之計早定,本報自宜到滬出版,為和平建國,鞏固團結盡其綿薄,貫徹初衷。觀夫《中央》《掃蕩》等報均早已在滬創刊,實不勝遠落人后之感。用特遵照中央宣傳部“報紙創刊應先向地方政府申請登記”之指示及出版法第九條之規定,附具新聞紙登記申請書四份,呈請鈞局準予登記,并轉內政、中宣兩部,早日發給登記證,實為公便。謹呈上海市政府社會局。

新華日報社社長 潘梓年

通訊處:南京西路(即靜安寺路)

五八七號三樓二〇一室

潘梓年呈交的登記申請書表格內填寫有:發行人潘梓年,編輯:章漢夫、華崗、廖湘、喬木(喬冠華)、許滌新、徐邁進、朱世綸。設社長、總經理各一,下分編輯、印刷、營業三個部門。

3月21日,潘梓年又以新華日報社社長的身份寫信給上海市市長錢大鈞和副市長何德奎,目的是防備國民黨軍警特務的搗亂。函件全文如下:

謹啟者:

本報擬在滬出版,即日起在南京西路(即靜安寺路)五八七號三樓二〇一室開始辦公,懇祈即予轉知各有關當局飭屬保護,至感德便!

謹呈上海市市長 錢

副市長 何

新華日報社社長 潘梓年

潘梓年按要求提交了所有的材料等待核發登記證時,吳開先卻耍起了花樣,并未履行其“提前辦理”的承諾,一方面把《新華日報》的申請函件和登記表格等材料送往市政府,另一方面給潘梓年復函,強調所謂“未經核準以前,暫緩出版”。上海市政府也有意阻攔,拖著遲遲不批,《新華日報》在上海的出版開始遭到挫折。

1946年4月27日,《新華日報》發言人在重慶發表談話時表示:《新華日報》辦事處現已東移,該報發行人已向國民黨當局申請在滬出版。

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國共談判的中心也由重慶移到南京。1946年5月3日,《新華日報》總編輯章漢夫隨周恩來、鄧穎超等人乘坐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的專機飛抵南京,中共代表陸定一與《新華日報》魯明等人乘中航班機也于當天到達南京。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來到南京后,便開啟了史稱“國共南京談判”的重要一頁。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代表團對外代表黨中央與國民黨和美方代表談判,對內即是中共中央南京局,統一領導談判斗爭、宣傳工作、統戰工作等,中共中央南京局下設組織部、宣傳部、外交事務委員會等部門,由周恩來負總責。

重慶談判期間,國統區的民眾由于受國民黨當局宣傳的影響,對蔣介石的“和談”及美方的“調處”寄予希望,而對中國共產黨卻有各種各樣的誤解和疑慮,尤其是在國民政府遷回南京前后,這樣的情況愈發嚴重。此種形勢下,在寧、滬兩地籌創《新華日報》成為中共中央南京局的一項十分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中共代表團來南京前,周恩來就為《新華日報》在南京出版開始了相應的準備工作。1946年4月中旬,周恩來委派石西民代表《新華日報》、龍飛虎代表中共代表團到南京與國民政府交涉相關事宜,石西民的身份是《新華日報》南京分館主任,負責交涉《新華日報》南京籌備處的用房和報紙登記問題。到南京后,石西民帶著周恩來的親筆函件和中共代表團要求國民政府中央還都機關房屋配建委員會指撥《新華日報》用房的公函,多次找國民黨南京市市長馬超俊和社會局,在中共代表團的公函中就提及:新華日報擬在首都設立分館,現查中山東路147號有查封敵產樓房一幢,適合報館需用。石西民還和龍飛虎一起到國民參政會找洪友蘭,也找邵力子幫忙講話,但是,至中共代表團來到南京時,國民政府沒有為《新華日報》撥付用房,也沒有辦理《新華日報》出版的登記手續。

1946年5月4日,即中共代表團來南京后的第二天,周恩來在梅園新村30號給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寫信,希望能夠增撥房屋供中共代表團和新華日報社之用。周恩來的信全文如下:

夢麟先生勛鑒:

恩來昨日抵京,尚未趨候,比維道履清吉為頌。茲有懇者,敝代表團人員陸續來京,前由市府所撥梅園新村房屋兩幢尚感不敷;現有中山東路一四九號樓房四間亦系封存敵產,擬請撥予暫住,以解決目前困難。再者,前曾請求撥中山東路一四七號為新華晚報社之用,亦尚未見覆示。此上統祈鼎力多加協助,俾可從速解決。費神容后面謝。茲由敝處石西民同志前往晉謁,即希惠予接見賜教,無任感禱。專肅敬候

勛安

周恩來(印)謹啟

五月四日

當天,石西民到國民政府行政院拜訪蔣夢麟并當面轉交周恩來的親筆信。然而,此信送達后猶如石沉大海,遲遲沒有答復。

為積極籌備《新華日報》在南京的出版,中共中央南京局設法自行買下南京中山路360號,設立《新華日報》駐京籌備處。《新華日報》南京分社社長是廖承志,副社長兼總編是石西民,各部門的負責人是:編輯部姚黎明、采訪部魯明、副刊編輯部徐光霄、印刷部湯寶桐、經理張均、副經理兼機關支書楊用之。籌備處的同志陸續由重慶來到南京,各項出版準備工作有序開展,據石西民回憶:“我們曾試編試印了一期,半張共兩版,刊頭仍用于右任先生題的刊頭,第一版是國內外重要新聞及言論,第二版是國際簡訊、本埠新聞、各地通訊及出版消息、廣告之類。一俟批準登記,立即出版。”

同樣在5月4日,中共中央南京局宣傳部負責人陸定一從南京出發到上海,聯系交涉《新華日報》在滬出版事宜。到上海后,陸定一首先舉行記者招待會,據當時《文匯報》報道:“陸氏最后謂此來為籌備《新華日報》上海的事”,“南京將出晚刊,上海則出日報,希望趕快出版越好。登記手續已向社會局及內政部進行中”。這是中國共產黨首次將出版《新華日報》滬、寧版的消息通過新聞媒體公諸于世,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5月10日,陸定一和在上海的潘梓年聯名致函錢大鈞。信函內容如下:

慕尹市長先生勛鑒:

日前奉訪得聆教益為快!茲者《新華日報》在滬籌備出版,現已覓定本市溪口路第十四號為印刷廠地,并在同路二十五號第七、第九、第十一室辦公,進行籌備工作,工作同人正陸續來滬,現暫分別租住于西藏南路一二九弄一號及馬斯南路一〇七號,到館人員,自當隨到隨向各該區主管機關辦理戶口登記,敬轉飭各有關機關予以保護。該報編輯、營業等部所需房屋,尚付闕如,同人宿舍亦不敷甚多,懇祈賜予協助,在逆產項下撥租若干,不勝企盼!耑此。敬頌

勛祺

陸定一

再拜

潘梓年

陸定一和潘梓年的信中,不僅詳細介紹了《新華日報》在滬籌備的地點、人員等情況,而且說明報館人員會隨時向所在區進行登記。然而《新華日報》的發行出版仍未獲核準。5月12日,陸定一返回南京前向記者表示:《新華日報》滬版因政府有關部門拖延,決定依照上海一部分報紙先例,在登記中先行出版,“《新華日報》滬版預定六月一日出版。”次日,周恩來在給中共中央的電文中,針對國民黨的兩面作法,向黨中央建議:“南京、上海已成為反動輿論中心,謠言之盛超過重慶。故我黨在京、滬均應有報紙才便作戰與動員群眾,否則處在圍攻中,我無還手機會。現正籌備在上海出大張,南京出小張,均日報。機器已運下,惟經費必須請中央即撥。”

5月14日,潘梓年再次致函上海市社會局,指出《新華日報》已于3月依法填表申請登記,也到社會局辦理登記手續,所費時日比法定的時間長得多,而上海各同業如《大公報》《中華時報》《立報》《新民報》都批準先出版而后補行登記手續,希望社會局一視同仁,《新華日報》也先出版后補手續,且潘梓年在信中直接告之“本報擬于6月1日出版”。社會局卻以“轉內政部和中宣部辦理”為由,“所請擬于6月1日出版一節,礙難照準”。至此,上海當局公開拒絕《新華日報》在上海出版,籌創工作遭遇嚴重挫折。

國民黨當局不僅對中共在滬、寧兩地籌創《新華日報》的工作百般阻撓,還加緊針對《新華日報》的迫害。1946年2月22日,國民黨當局指使特務、暴徒100多人,在重慶搗毀《新華日報》民生路營業部和民盟機關報《民主報》營業部。因此,《新華日報》社長潘梓年等在滬籌創過程中于3月、5月兩度致信上海當局請飭保護,以防不測。

另外,國民黨當局加強了國統區的輿論控制,尤其是針對進步報刊的出版限制。前有1945年10月間夏衍在上海創辦的《建國日報》僅出版15期即被國民黨當局查封,后有1946年4月7日在上海創刊的《消息》半周刊只出版了14期即于5月27日被國民黨當局查封。對于已經搶先出版的進步報刊,國民黨當局也以需要新登記為由不準出版。國民黨中宣部部長彭學沛公開表示:“不能對反抗政府之武力容許其發行報紙”,直指《新華日報》。

針對擬于6月1日出版的《新華日報》,上海市警察局展開監視行動。5月29日,國民黨上海警察局局長宣鐵吾密令黃浦分局局長:“朱葆三路十四至十六號信昌印刷所與中共有關,其承印《新華日報》,要秘密監視,不讓出版,并逐日查報。”于是從5月30日開始,上海黃浦分局便每日上報“監視專報”。

《新華日報》在上海籌備出版的消息驚動了蔣介石,他責令宋子文處理。1946年6月13日,宋子文以“極機密”快郵代電發給他在上海的親信、中央銀行業務局局長劉攻蕓并轉告新任上海市市長吳國楨,密電全文如下:

上海劉攻蕓兄并轉吳國楨兄鈞鑒:奉主席辰巧代電,聞上海錢市長五月九日呈,略稱中共宣傳部長陸定一持周恩來函來訪,請撥敵偽房產為中共代表團駐滬辦事處之用,乞示等情,如中共果有此請求,希予婉卻等因,特電達密閱知照,子文秘京。

很快,6月17日,上海市政府給社會局的訓令中就寫道:“案奉鈞府本年六月三日,市機(35)字第61號訓令,以準中宣部密電,為新華日報呈請創辦滬版先行發刊業經批駁,飭注意毋任擅自出版等因,自應遵辦。”10月11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又致函上海市政府:

據報周恩來于八月二十六日在其上海私邸招待新聞記者,即席發表談話稱“《新華日報》將不顧政府之法令即日發行滬版”等語。特函查明,注意不準其出版為荷。

此致

上海市政府

中央宣傳部

【民國】三十五年十月十一日

對于《新華日報》在滬寧籌創工作所面臨的艱難局面,中共中央南京局早有洞察并做好了準備。5月28日,中共代表團秘書長齊燕銘對記者發表談話,明確指出:“上海出版界非常艱苦,多種刊物將奉令停刊,《新華日報》滬版已準備就緒,但不能出版。”6月2日,中共中央南京局在對港粵工作指示中表明:“目前形勢,內戰危機異常嚴重,北平《解放報》、新華報(社)已被封,南京、上海《新華日報》不能出版。”對此,中共中央南京局另辟蹊徑,迅速采取多項措施建立我黨在滬、寧兩地的輿論宣傳陣地。

首先,將已在國統區公開出版的中共機關刊物《群眾》從重慶遷到上海,依法辦理變更登記手續,于1946年6月3日正式在上海出版,承擔起黨報的戰斗任務。潘梓年任《群眾》社長兼發行人,章漢夫任總編輯,上海《新華日報》籌備處的人員和設備都轉移到《群眾》。在上海出版的《群眾》設有“國內一周”“國際一周”“南京通訊”等專欄,用大量的篇幅刊載中共中央和中共代表團的文件和負責人對時局的談話、延安《解放日報》和新華通訊社的重要社論及評論,緊密配合形勢需要發表篇幅短小的時事評述和社論。

接著,將《新華日報》駐京(南京)籌備處改為《新華日報》駐京辦事處,經銷重慶版《新華日報》《群眾》周刊和各種進步報刊、圖書,還在辦事處門口設立報刊欄,張貼最新的重慶版《新華日版》,供路人閱讀。重慶版《新華日報》同時也在上海銷售。

另一方面,中共代表團在到達南京之初就以《新華日報》籌創人員為班底編印出版《新華社通訊稿》。中共中央南京局下設新聞處(新華通訊社南京分社),報務員每天清晨抄收延安新華總社發來的新聞電報,經過選稿、編輯、校對和排序后編印成《新華社通訊稿》。《新華社通訊稿》的內容包括:中共中央領導人的談話、聲明;新華社的重要社論;分社自己編寫的談判消息;抄收延安新華總社發布的大量戰報、軍事消息;有關解放區生產建設、人民生活的消息和通訊等等。《新華社通訊稿》每日分發給南京各新聞機構、民主黨派、民主人士,郵寄給南京各高等學校、文化團體和圖書館等。中共代表團外事組還會從《新華社通訊稿》中選取部分內容,翻譯、打印后分發給在南京的外國記者。中共代表團駐滬辦事處也會派人來南京取《新華社通訊稿》,翻印后分送給上海一些進步團體、民主人士等。

至1947年3月初中共代表團因國民黨破壞和平談判被迫撤離南京,在南京的《新華日報》駐京辦事處隨之撤離,在上海出版的《群眾》轉移至香港出版,在重慶出版的《新華日報》也被令停刊。

1945—1946年《新華日報》在滬、寧兩地的籌創工作,因遭到國民黨當局的重重阻撓而最終未能實現。但在多方努力下,通過重慶版《新華日報》在南京和上海銷售、在上海出版《群眾》以及在南京編印出版《新華社通訊稿》,中共迅速建立了以寧滬為中心的新聞出版新陣地,打破了國民黨的新聞壟斷和封鎖。

《新華日報》在上海和南京的籌創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戰勝利后將政治、思想、文化工作向滬寧沿海轉移的一次重要實踐,使中共的新聞出版工作擴展到了當時國統區核心城市,培養了一批新聞出版骨干力量。正是因為有了這段籌創經歷,南京解放后,經中共中央決定,《新華日報》作為中共南京市委機關報于1949年4月30日在南京出版發行,后于1952年改為江蘇省委機關報出版發行至今。

(責任編輯 崔立仁)

猜你喜歡
南京上海
南京比鄰
上海電力大學
“南京不會忘記”
環球時報(2022-08-16)2022-08-16 15:13:53
我去上海參加“四大”啦
上海之巔
少先隊活動(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上海城投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南京·九間堂
金色年華(2017年8期)2017-06-21 09:35:27
又是磷復會 又在大南京
南京:誠實書店開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播五月综合|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无码一区18禁| 亚洲黄网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 欧美亚洲激情|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 亚洲91在线精品| 色天堂无毒不卡| 国产新AV天堂|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99re经典视频在线|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日本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v|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91精选国产大片|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亚洲激情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98超碰在线观看|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网站|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www.日韩三级| 在线五月婷婷| 婷婷亚洲最大|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页|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日本欧美午夜|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国产三级a|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青青国产视频|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999福利激情视频|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国产91av在线|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一|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