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娟
我們是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不能單一發展。靠別人不行,得靠我們自己。”在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實體經濟,走自力更生之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鏗鏘話語,語重心長。
當今世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競爭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四次視察廣東,每次都會走進企業,反復強調自主創新。此次在廣東,總書記進一步明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作用,對廣東寄予新的厚望。
深刻理解總書記對科技自立自強的高度重視,要緊緊扣住“現代化”這三個字。黨的二十大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列為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
從“神舟”飛天到“復興號”疾馳,從“天眼”探空到“蛟龍”入海……過往的實踐已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下大力氣解決好“卡脖子”問題,確保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才能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目標指引前進方向,探索孕育創新機遇。近年來,廣東聚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千軍萬馬齊創新”的局面加快形成。如今廣東有8個萬億元級支柱產業集群,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6.9萬家,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升至29.5%。去年12月10日,《2022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出爐,廣東區域創新能力連續6年排名全國第一,其中“企業創新”這一關鍵指標遙遙領先。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到底是要變成生產力,變成發展力量。對標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廣東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率先探索,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信息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正打開廣東制造高質量發展的未來空間。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廣汽研究院調研時,總書記的話語充滿自信:“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中國實際,符合中國國情,有目標、有規劃、有戰略。我們將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向前推進。”可以說,廣東制造業從工業2.0向工業4.0加速攀升,越來越多本土企業實現產業升級和自主技術突破,正是中國式現代化穩步前進的鮮活切面。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一步一個腳印走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我們信心無比堅定,底氣無比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