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7日,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在兒子孫卓被拐案一審庭審結束后落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說,涉嫌拐走其子的主犯吳某龍“今天才承認——當庭承認——拐走了孫卓,這個家伙太狡猾了。”
這一案件由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吳某龍于2007年10月9日、12月28日在深圳市南山區先后拐走被害人孫某(孫海洋的兒子孫卓)、符某某(本案另一名受害人),并將二人帶至被告人吳某光的住處藏匿。隨后,吳某龍將被害人分別交由其同鄉或親屬收養。2021年9月27日,公安機關詢問吳某光時,吳某光作假證包庇吳某龍,稱符某某是吳某龍的孩子。公訴機關提請以拐騙兒童罪追究吳某龍的刑事責任,以包庇罪追究吳某光的刑事責任。當天,被害人親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各界群眾30余人旁聽了庭審。庭審結束時,法庭宣布擇期宣判。
在2007年10月9日4歲的兒子孫卓被拐走后,孫海洋開始了長達14年的尋子之路。他每天都打印尋人啟事,在深圳的街道上四處張貼。慢慢地,孫海洋開始接觸到全國各地的尋子聯盟和走失兒童網站,與尋子聯盟里的父母們一起前往各個城市張貼孩子的海報,他去過全國26個省。兒子丟失后,孫海洋將自己的包子鋪改成“尋子店”,店門口上方掛著大幅“懸賞二十萬尋兒子”的“招牌”。2021年10月,深圳警方在偵辦被拐積案中,發現吳某龍有作案嫌疑。之后,經人像比對和DNA比對,警方認定吳某龍涉嫌拐到陽谷縣的一名男孩,正是失蹤了14年的孫卓。
去年7月,孫海洋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回憶說,“過去14年,我根本就不會想什么父親節,尤其是六一兒童節、中秋節、春節,一到這些日子,或者有人說馬上要過節,我就很惱火。親戚朋友都知道,過年我都不想回湖北老家去。我會想到我的孫卓不知道在哪里,過的是什么日子。現在我們終于團聚了。”
14年尋子路途中孫海洋心里所承受的煎熬,可能只有家人才能真正體會。據媒體報道,孫海洋的父母都是農民,幼時生活清苦。結婚生子后,為了給妻兒更好的生活,2007年10月,孫海洋帶著一家人來到深圳白石洲租下了一間店面,把當時三歲半歲的兒子送去了店面隔壁的幼兒園上學。不承想,到深圳僅8天后,10月9日晚,做完作業的孫卓在門外玩耍,孫海洋結束了一天的生意在屋內打盹,醒來就發現兒子不見了。后來,孫海洋曾回憶在監控錄像上看見兒子被拐走時的一幕:一名約40多歲、身高168cm左右的瘦男子,穿著白襯衫、灰色褲、棕色皮鞋,手拿一個皮包,拿了零食和玩具哄騙孫卓,將他拐走。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孫海洋稱,人販子的行為給家庭造成了太大傷害,他希望人販子得到嚴懲。本案中,如何對被告人進行應有的懲處,正是案件的焦點之一,因為現行《刑法》對“拐騙”和“拐賣”的量刑差別很大,后者要重得多。本案中檢方作出拐騙的量刑建議,據律師判斷或因暫缺“交易記錄”證明吳某龍將孫卓、符某某賣出。孫海洋則認為,雖然法律上根據情節區分了“拐騙”和“拐賣”,但把孩子從家長身邊帶走對家庭的傷害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