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美珍 劉惠 劉琪等
關鍵詞: 智慧圖書館; 成熟度模型; 三角模糊數; 評價
DOI:10.3969 / j.issn.1008-0821.2023.05.007
〔中圖分類號〕G250.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 (2023) 05-0066-13
隨著新一代信息與數字技術成為社會發展新引擎, 向數字化和智慧化轉型成為各行業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1] 和《“十四五” 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 發布, 提出了數字社會建設和數字化公共文化發展等方面的目標。圖書館作為國家文化服務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 要適應未來國家在智慧社會建設等方面的發展需要,就必須強化其在海量信息資源匯聚和新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優勢, 加快推進智慧圖書館建設, 充分發揮其在“十四五” 數字資源體系、信息服務體系、教育和文化治理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為社會發展和良性循環不斷注入新的動力。事實上, 隨著相關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演進, 智慧圖書館發展問題已經在宏觀戰略層面引起了各方的重視。根據相關調研, 國內絕大多數“雙一流” 高校圖書館已經將智慧圖書館納入其“十四五” 發展規劃中[3] 。2020 年, 國家圖書館提出了建設“1+3+N” 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 其中智慧圖書館評價體系和規范體系作為關鍵支撐保障體系被提出[4] 。2021 年, 中國圖書館學會發布“十四五” 發展規劃綱要(2021—2025年)[5] , 把“促進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 列為“十四五” 時期的主要任務, 并表示將加強智慧圖書館評價及標準體系構建, 以帶動我國圖書館智慧化轉型的可持續發展。同年, 全國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聯席會議更名為全國智慧圖書館建設聯席會議并召開了第一次會議, 將聯合推進和開展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探索作為關鍵任務[6] 。總體來看, 在推動智慧圖書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 可實踐標準規范和評價模型的構建已經成為共識且迫在眉睫[7-8] 。
1智慧圖書館評價研究現狀
1.1評價內容
智慧圖書館評價經歷了從局部到全局的擴散過程, 但目前國內外相關主題研究總體還處于探索階段, 評價指標設計更加關注指標在智慧圖書館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效能問題。其中, 局部要素評價研究開始時間較早, 研究成果與整體評價研究相比也較多, 主要涉及智慧館員、智慧服務、智慧空間、智慧門戶和信息系統等方面。楊文建等[9] 從人、空間和資源3 個維度出發構建了智慧圖書館空間評價體系; 張春春等[10] 從閱讀環境、信息獲取、閱讀服務和圖書館員4 個維度對圖書館的智慧服務質量進行了評價; 孟璐[11] 從網站前端體驗及后臺系統和數字資源服務等6 個維度構建了高校圖書館智慧門戶評價體系。整體評價從不同視角對智慧圖書館構成要素進行分析, 以實現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其研究結果對全面認識和建設智慧圖書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目前大多數研究還處于構成要素分析的階段, 能夠直接付諸應用的評價指標體系還較少。Sch?pfel J[12] 從智慧服務、智慧人、智慧場所、智慧治理4 個維度對智慧圖書館構成要素進行了分析; 盧小賓等[13] 從標準體系研究視角出發, 在考慮智慧圖書館大數據發展環境的基礎上, 結合數據生命周期模型, 從組織性、管理性和使用性3 個方面構建了智慧圖書館數據標準體系框架; Jadhav D等[14] 通過梳理已有研究成果, 總結了測度圖書館智慧化水平的5 個一級指標和15 個二級指標。
1.2評價方法
智慧圖書館評價涉及指標體系設計與指標測度兩部分?,F有研究中, 指標體系設計主要通過文獻內容分析和專家咨詢法等實現, 也有研究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結構模型等理論方法。如葉繼元等[15]依據“全評價” 理論, 采用文獻調查和比較研究等方法構建了高校圖書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框架,劉趙為[16] 基于MOA 視角與TAM 模型構建了智慧服務評價指標體系。在指標測度與應用中, 相關研究涉及的方法有層次分析法、專家打分法、因子分析法、熵值法、灰色關聯分析法和理想點法等, 其中層次分析法和專家打分法應用較多。吳朋有娣[17] 利用專家調查法和層次分析法對其所構建的智慧館員評價指標中各指標權重進行了確定, 并基于該評價工具對某“211” 大學圖書館不同部門的館員進行了評價; 劉玉靜等[18] 通過理論分析構建了圖書館智慧化水平測度工具, 并在此基礎上利用灰熵與證據理論算法對10 所山東省CALIS 高校成員館的智慧化程度進行了測評; 叢敬軍等[19] 采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構建了智慧圖書館建設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 Li T 等[20]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對智慧圖書館的門戶網站進行了評價。
綜上, 智慧圖書館評價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但現有研究在智慧圖書館建設成熟狀態判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方面還不夠成熟, 對模糊因素、不確定性問題的考慮還有所欠缺。為此, 本研究以智慧圖書館建設成熟度評價為主要研究議題,基于所在研究團隊前期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 將成熟度模型和三角模糊數引入智慧圖書館評價過程,構建了智慧圖書館成熟度評價模型。然后選擇典型案例進行實證分析, 以期為今后研究和實踐提供借鑒。
2基于三角模糊數的智慧圖書館成熟度評價模型
2.1智慧圖書館建設成熟度模型
2.1.1成熟度模型適用性分析
“成熟度” 的概念起源于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 簡稱CMM)[21] ,是研究對象當前狀態與其最佳狀態的相對值[22] 。CMM 以增量方式對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和狀態進行劃分, 明確定義了初始級(1 級)、可重復級(2級)、定義級(3 級)、管理級(4 級)、優化級(5級)共5 個不同的“成熟度” 等級。該模型關注研究對象的成長過程, 能夠通過評估研究對象現階段的發展程度, 為其進一步發展提供關鍵過程指導,使其能夠分階段有序地改進[23] 。由于模型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自主性和可拓展性, 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工程建設等多個領域。智慧圖書館是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新技術發展背景下, 圖書館轉型發展的高級圖書館形態, 它以人機耦合的方式致力于實現深層次、便捷的智慧服務[24] , 其建設過程關注圖書館整體及各組成要素的持續改進和完善, 強調實施過程的循序漸進, 與CMM 具有理念上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因此, 將CMM 引入智慧圖書館建設及其評價過程符合圖書館發展的長遠考慮, 能夠為智慧圖書館提供一種逐步建設和發展的機制, 從而促使圖書館智慧化水平實現螺旋式上升。
2.1.2成熟度模型構建
圖書館智慧化建設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的發展過程, 參考CMM 模型對不同成熟度等級的劃分,在考慮當前圖書館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規律的基礎上, 結合智慧城市成熟度評價研究[25] 和教育信息化發展[26] 等相關領域研究, 構建智慧圖書館建設成熟度模型(Maturity Level Smart Library Develop?ment, SLCMM), 將智慧圖書館建設成熟度等級劃分為如圖1 所示的5 個等級。
1) 初始級。初始級是智慧圖書館建設成熟度的最低等級。處于該等級的圖書館缺乏智慧的概念, 智慧圖書館建設處于未開啟狀態, 圖書館決策者和館員對智慧圖書館的內涵和建設內容可能并不知曉或者不明確。一些與智慧圖書館建設相關的偶發性活動可能主要來自基層, 此時有知識積累的個體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 起步級。圖書館決策者和領導者開始對智慧圖書館的概念有所認識。行業和社會層面開始認識到智慧圖書館發展的必要性, 圖書館領導層也開始有意識地推動智慧圖書館建設項目的實施。但從整體上來看, 智慧圖書館建設還處于探索的階段,主導工作以概念框架設計和規劃試行為主, 系統實踐還很缺乏。
3) 發展級。智慧圖書館建設主體開始初步建立面向問題的解決方案, 根據現實情況從某些重點方向和領域進行部署, 局部實踐工作和關鍵環節開始實施。從微觀層面來說, 一些建設項目已經取得了初步進展, 但局部建設成果還未實現模塊化。
4) 規范級。圖書館智慧化建設受到了領導層的高度重視, 智慧圖書館建設實踐進入規范化階段, 局部建設已經可以實現模塊化運行, 并形成了可資借鑒的實踐模型。但是, 在整體發展和技術拓展方面, 圖書館智慧化建設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5) 優化級。圖書館智慧化建設已經實現了系統性發展, 逐漸向可持續發展的提升級演進。無論是在戰略制度層面, 還是微觀實施層面, 個體智慧圖書館建設都已經擁有了規范化的發展標準和個性化的建設路徑, 圖書館建設主體的著眼點也開始從自身發展向與全行業和社會協同進化轉移。在實踐過程中, 相關建設主體已經能夠把握關鍵技術的走向, 不斷完善圖書館運行過程中暴露的新問題, 形成良性的循環。
2.1.3成熟度模型內部結構
CMM 由能力成熟度等級、關鍵過程域(KPA)和關鍵實踐(KA)等核心要素構成。關鍵過程域是為實現關鍵主題(即不同成熟等級)所需要具備的關鍵過程的集合。關鍵實踐是實現關鍵過程的具體行為, 不同的關鍵過程都對應有若干關鍵實踐。為此, 本文基于經過科學驗證的智慧圖書館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如表1 所示, 確定如圖2 所示的SLC?MM 內部結構。需要特別強調的是, 表1 中各項指標及其權重計算結果是本研究所在團隊前期的研究成果, 研究過程中主要使用了層次分析法和專家調查法等研究方法。
結合以上內容, 對SLCMM 內部結構及智慧圖書館建設成熟度評價內容進行明確。SLCMM 中的關鍵主題為SLCMM 的5 個成熟度分級, 關鍵過程域對應評價指標體系中的維度指標, 包括智慧館員(A)、智慧基礎設施建設(B)、智慧管理(C)、智慧服務(D); 關鍵過程域中包含的關鍵過程分別為: A={A1,A2,A3}、B={B1,B2,B3}、C={C1,C2,C3}、D={D1,D2,D3}, 對應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一級指標; 關鍵過程中包括的關鍵實踐則對應評價指標體系中的50 個二級指標。為方便后期評價實踐中數據的調研和獲取, 將關鍵實踐的5 級成熟度描述語言“不智慧、有點智慧、一般智慧、比較智慧、完全智慧” 等類似描述與SLCMM 模型中的成熟度等級進行對應, 如表2 所示。
2.2智慧圖書館建設成熟度的模糊評估方法
智慧圖書館成熟度評價模型通過衡量評價對象在每一個指標上的評價值來綜合度量其智慧化建設成熟度。在處理具體的評價問題時, 該模型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 一是評價指標和成熟度等級本身描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二是具體的案例分析中被訪者有自身的認知偏好等主觀問題。為此, 本文將三角模糊數引入智慧圖書館成熟度評價過程。作為一種將模糊和不確定的語言變量轉化為確定數值的方法, 三角模糊數能夠很好地解決被評價對象的智慧化程度無法被準確度量而只能用自然語言進行模糊評價的問題, 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3智慧圖書館建設成熟度評價實證研究
3.1調查設計與數據獲取
3.1.1問卷設計與數據處理
問卷調研內容以表1所示的“智慧圖書館建設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 為依據, 一個指標對應一個單選題目, 每個題目有5 個不同的選項等級,不同選項等級根據題目的實際表述與表2 所示的SLCMM 內部評價內容的評價語言短語進行對應。
在獲取調研數據后, 將各題目選項根據表2 中語言短語與三角模糊數的對應關系, 轉化為相應的模糊數。然后, 按照前述三角模糊數計算與成熟度等級確定方法, 確定樣本在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各維度以及總體的成熟度等級。
3.1.2樣本選擇與數據獲取
圖書館是高水平科研機構建設的重要支撐, 機構的發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和反映其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水平。因此, 本研究結合當前國內智慧圖書館建設現狀, 以能夠最大程度反映國內智慧圖書館建設水平為出發點, 選擇“軟科中國大學排名”[31] 中前8 所高校圖書館為樣本進行調研, 對其智慧圖書館建設成熟度進行評估。在具體調查過程中, 本研究選擇較了解所在機構智慧圖書館建設工作的圖書館工作人員為受訪者, 通過微信、QQ或者郵件發放調查問卷(https://www. wjx. cn/hj/yi0aylnakerzatvtzeora.aspx#), 獲取調查數據。
3.2調查結果計算與分析
根據前文中三角模糊數計算與成熟度等級確定方法, 對獲取的樣本數據進行處理, 分別計算各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總體水平和在各維度指標上的表現。為保證調查對象的隱私, 按數據獲取的先后順序從Lib1~Lib8 對各圖書館進行編號。
3.2.1各維度建設水平分析
根據調查數據, 計算出各高校圖書館在不同維度上的評價數據如表3~表7所示, 并基于這些數據繪制如圖3所示的折線圖, 對不同高校圖書館的智慧化建設情況進行分析。
根據計算結果, 對樣本整體在各維度上的表現進行分析。在4 個維度指標中, 基礎設施維度的整體發展情況優于其他維度, 且被調查高校圖書館在該維度上的發展比較平衡,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發展已得到充分重視, 且其在圖書館實踐領域的應用, 或基礎堅實, 或發展速度較快, 也表明在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過程中, 該維度最容易切入, 也最容易看到成效。管理維度的智慧化建設成熟度整體較差, 且被調查高校圖書館在該維度上的發展差距也最大,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是管理維度涉及的內容和要素范圍較為廣泛和復雜, 牽一發而動全身, 切入難度和建設難度大; 二是管理維度的資源和數據管理是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關鍵核心, 而智能化管理對資源和數據的基礎建設要求高, 但較多圖書館在該方面的基礎較為薄弱, 且不同圖書館之間的建設基礎差距較大。館員維度和服務維度的內容是智慧圖書館“智力” 輸出的主要單元, 是一流高??茖W研究和教育實踐開展的關鍵支撐, 這兩個維度的建設水平在4 個維度中處于中間位置。但對比被調查樣本的建設情況, 館員維度的建設差距在4 個維度中卻是最大的。導致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涉及多個方面,可能有館員隊伍建設過程中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培養制度和經費投入等方面的差異。
對不同樣本在各維度上的表現進行分析, 發現相關高校圖書館智慧化建設在各維度上都已經開始發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有少數圖書館在某些維度上已經達到了規范級。其中, 3 個及以上維度的成熟度等級達到規范級的有Lib6和Lib4,這兩個圖書館在各維度上的總體表現優于多數高校圖書館, 且Lib6 在各維度上的成熟度差距相對較??;有兩個維度成熟度達到規范級的是Lib1 和Lib5。除此之外, 多數圖書館在多數維度上還處于發展階段, 各維度建設成果還未實現模塊化, 但不同圖書館發展各有特點。如Lib8 總體上在被調查高校中處于中間水平, 且各維度之間的發展差距是所有樣本中最小的; Lib2 和Lib7 各維度的發展差距較大,但二者分別在館員維度和基礎設施維度上有不俗表現。造成以上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不同圖書館的建設基礎存在差距; 二是各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切入點和投入存在較大差異。
3.2.2綜合建設水平分析
總體來看, 國內智慧圖書館建設有所成效, 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目前還暫未形成完整的、可資借鑒的智慧圖書館實踐模型。如表7 所示, 被調查樣本中多數圖書館的智慧化建設成熟度處于發展級的階段, 只有Lib6、Lib4和Lib5處于規范級, 這些建設成熟度相對較高的圖書館在部分實踐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如Lib5 在管理維度上的智慧化水平最高, 其在智能機器人開發、資源管理與發現系統以及智慧圖書館服務平臺等方面的構建已經領先全國; Lib4 在館員隊伍建設和服務模式創新方面一直走在國內高校圖書館前列, 由其聯合發起和設立的“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創新論壇” (Crea?tive Forum for Library Management and Service,CFLMS)在推動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 促進智慧圖書館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綜合分析各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現狀與國內典型高校圖書館的實施情況可以發現, 智慧圖書館建設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也需要系統性的實施方案, 建設主體不僅要充分識別并引進先進理念和優勢技術, 還應在最大能力范圍內強化領域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 通過全面發掘內外優勢推動相關實踐工作的開展。
4智慧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思路和建議
結合以上實證調研和當前國內智慧圖書館建設實踐, 發現目前國內各圖書館的智慧化建設總體處于起步發展階段, 系統性的經過實踐應用的智慧圖書館建設方案還較少, 不同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路徑存在差異, 智慧圖書館建設與發展在投入與保障能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為此, 本研究建議,在未來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 應進一步明確智慧圖書館建設思路, 通過識別具體實踐的重要因素、關系、狀態和過程, 全方位統籌布局, 從而促進智慧圖書館建設和發展方案的形成與目標的實現。
4.1明確智慧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邏輯思路
智慧圖書館建設實踐的開展依賴于科學的思維與操作方法。圖書館應基于“誰來建設—為什么建設—靠什么建設—怎么建設” 的邏輯框架, 從“誰來建設” 的主體之間出發, 對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涉及的相關要素進行分析, 從而進一步推進智慧圖書館建設實踐的全面開展。從建設主體來看, 智慧圖書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 相關利益主體既包括了實際執行具體建設任務的圖書館, 也涉及直接或間接參與到相關工作中的國家和政府組織、學術團隊和企業等; 從建設原因來看, 智慧圖書館建設起源于政策導向、技術推動、社會和用戶需求驅動以及圖書館自身發展需求等錯綜復雜的因素; 從投入要素來看, 智慧圖書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必要和充分的客觀條件涉及“物質” 和“意識” 兩個層面,物質層面包括資金、技術和人才等; 意識層面包括政策規劃、管理和發展模式等。因此, 在規劃智慧圖書館建設方案時, 圖書館必須充分考慮以上問題, 明確發展的首要目標、驅動要素、投入要素以及發展現狀等現實條件, 強化與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建設能力, 因時因地設計個性化發展之路。
4.2建立智慧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保障體系
基于以上邏輯思路, 國內智慧圖書館建設與發展涉及外部支撐、基礎條件和內在要素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從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對其保障體系進行解析, 應包括思想認識、制度、組織和其他客觀要素4 個方面的內容, 每一類內容之下又包含若干的子項, 如圖4 所示。其中, “思想認識” 是前提保證, 回答為什么建設、要不要建設的問題; “組織” 是實施過程, 回答誰來建設、怎么建設的問題; “要素” 是基本條件, 回答靠什么建設的問題; “制度” 是關鍵保障, 回答如何建設得更好的問題。這4 個方面既包含了“軟” 保障也包含了“硬” 保障, 從具體實踐和運行過程來說, 四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補充, 是四位一體的有機整體。智慧圖書館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 可圍繞如圖4 所示的內容范疇進行籌備。
4.3構建利益相關者協同發展機制
智慧圖書館是政府和文化教育機構等實現“十四五” 時期發展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想推動圖書館智慧化建設的快速高效發展, 就必須形成利益相關者協同共創的發展模式和聯動機制。各圖書館應站在全局和長遠發展的角度, 將其智慧圖書館建設目標對應到上一級主管機構, 甚至整個行業、區域和國家等更大范圍的發展進程中, 增強圖書館與學界、業界的理論與實踐交流, 強化圖書館與校園、社區、城市、社會以及企業等利益相關者的互動效應, 加強智慧圖書館與其他利益相關主體的共生建設, 借助智慧城市和智慧校園等發展契機, 促進圖書館的智慧化建設。
4.4制定漸進式的智慧化成熟度進階之路
智慧圖書館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厘清智慧化建設與發展的基本問題后, 相關建設主體還要充分考慮到圖書館的階段性發展特征, 根據智慧化成熟度的變化而制定漸進式的智慧圖書館進階之路。①當圖書館智慧化建設處于初始級時, 相關理念和實踐還是個別的、偶發性的。此時, 圖書館決策層可通過為圖書館員創造良好的學習和交流機會, 讓智慧圖書館相關理念和理論知識在組織內蔚然成風, 同時將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思想和理念傳遞給上層領導機構, 從而激發起全員對智慧圖書館的興趣和激情; ②當圖書館智慧化建設處于起步級時, 圖書館的主導工作依然是概念設計。此時, 圖書館可在獲得上級機構資金等的支持下, 根據現實條件確定智慧化建設的切入點并組織實施; ③當圖書館智慧化建設處于發展級時, 圖書館的智慧化建設工作已經開始逐步實施, 但進展還不夠順利。此時, 圖書館可以與強勢兄弟圖書館和企業開展協作, 直接引進成熟的實施方案和技術模塊等, 并進行個性化改造; ④當圖書館智慧化建設處于規范級時, 局部建設已相對成熟, 但完善的智慧圖書館形態還未形成。因此, 這一階段圖書館應在考慮組織內部、主管機構、圖書館行業等更大范圍聯動的同時, 充分關注新理念和新技術的發展, 有序推動智慧化建設的全面實施, 從而建成完善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圖書館運營與服務體系;⑤當圖書館智慧化建設處于優化級時, 圖書館應持續保持對全行業、全領域創新發展的敏感性, 追蹤相關行業發展動向, 推動智慧圖書館建設向更有創意、更具活力的方向發展。
4.5選擇差異化智慧圖書館建設模式
根據調研結果, 目前國內智慧圖書館建設總體還不成熟, 各圖書館整體及其在不同要素層面的智慧化成熟度水平有一定差異。因此,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 不同的圖書館應在明確自身的智慧化建設能力成熟度水平的基礎上, 選擇差異化的建設和發展模式。如圖5 所示, 從實施主體和發展路徑兩個角度, 分別根據圖書館自身的研發實力和技術應用水平對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模式進行劃分。
根據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實施主體的介入程度, 可將智慧圖書館發展模式劃分為3 類。一是機構主導型發展模式, 即圖書館在智慧化建設中起主導地位, 由圖書館自己制定系統性的建設規劃, 并主要完成大部分的建設工作, 外部力量只起到補充的作用; 二是外包型發展模式, 該模式下外部力量發揮主要作用, 圖書館只負責提供需求、投入資金, 其他所有具體的實施工作和設計布局等都由外部力量完成; 三是混合型發展模式, 即介于機構主導型和外包型之間的雙輪驅動模式, 機構本身和外部力量相互協同, 共同推進,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以比較優勢原則為準則, 決定各方的職責和任務。例如, 有一些圖書館具有一定的研發和技術實力,但又不能完全獨立完成一些建設任務, 此時便可以通過技術購買和合作的方式, 選擇“混合型” 發展模式。
根據智慧圖書館建設實踐切入點的不同, 可將智慧圖書館發展模式劃分為4 類。一是基礎設施啟動型模式, 該模式下智慧圖書館著眼于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 從支撐實現圖書館全面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基礎技術做起; 二是關鍵技術推動型模式, 該模式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通過引入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技術, 以點帶面來推動智慧圖書館的建設; 三是智慧應用啟動型, 即以智慧應用產品為載體, 提升圖書館運行與管理效率, 并優化用戶體驗的一種發展模式; 四是綜合推動型, 即從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各個維度出發, 全面部署、統一規劃, 各維度智慧化建設齊頭并進。在具體實踐過程中, 當圖書館信息化水平較低且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時, 適合采取“基礎設施啟動型”發展路徑, 以保證未來的高階發展。當信息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 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關鍵技術推動型” 和“智慧應用啟動型” 模式, 如引入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和應用。當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的時候,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選擇“綜合推動型” 或其他合適的發展模式。
5結語
評價是推動智慧圖書館建設實踐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 本文提出的基于三角模糊數的智慧圖書館建設成熟度評估方法, 在考慮成熟度模型可能存在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等基礎上, 將三角模糊數引入評價過程, 實現了定性與定量思維的充分結合, 進一步強化了評價模型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最后, 文章利用評價模型對典型案例進行實證分析, 一方面充分驗證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另一方面刻畫了當前國內智慧圖書館的建設現狀。研究方法對今后智慧圖書館評價研究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研究結果對未來智慧圖書館建設研究與實踐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同時, 本文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所構建的智慧圖書館成熟度評價體系與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圖書館業務發展更加契合, 與公共圖書館的業務布局存在一定偏差, 研究團隊未來將根據不同類型圖書館的智慧化建設側重進一步豐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