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招治
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的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2012年至2022年,十年恢弘實踐,因成就非凡而愈發濃墨重彩。
建功新時代,我經歷的一切都屬于建功的歷程。我年輕時沒開過汽車,倒是騎過摩托車。年紀大了,老伴買了一輛電動車,便成為了我的“寶駒”,騎了兩年從未維修過,可見質量非常過硬。翻看我的集郵冊,時光似乎倒流,讓我想起了與摩托結緣的那些往事。
郵冊扉頁是一套國徽特種郵票,屬于新中國成立后發行的第一套特種郵票。這套郵票,當時我從老人珍藏的信封上逐一剪下,那時的老人如今都已逝去,而我也成了一位老人。由于癡迷集郵,20 多歲的我錢都用在了郵票上,看著身邊的帥哥騎摩托車很拉風,在空擋上把油門拉得轟天響,心里也癢癢的,心想:“等有錢了我也要買一輛騎著瀟灑瀟灑。”
機動車給人帶來的不僅是方便,而且是發展的象征。上世紀90年代后期流行輕騎摩托,小巧玲瓏,輕盈快捷,3000多元可買一輛。摩托車中,國產幸福牌是代表,車型龐大,騎行鄉間,威風十足。可惜價格昂貴,對我來說遙不可及。我的身上只有5元、10元的“票子”,馬馬虎虎湊了2000多元,只能買一輛最便宜的輕騎摩托。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售貨員當時說的話,她說:“要買就抓緊付錢,然后給你裝配試車。這款車很吃香,你不買別人馬上會買走,下批到貨時間還說不定。”
買完后我滿心喜歡地開回家,不料沒騎一個月就故障頻出。我到城里上班有十多公里,如果開得順暢需要半個多小時,可不順暢的日子實在太多,好在沿途維修車輛的攤點很多,車子熄火無法啟動了,推行半小時就能看到一個維修攤點。那時道路坑洼不平,交通標志不完善,公路多為混合車道,騎摩托車算是“肉包鐵”,稍有不慎就會釀成事故。安全教育時,交警都會擺出血淋淋的現場照片教育大家:“安全駕駛,引以為戒”。市面上摩托車的質量參差不齊,很多維修配件都是假冒偽劣的,維修也不規范,消費者心知肚明,但也沒有其他交通工具可選擇。
印象中,那輛輕騎摩托給我帶來了很多煩惱,行駛途中故障不斷,一熄火要猛踩啟動桿上百下。我朋友比我更慘,他用摩托帶人竟把老婆的腿骨摔斷了。
后來,工作單位為我配發了一臺“大摩托”,依然有質量問題。一次騎行在崎嶇的土路上,拐彎時剎車失靈,我便摔倒了,到醫院檢查竟然肩關節脫臼。還有更糟糕的經歷,過馬路時,車子突然減速不動,身后的大貨車司機急打方向盤,汽車在我身邊呼嘯而過。驚恐之余,我很是無助。
時過境遷,曾經風靡于城鄉的摩托車已是陳年往事,如今的城市禁摩區域越來越多。然而,今日的中國制造業也換了天地。現在我的兒孫騎的電動車、開的汽車,都可以說是中國工業制造中的一個縮影,民族品牌的崛起不是吹的。摩托車往事雖然已成為歷史的塵埃,但從中透露出的那種生機勃勃的氣息,現在回看,還是如此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