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第二實驗小學 陳秋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閱讀占有重要地位,有助于傳承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發展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在群文閱讀視域下開展小學古詩詞閱讀工作,能夠加強教學工作整體的有效性,同時使學生感悟和體會到古詩詞的魅力,提高學生參與各項閱讀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推動實現古詩詞閱讀教學目標。本文將從群文閱讀應用于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群文閱讀視域下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群文閱讀視域下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策略三大方面來進行深入剖析。
古詩詞閱讀教學在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下主要是教師一句一字地進行講解,而學生被動地進行學習。長此以往,會讓學生感覺到乏味和枯燥,使學生喪失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而在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工作中,通過使用群文閱讀模式,教師能夠根據設計的議題來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進行探究,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獲取更多的新知識,還能夠激發閱讀愛好和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在以往的語文教學課堂中需要對文章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而學生需要慢慢消化和理解教師灌輸的知識內容。群文閱讀要求學生的閱讀要控制在特定的時間內,此種閱讀方法有助于加快學生閱讀古詩詞的整體速度。在閱讀完相應的古詩詞后,學生可以與教師展開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從而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水平。
若是僅局限于語文教科書內容來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就難以進一步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在寫作的時候,學生就會缺少素材,而且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古詩詞數量有限,若是在進行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時候,僅通過教科書中的古詩來完成,便難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從而使學生了解的古詩詞內容僅局限于教科書中。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幫助學生不斷積累知識素材,增加課外閱讀總量,使學生有更多的素材來進行寫作。群文閱讀要求學生能夠對語文教材知識內容進行全面掌握和熟悉,基于此,根據課內知識內容來延伸課外閱讀,增加閱讀量。所以說,滲透群文閱讀方法于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中,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閱讀課外讀物,使學生感受到來自課內外古詩詞的力量和魅力,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不僅有助于學生積累學習素材,又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現階段,雖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已經應用了群文閱讀教學,但是在實際展開的教學工作中,有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還是離不開傳統閱讀教學方法,使得他們沒有深入理解和研究群文閱讀,實踐經驗遠遠不足,導致在進行古詩詞群文閱讀的過程中,群文閱讀教學工作僅停留在表面形式中,傳統閱讀教學方法依舊根深蒂固,無法充分發揮出實際群文閱讀的作用。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思想,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都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效果。
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些語文教師只是簡單地說明古詩詞群文閱讀涵蓋的有關知識點內容,未能全面掌握和熟悉古詩詞的情感內容,缺乏充足的實踐能力和經驗。此種單一化的閱讀教學所選擇的古詩詞,并未高度重視發展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和傳統閱讀教學模式中,發展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素養是其共同的教學目的,但在實際進行小學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工作過程中,部分教師未能明確教學目標,絕大部分語文教師覺得群文閱讀教學目標就是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閱讀更多的古詩詞,此種教學目的僅是單一地提高學生的閱讀量,難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但是事實上,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借助學生閱讀量的增加,發展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現階段,在實際進行閱讀教學工作的時候,教師一般都是按照課程標準來進行的,同時,也是依據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展開閱讀教學設計工作。雖然課程標準要求與教學設計相吻合,但是依舊有很多問題存在于閱讀教學設計工作中,比如,群文閱讀古詩詞選擇的整體較為混亂,缺乏關聯性等,教學方法的設計缺乏有序性和靈活性,以上這些問題都會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影響。
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群文閱讀并不被廣大教師所熟知,導致部分學生和教師所了解群文閱讀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因此,在滲透群文閱讀于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材中的同時,教師需要了解群文閱讀此種教學方法的有關要求、方法、特點,基于此,為學生說明進行群文閱讀的價值和意義。伴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學生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渠道來獲取知識內容,獲取知識的途徑也并非只有課堂這一種途徑,并且,閱讀教學資源也并非只有教科書,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實現相關古詩詞閱讀資料的收集。
在實際開展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先確定群文閱讀教學內容,而后以群文閱讀教學目標為中心,設計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期間,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古詩詞,幫助學生深層次地理解古詩詞含義以及內容。
比如,在學習《山行》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設定為此詩含義的理解。這首《山行》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為此,在實際開展小學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其中融入一系列有關的古詩,包括:白居易的《憶江南》、賀知章的《詠柳》等,并將議題設置為“古詩詞中的情感”,組織學生通過獨立研究來進行群文閱讀。
古詩詞閱讀的教學目的并非僅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相應的古詩詞,還要求學生能夠感悟和理解潛藏在古詩詞內容中的思想感情,基于此,對古詩詞中的內容進行靈活應用。在感悟思想感情方面,通過議題的設計,語文教師需要把握好蘊藏在古詩詞中的情感內容,同時正確引導學生進行關聯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在創作古詩的時候,古代詩人通常會情景交融,在作品中抒發自己的情感,通過其中內容的理解,能夠判斷作者創作的背景以及人生經歷。在群文閱讀中,學生想要準確感悟詩人的情感,就需要利用關聯閱讀來完成,為此,針對不同詩人的情感,語文教師需要深入考慮他們存在的共性,并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匯聚一些古詩詞,在閱讀的時候,使學生能夠產生情感共鳴。
比如,在學習《望洞庭》的時候,詩人通過最后兩組詩表達了喜愛洞庭湖美景的思想感情。而后在實際進行古詩詞群文閱讀的時候,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回憶課外古詩詞或者是之前學過的描寫景色的古詩詞,如《望廬山瀑布》《飲湖上初晴后雨》等,通過古詩詞群文閱讀,使學生能夠感悟到詩人對我國各處美景的喜愛之情。
在運用古詩詞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提高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能夠靈活運用學過的古詩詞,能夠通過古詩詞中的句子或者是詞語展開寫作和表達,從而發展學生的寫作和表達能力。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涵蓋了許多可以充分應用在寫作中的古詩詞,例如,在相關表達和寫作中便可以運用到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來抒發“思鄉之情”,從而加強古詩詞運用的靈活性。
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分層教學目標,立足于現階段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現狀而言,針對設定的教學目標,教師還停留在表層中,而未能有效設定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深層次的目標。若是設定的教學目標缺乏層次感,就會使學生難以真正領略到古詩詞的魅力,難以完成教學工作的目標。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分為深層目標、中層目標、淺層目標這三種,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分層化。
比如,在學習《望天門山》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這樣分層教學目標:第一,明確淺層目標,細化而言就是將學習任務分配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本首古詩詞,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以選擇默寫本首古詩詞。第二,明確中層目標,細化而言,就是引導學生獨立進行探究,依據教科書中的注釋,使學生能夠掌握古詩詞的含義和內容。第三,明確深層目標,細化而言,就是在寫作的時候,學生能夠對這組群文中的詩句進行靈活使用,使學生能夠學有所用,從而發展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和素養,更好地完成深層目標。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設計古詩詞群文閱讀環節期間,要有順序地開展閱讀、確保內容的緊湊性,還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方法多元化指的是要通過多種閱讀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理解、記憶古詩詞。內容緊湊性指的是要確保各個古詩詞選擇間有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避免存在不相關內容的狀況,避免閱讀教材存在盲目性和混亂。語文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劃分古詩詞的類別,如抒情類、諷刺類、寫景類,還要依據古詩詞的具體類別來設計議題,以此確保古詩詞內容之間具有緊湊性。閱讀有序性指的是要依據一定的順序來進行閱讀,因為一般是依據課上內容來延伸出相關的課外閱讀內容,為此,應當確定閱讀的順序,先閱讀課上古詩詞,再閱讀課外古詩詞,防止存在輕重倒置的情況。
例如,在學習《清明》的時候,由于這首古詩詞與我國傳統節日有關,為此,語文教師可以將議題設置為“傳統節日”,引導學生選擇接觸過或者是學習過的古詩詞。通常情況下,學生會想到《元日》《乞巧》《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以此有順序地進行群文閱讀,確保內容的緊湊性。除此之外,在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包括游戲比賽、小組競爭等,這樣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和興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集體構建是群文閱讀的特點之一,為此,教師在實際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工作的時候,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學習模式。通過群文的結合,教師可以設計具有一定矛盾性、開放性的有關教學問題,引導學生獨立展開思考、探究、閱讀,并在與同學、教師探討的過程中,總結出解決問題的答案。在與教師、同學討論分析的過程中,學生會形成思維碰撞,在此期間,由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或許會存在用詞不當的問題,針對此種情況,教師要及時給予啟發和引導,與學生一同展開總結和研究,同時,通過多種方式,包括梳理、復述、問題鏈等,在集體構建環節中,引導學生整理獲取到的相關信息,學習到更多新知識。
通過群文閱讀古詩詞教學模式,學生做好文本間區別與關聯的分析總結工作,而后形成共識。達成共識是認可學生多學習到的思想和知識內容,而差別的找尋是基于共識的建立。在教學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發言,將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說出來,而后教師根據學生說的內容展開總結,啟發學生形成共識。比如,在作品中,蘇軾將說理和抒情進行了有機融合,并善于將月亮當作意象,為此,在進行古詩詞群文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圍繞月亮設置多個問題,組織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和思考,在此期間讓學生明確文本間的差別和關聯。最終,教師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是記錄下自己的讀后感,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培養學生的文學思維。
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是在課后作業中安排小學生背誦古詩詞,而學生也大多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來背誦古詩詞,這樣就會導致學生背完后很快就會忘得一干二凈,印象不深刻。為此,教師要與家長展開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商討一個能夠提高學生記憶力,使其印象深刻的方法。比如,張籍的《秋思》表達的是思鄉之情,教師可以舉辦一個親子大會,讓學生和家長一同參與進來,圍繞思鄉之情來進行比賽,哪個家庭能夠背出的思鄉古詩最多,哪個家庭便獲勝。通過此種多方聯合的方法開展群文閱讀古詩詞教學工作,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其在歡樂的環境中加深對古詩詞的印象。
群文閱讀古詩詞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包括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快學生閱讀速度、增加課外知識閱讀量,但是,目前群文閱讀視域下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還有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包括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和思想根深蒂固、缺乏閱讀實踐、教學目標不夠明確、閱讀教學設計存在問題,針對此,可以通過合理確定群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重視古詩詞群文閱讀實踐教學、做好教學目標分層、加強群文閱讀教學設計、總結歸納,找尋關聯與差別、多方聯合展開群文閱讀,營造氣氛等方法來進行解決,從而打造古詩詞高效課堂,推動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