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單橋鎮中心幼兒園 高晶晶
幼兒園的集體游戲,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以及組織下所開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現階段,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集體游戲屬于比較重要的一種形式。而且,幼兒教育領域也會注重以游戲開展教學。因此,也就需要注重深層次探究幼兒集體游戲的特點以及實施指導策略,以通過開展幼兒集體游戲活動,使得幼兒獲得全方位的發展。
顧名思義,集體游戲活動會以集體的形式開展游戲活動。由于其會注重要求全體幼兒在一個時間段里,開展相同的游戲,由此可說,幼兒集體游戲會彰顯出一定的集體性特點。
在幼兒園中,幼兒集體游戲也會具有一定的教育性特點。在實際開展集體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會要求教師設置明確的活動目標。通過開展集體游戲,重在對孩子某方面能力進行發展,由此體現出一定的教育傾向性。
在幼兒園的集體游戲中,幼兒需要依據教師規定的形式、時間以及區域展開游戲活動,會彰顯出教師的主導性。同時,在集體游戲中,孩子們也會以教師設置的情景進行學習,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在幼兒集體游戲中,教師會注重以幼兒自身作為游戲活動的中心。不過,教師也需要注意,在實際對集體游戲活動實施引導的過程中,要符合孩子的不同需要。對于每一個孩子而言,在意識、智慧、體質等方面也會產生相應的不同,所以,在集體活動過程當中,教師也就必須重視孩子的個體差異,對孩子實行個性化的教學,以孩子個人為集體活動的主體。在進行團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針對不同的孩子創造不相同的活動情境,以此使得孩子在參與集體游戲的過程中,得到個性化的發展。
在幼兒園的整體活動項目當中,還有一條基本準則便是重視孩子的活動環境和周邊環境的真實互動。要想避免孩子在參加集體游戲活動的過程中,由于產生不適感使游戲的參加質量有所下降。教師必須圍繞孩子的交流情況,幫助孩子營造互相合作的交流氛圍,由此調整孩子對情境發生的不適宜感受。最后,教師在引導孩子參加集體游戲活動的時候,關注幼兒的運動以及參與性,以此使得幼兒可以積極參與到游戲中,進而在集體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的自主發展以及能力發展。
在幼兒園的集體游戲過程中,教師如果能精心地對整體活動的情境加以設置,使孩子全部處于同一游戲過程中,不僅會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還能促進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懂得用不同的觀點看待問題。這樣,教師也就必須注意對每個孩子獨立玩耍、自由互動和獨立練習的空間進行營造。教師需要減少自己的參與,通過在孩子集體游玩場地中提供相應物品、游樂設備等,以此使得幼兒可以在與材料、設施的交互中,創造性地開展集體游戲活動,獲得游戲的愉悅感,發揮出游戲活動的教育價值。
在幼兒園中,集體游戲活動開展的基礎就是對環境進行創設,而最主要的就是對游戲區域進行更為合理的規劃。因此,幼兒教師就需要注重結合集體游戲的環境進行游戲區域的劃分。針對操場、草地以及沙地,需要進行細致的劃分。教師在實際開展集體游戲活動中,也需要注重對適宜的游戲場地進行確定,以此保證集體游戲活動的開展更為有效。
例如,“勇攀高峰”的活動必須針對草地加以設置,不僅保障孩子的區域運動安全,還必須注意給孩子營造集體玩耍的氛圍。所以,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教師還必須把“鐵索橋”“小山坡”等活動加以設置,以此使得幼兒完成“奪寶奇兵”“深山探險”等游戲任務。
在幼兒園的集體游戲活動中,教師若能夠結合情景進行活動環境的創設,也就可以充分激發幼兒的參與主動性,使得幼兒在具體的情景中,對游戲情感加以體會。因此,教師也就需要對情景化游戲環境進行創設。
例如,在“滴滴出行”的平衡性訓練中,教師可以用白色和灰色的顏料,對交通線加以渲染,并以此促使孩子們進入交通出行的場景當中,再由駕駛者、行人等角色對游戲的過程加以豐富。教師還可以在情景中,對“加油站”“服務區”等場景進行創設,這不但能夠讓孩子確定游戲的性質,合理完成情景規則的帶入,幫助幼兒認識到交通的安全重要性,也會在游戲中,讓幼兒對生活常識加以學習,實現寓教于樂的效果。
幼兒園集體活動項目的實施,不僅需要教師更加靈活地設計活動區域規劃,還需要在活動過程中豐富活動的素材,從而形成更加生動有趣的故事,還需要讓孩子在玩耍時加入無聲的環境語言當中。教師在進行集體游戲活動的創建中,為了設計活動場地會用鮮艷色彩加以說明,以實際顏色彰顯游戲的規則。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使用漸變紅色,對入區登記的孩子進行年齡段區分,從而使每一階段的孩子都具有代表顏色。隨后,教師還需要通過任務本、任務表等手工,引導孩子進行游戲互動,由此使得孩子能夠進行無聲交流,有效進行互動。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通過學校的宣傳欄,對“闖關打卡站”加以布置,由此使得孩子能夠自由投入集體活動當中,得到無聲環境的語言教學發揮出集體游戲活動的最大化效果。
在幼兒園的集體游戲活動中,教師需要注重加強對幼兒想象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此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經過研究可以發現,幼兒針對教師制作的玩具會具有較為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就可以科學引入游戲材料,以此提高游戲活動的開展質量。針對成品的玩具來說,幼兒通常會以“這是什么呀?”“這可以做什么呀?”表現自己對玩具產生的興趣。而在幼兒了解到答案之后,也就會失去玩耍的興趣。針對半成品的材料,幼兒也會通過提出相應的問題,展開深層次的探究。因此,在實際開展集體游戲活動中,教師就可以為幼兒提供塑料、紙、筆、剪刀等材料,使得幼兒可以以自己喜歡的材料展開制作。也正是源于材料具有隨意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可以運用材料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
例如,在幼兒園中進行扮演醫生角色的活動中,教師應該先向孩子展示適當的成品玩具,內容包括藥片、聽診器、藥盒等。隨后,不斷地減少成品玩具種類,用圓形材料或者繩索代替聽診器等,逐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對其他的代替物品進行探究,以提高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不僅如此,教師也需要注重對動態化材料加以運用,對幼兒的探索心理展開進一步的引導。教師可以選擇理發廳的集體游戲活動,以筆當卷發棒;也可以選擇飲食店的集體游戲活動,以筆當吸管,進而實現幼兒智力方面的發展。
集體游戲的實施,并不僅僅是讓孩子玩耍,更需要在幼兒游戲中,對其教育作用進行充分發揮。教師必須注意對孩子集體玩耍的情況仔細觀察,掌握孩子的游戲情況。一旦玩耍與教育目標發生背離,教師也必須適時對孩子加以干預,以此促進孩子整體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開展“組合秋千”的集體游戲活動中,教師也應該讓孩子分組進行游戲活動。在孩子進行游戲活動的時候,教師必須注意考查孩子的“活動”成績,其中包括交往能力等。在這一過程中,有部分孩子可能由于蕩秋千的體驗較好,所以不想下來,也不會去關心其他同伴。這樣,教師就必須適時對他們加以引導,使得幼兒懂得禮讓的道理,進而掌握幼兒的實際狀況。
在幼兒園的集體游戲活動中,教師需要發揮出活動的教育價值,將游戲當作幼兒教育的主要手段,對游戲活動的重要性加以明確。教師需要了解到,集體游戲活動并不僅僅是一種游戲,也是一種教育方法,要注重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在開展幼兒集體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讓幼兒獲得更為愉悅的學習體驗,也需要讓幼兒掌握更多的知識,以提高自身能力。因此,教師就需要注重創新游戲的實施理念,將知識與娛樂緊密結合,以此獲得寓教于樂的效果。
例如,在開展小班“手指歌”的集體游戲活動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認知能力,在引導幼兒認識自己手指時,以歌唱的游戲,使得幼兒在學唱中,對手指加以認識。在這一集體游戲中,幼兒通過一邊唱歌,一邊掌握常識,也就可以更為輕松地學習。同時,教師也需要指導幼兒在集體游戲中,不斷進行考察,與同伴展開合作,互相說出手指的名字。教師通過正確的游戲理念實施游戲活動,就可以讓幼兒受益。
要想具有目的性地開展集體游戲活動,教師也需要注重結合實際需求,開展有效的活動,以此提高集體教學的效果。在早期的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都會結合教學大綱開展教學,將其中的知識灌輸給幼兒,使得幼兒被動學習,失去學習的興趣。可是,每一個幼兒的認知水準都會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教師就需要注重結合幼兒的實際需求,體現集體游戲項目的多樣性,從而符合孩子的成長需要。教師還必須注意根據孩子的需要展開分析以及觀察,以此保證集體游戲活動的開展更有效。
例如,在小班以及中班的教學中,有很多孩子比較喜歡玩過家家的集體游戲。不過,也正是源于不同階段的幼兒理解能力存在差異,教師在活動材料、活動主題方面的設置也需要具有差異性。對小班幼兒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布置我的房間”的集體游戲,使得幼兒可以結合材料對房間進行設置,發揮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對中班幼兒來說,教師需要積極組織互動的集體游戲。教師可以為幼兒設置情景:媽媽在做晚飯,需要孩子遞菜或者調料,爸爸此時下班回到了家。對這樣的情景進行設置,可以使孩子進行角色的扮演。在過家家的集體游戲中,孩子得到自身語言能力的發展,同時提高集體游戲的有效性。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幼兒參與集體游戲的指導者。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價值,保證集體游戲有秩序地進行,發揮出幼兒在集體游戲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營造良好的幼兒教學活動氛圍。對教師來說,需要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教師不要隨意對幼兒的游戲進行干涉,而是需要以自己的經驗、知識以及生活體會,對幼兒思想方面的不成熟加以引導,以此使得幼兒可以積極參與到集體游戲活動中。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幼兒,使其可以以自己真實的想法進行游戲,發揮出自身的創造性,豐富教育成果。
例如,在開展“過家家”的集體游戲活動中,有一些幼兒在對房間進行布置的過程中,會選擇將電視放在房頂。在進行引導時,教師不能用傷害性的言語,而是正確對學生進行引導:如果將電視放在房頂,我們每天昂頭看電視,脖子是不是會很疼啊?通過進行這樣的引導,可以使幼兒改變自己的想法,認識到電視放在房頂是錯誤的。不僅如此,在對集體游戲規則進行制定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發揮出指導作用,讓幼兒對游戲規則加以掌握,進而傳遞公平、公正的游戲理念,提高集體游戲活動的開展效果。
每一次集體游戲活動結束之后,孩子都會有所收獲。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幼兒的集體游戲效果,尤其是競爭性游戲。教師需要結合游戲結果,積極對幼兒展開評價,以此使得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反饋。游戲是幼兒園集體活動的一種形式。如果教師能夠對幼兒的集體游戲行為加以記錄,并且對游戲的結果進行深層次分析,將有助于教師掌握幼兒的成長過程,明確幼兒的發展水平。要想保證集體游戲的評價更為科學,教師需要對幼兒參與游戲的行為以及結果加以關注。
例如,在開展“跳一跳”的集體游戲活動中,教師需要對每一位幼兒出錯的次數進行記錄,并且需要關注幼兒出錯的反應。針對部分幼兒來說,他們不會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在出錯之后會存在反悔的行為;而針對另一部分幼兒來說,他們會欣然承認自己的錯誤。教師若能夠對幼兒展開較為全面的評價,也正會體現出集體游戲的教育作用。
與幼兒園的區域游戲相比較,集體游戲會彰顯出集體性、教育性以及主導性的特點。在實際開展集體游戲的過程中,要想發揮出育人的價值,教師也就需要不斷探索有效實施以及指導的策略,進而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