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峰
摘 要:中考復習課往往分一輪、二輪、三輪進行,其中一輪復習知識點,二輪復習各種題型,三輪以模擬練習與講評為主.如果在上述復習過程中輔以“微專題”,或許可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解題、提升思維品質.所謂“微專題”教學就是聚焦于一類典型問題的某一種解題方法(策略),串起七、八、九年級的同類問題,促進學生深刻理解,以追求減負提質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微專題;含參問題;“學解題”
“含參”的代數綜合題(以下簡稱“含參問題”)是指代數問題中除了表示變量的字母之外,還含有其它表示常數的一個或多個字母,問題的設問常常是根據條件分析這些參數的取值或取值范圍.這類問題整體上比較抽象、晦澀,不少學生感覺不太適應.其實這類“含參問題”的求解,總體上求解方向是“消參”(即消元思想),然后列出關于某個參數的方程或不等式,實現問題解決.為了幫助學生做好這類問題的復習備考,筆者研發了一節中考“含參問題”的微專題復習課,學材選編時貫通了七、八、九三個年級,體現中考復習兼顧各個年級的選題立意.本文先給出該課的教學設計,再跟進教學立意的闡釋,提供研討.
2 關于微專題教學的進一步思考
2.1 研發微專題,教學生“學會思考”
涂榮豹教授曾指出:數學解題教學的任務,實際上是要教學生在“學解題”的過程中“學會思考”[1],而現實中的解題教學大多是“叫”學生“解題”,或者是給學生“講”解題.筆者以為,中考復習階段精心研發微專題教學,就是幫助學生減負增效,教學生“學解題”.比如,上文精心選編的3個例題分別來自七、八、九年級的試卷,但并非“直接拿來”,而是進行了刪減、改編,突出了本節課微專題的主題或“內容效度”,讓三個例題都圍繞“數式變形”“消參”“構造關于某個參數的不等式”這樣的解題目標前進.學生在這樣的三組“形異質同”問題的訓練后,能積累解決這一類問題的解題策略.
2.2 研發微專題,教學生“合理變換”
寧連華教授曾指出,學生答題素養上主要有“四個不足”:想得不深、變得不當、算得不好、寫得不精,并建議數學教學重視以下四點:教深度思考、教合理變換、教運算思維、教精準表達.近年來,筆者研發微專題的教學體會是,能促進學生運用“聯系的觀點”看一些“形異質同”問題,切實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具體來說,學生學會深入分析條件和結論,并充分解讀條件可能帶來的一些信息,當思維受阻時,學會從待求解的結論逆向分析,尋找思路貫通的解題路徑,并在解后回顧反思時想清一類問題的深層結構,學會排除干擾、直擊問題關鍵.以上文課例中的“例3”為例,這是一道四川自貢市中考壓軸題的最后一問,我們將其改編成3個小問,前兩問構造是第(3)問的鋪墊式問題,通過設計鋪墊式問題,幫助學生拾級而上,不但能獲得解題進展、貫通思路,而且為進一步開展解法優化(或簡化)提供思路引導.在這樣的解題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累“合理變換”的解題經驗,提升思維的敏捷性與靈活性.
參考文獻:
[1] 涂榮豹.數學教學設計原理的構建——教學生學會思考[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2] 寧連華.指向核心素養的數學高考評價及教學轉向審思[J].中學數學月刊,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