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嫻
事件回顧:3月10日,美國硅谷銀行在短短48小時內因擠兌而破產。作為一家高科技商業銀行,硅谷銀行的服務對象不是普通個人或者企業,而是高科技初創企業及其背后的風險資本。
隨后,美國財政部、美聯儲、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就硅谷銀行倒閉事件發布聯合聲明,稱儲戶的所有存款權益將得到保障,3月13日,硅谷銀行總行開始重新營業。
坍塌的背后:銀行的商業模式,是以更低的成本完成吸儲,然后以更高的利率貸出,并做好風控管理,最終從中賺錢。
前幾年,硅谷銀行以非常低的成本吸入過量的儲蓄資金。但伴隨著過去一年美聯儲瘋狂加息(為抵消通貨膨脹,提升美元購買力),硅谷企業遭遇行業寒冬導致現金流情況不佳、存款利率升高導致企業融資困難,大量企業選擇取出資金保障現金流,同時加息又導致硅谷銀行原本購買的債券出現巨額虧損,最終引發擠兌。

3月13日晚間,美股銀行股上演崩盤式下跌,美國阿萊恩斯西部銀行一度暴跌超80%,第一共和銀行跌超76%。據不完全統計,美股盤中超過10家中小銀行股價觸及熔斷。另外,市值超1 000億美元的資管巨頭——嘉信理財的股價也被拖垮,盤中一度暴跌22%,觸及熔斷。穆迪將美國銀行系統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認為“運營環境迅猛惡化”。
隨后,簽名銀行也因“系統性風險”關閉。并且研究顯示,美國目前有多達186家銀行存在類似風險。知名投行高盛也表示美國的中小銀行貸款業務因此受沖擊,開始收緊貸款。
此外,受美國硅谷銀行關閉風波影響,歐洲銀行股普遍暴跌,瑞士第二大銀行集團瑞士信貸銀行股價15日盤中一度暴跌約30%,至歷史新低。
硅谷銀行事件后,將存款存放在該銀行的初創企業無疑將受到較大打擊。盡管有監管托底,清算還是有時間成本,但這對一些規模較小的初創公司影響很大。市場擔心,由于這些企業可能無法在3月發放工資、短期內房租逾期,將引發科技行業的大范圍倒閉和裁員浪潮。
高盛集團近日發布報告指出,資產值低于2 500億美元的銀行,承擔了美國約50%的商業和工業貸款。其中,美國的中小型銀行,也就是區域性銀行,承擔了美國六成的住房貸款以及八成的商業地產貸。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表示,貸款業務的減少將影響投資和經濟活動,進而影響借款人的財務健康,向商業地產放貸的美國區域性銀行可能會存在風險。
從長遠來看,這場銀行業危機或許將使銀行放貸受到更嚴格的限制,企業可能會轉向資本市場融資。
硅谷銀行倒閉事件暴露了美國在加息過程中,對自身金融體系穩定性考慮欠妥的問題,特別是對中小銀行的整體性風險認識不足。
雖然硅谷銀行事件引發全球市場嘩然,但龍頭券商普遍認為,在全球流動性緊縮預期上修最快的階段已過、美國主要銀行資本充足率相對健康的大背景下,該事件觸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有限,美國大型金融機構受波及的概率可能較低。對于我國而言,我國銀行業經營比較穩健,不會出現類似硅谷銀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