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孝巖
摘?要:“十三五”時期,廣西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工作思路,以實現裝備制造業總量擴大和結構優化升級為目標,以培育發展壯大龍頭企業為主線,以工業生產要素整合提升為重點,初步形成一批裝備制造業集群,裝備制造業對全區經濟的貢獻進一步增大,成為支撐和拉動廣西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但是,作為后發工業化地區,廣西裝備制造業仍處于爬坡過坎的創業階段,影響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深層制約因素依然顯著,存在著產業和產品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高端產業比重小、缺乏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專、精、特、新”的小企業等突出短板。在此背景下,客觀認識廣西裝備制造業現狀與問題,著力實施裝備制造業振興戰略,以創新驅動為先導,強化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實施強鏈補鏈延鏈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進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裝備制造業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裝備制造業;集群效應;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02
0?引言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裝備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更是推進《中國制造2025》進程的核心切入點。裝備制造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脊梁”,其以高新技術為引領,處于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產業關聯度高、創新要素密集、發展前景廣闊,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是保障我國工業現代化的基礎和壓艙石。
裝備制造業是推動工業特別是制造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的核心產業。“十三五”時期,廣西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工作思路,以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發展為突破口,初步形成一批裝備制造業集群。目前,廣西裝備制造業形成了較好的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產業規模迅速增長,結構趨向優化,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20年,全區裝備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04.4億元,實現利潤151.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達到23.8%、15.3%,成為支撐和拉動廣西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但是,作為后發工業化地區,廣西裝備制造業仍處于爬坡過坎的創業階段,影響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深層制約因素依然顯著,參與國際國內競爭的能力較弱,存在著產業和產品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高端產業比重小、缺乏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專、精、特、新”的小企業、關鍵零部件和高檔工作母機依賴外部輸入等突出短板。在此背景下,客觀認識廣西裝備制造業現狀與問題、找到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具有現實和戰略意義。
1?廣西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
1.1?總體規模與結構特征
2020年,廣西裝備制造業共有1328家企業單位數,占全區工業企業數的18.7%(裝備制造業基本情況參見表1)。
“十三五”時期,廣西工業發展進入增速換擋期,邁進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為主的穩增長階段。2016-2020年,廣西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平均為562%,其中,2016-2018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發展相對迅速,增加值增速平均為1757%,電子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平均為797%。汽車、機械、高端金屬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工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智能裝備制造如新能源汽車、智能電視、智能手機、光電器件等新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受疫情影響,裝備制造業近兩年發展相對滯緩,呈現結構性分化。2020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下降69%,其中,金屬制品、通用設備、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儀器儀表行業分別增長21%、65%、355%、77%、41%,保持增長態勢。專用設備、汽車制造業比2019年下降57%、135%。
2?廣西裝備制造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短板
2.1?面臨的競爭環境日益嚴峻
當前,全球產業分工格局重新整合,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調整導致的裝備制造業發展面臨更多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廣西傳統生產要素支撐作用弱化和創新優勢不明顯,與周邊國家和中西部地區在產業中低端領域競爭愈加激烈,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劇。毋庸置疑,工業特別是先進裝備制造業是廣西最大的短板,規模小、創新能力不足、要素組合方式粗放是最大的制約。
2.2?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不合理
傳統制造業產業占比較大,高新技術產業比重較低。目前附加值較低的傳統制造業如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廣西工業增加值比重較高。2020年,裝備制造業8個細分行業中,傳統制造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和占比分別為641%和477%,而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和占比分別為359%和423%,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以295%的營業收入占比實現475%的利潤總和占比,反映出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業仍是目前發展制造業的短板。從數據來看,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中偏重于傳統制造業,傳統制造業營業收入高但利潤占比較少,未來的發展方向應向高端裝備制造業轉型,優化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
2.3?研發投入滯后
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偏低,機構較少,缺乏高質量研發人才。一是R&D經費投入總量少,投入強度低。2020年,廣西裝備制造業R&D經費雖比2016年增長35%,但年增長率僅有619%,增速較低不高,研發投入強度明顯不足;投入強度(028%)雖然比2016年提高了008個百分點,但仍遠低于全國240%的平均水平。同時企業R&D投入強度低,使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受到限制。二是缺乏研發人才。研發是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才便是其中的鑰匙,是能夠打開企業研發技術盒子的關鍵點,對企業研發實力的高低有重要影響。2018年R&D人員占從業人員平均數比重僅為23%,缺乏專業研發人員。三是缺乏企業與人才對接平臺,企業與人才的對接是市場的需求轉變為市場需求的重要一部分,裝備制造業更是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產學研相互聯通,打通科研機構、科研人才和企業之間的堵點,真正實現市場的需求就是企業供給的。
3?廣西裝備制造業優化發展對策
3.1?聚力強鏈補鏈延鏈工程,推進產業集聚發展
裝備制造業作為制造業的核心成分,是保障工業現代化的核心基礎。一是著力強龍頭補鏈條,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促進裝備制造要素加快向專業化園區集聚,培育一批能夠與國內市場競爭或國際尖端企業相抗衡的產業核心主體。強鏈、補鏈、延鏈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相結合,推進裝備制造業集群化發展。二是聚力拉伸裝備制造業產業鏈,聚力拓展汽車制造、電子智能設備制造等產業集聚度高、創新牽引力強的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水平。乘用車、商用車、改裝車向全產業鏈轉型,促進廣西柳州汽車城現代化汽車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建設面向東盟的南方汽車出口制造基地。
3.2?加快發展新興高端裝備,實現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創新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核心動能,是引導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提升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的核心切入點。其一,以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廣西汽車集團等企業為依托,以節能、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主攻方向,重點發展純電動乘用車及載貨車,加快新能源汽車智能化、共享化發展,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品牌影響力;其二,以集成電路、通信設備、工業操作系統及設備、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設備為主攻方向,重點發展聲學光學、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網絡通信設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建設南寧、北海、桂林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其三,加快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優化,向以中低端為主轉型為以中高端高新裝備制造業為主,加快創新引領裝備制造業結構優化,向市場需求對接,承接沿海發達地區和發達國家轉移裝備制造業產業鏈。
3.3?聚力創新驅動,堅持“四新”發展方向
在不確定性背景下,裝備制造業發展要善于從危機和挑戰中創造機遇,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把握廣西裝備制造業轉型發展新機遇。首先,依據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互聯網與裝備制造業的積極融合,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新模式;其次,整合資源,融入工業互聯網新模式,降低成本,推動裝備制造業融入工業互聯網的新業態。再者,開發一大批重大技術裝備,融入國家裝備制造業發展戰略,突破卡脖子技術,對國家重點需要的裝備技術進行攻關;最后,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自主創新示范企業,支持對產業具有帶動和引領的企業整合區域內資源,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企業進行聯合創新,實施重大技術攻關。
參考文獻
[1]呂永權.論推動廣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8,16(05):17.
[2]尚毛毛,劉朋,陳智霖,等.對當前廣西裝備制造業發展態勢的初步探析[J].市場論壇,2018,(02):4245.
[3]鈔小靜,劉璐,孫藝鳴,等.中國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測度及發展路徑[J].統計與信息論壇,2021,36(06):94103.
[4]和軍.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評價與比較研究綜述[J].經濟學動態,2012,(08):8387.
[5]梁麒.廣西大型制造業企業發展走勢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剖析——以2016—2020年廣西制造業企業50強為例[J].市場論壇,2020,(12):2327.
[6]廣西社會科學院.廣西工業發展報告[R].廣西人民出版社.2020,(04):1258.
[7]林桂軍,何武.中國裝備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及升級趨勢[J].國際貿易問題,2015,(0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