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陽 黃星妍



摘?要:《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已于2022年協議正式生效,與之相關的國際政治經濟、區域經濟一體化、自貿區建設等領域的研究逐漸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熱點,眾多學科交叉凸顯出跨領域的特性。文章以中國知網收錄的學術期刊作為主要數據來源,基于共詞網絡分析的研究思路,使用關鍵詞、時間軸、時區圖譜等手段,運用CiteSpace可視化工具繪制知識圖譜,旨在分析近10年來中國學術界關于RCEP研究的現狀、相關熱點及未來趨勢,試圖尋找RCEP相關研究的熱點與方向,為RCEP相關政策落地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CiteSpace;科學知識圖譜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19
1?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1?數據來源
本研究所用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數據庫(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中國知網學科領域涵蓋范圍廣,收錄中國國內期刊種類最多。當以“主題詞or關鍵詞=*RCEP*or*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在CNKI數據庫可得最早期刊文獻刊登時間為2012年10月30日。綜合考慮文獻范圍、數量和質量,選擇時間范圍為2012年09月01日-2022年8月31日,去重刪除了書評、年鑒、會議征稿、無署名等條件及不相關條目,選擇來源類別為EI、北大核心、CSSCI的期刊,精準匹配檢索。在對檢索結果整理后,最終得到了684篇相關文獻,借助CiteSpace系統通過明確RCEP研究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重點文獻和熱點前沿,預測該領域未來發展趨勢,以期為其他研究者有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2?結果分析
2.1?發文量分析
圖1顯示了2012年至2022年各年的發文數量分布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中國學界在RCEP領域相關研究的發文數量大致經歷了增長—穩定—激增三個階段,自RCEP提出以來,其發文數量與RCEP落地實施時間節點密切相關,其中,2012年、2014年、2020年、2022年均為協議關鍵時間節點,這體現了RCEP相關研究的熱度與RCEP政策框架落地實施情況之間的關系。
2.2?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作為文章的核心點,是對文章主要研究內容的高度呈現。圖2展示了中國RCEP領域研究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單個時間的區分長度為1,圖中關鍵詞圓圈大小代表了關鍵詞出現頻率的高低,其中某個關鍵詞的連接線多、重合度高、密集且復雜說明該關鍵詞是領域內學者們的研究熱點。
在圖2中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中,“CPTPP”是去除關鍵詞“RCEP”外頻率最高的關鍵詞,其頻次為151,圖中共有349個節點,441條連接,網格密度為0.0073。
由表1可知,在RCEP研究領域中,除了“RCEP”自我指向性的關鍵詞外,具有較強中心行和較多頻次的關鍵詞主要包括“CPTPP”“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自由貿易協定”“區域經濟一體化”,說明在RCEP的研究領域內,這些要素的學術影響力較強。綜合考慮以上表圖信息,可以將我國目前關于RCEP領域的相關研究熱點歸結為以下三個主要方面:
一是RCEP與美國主導的CP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的對比分析。全毅、于鵬、韓永紅的文章分別從與CPTPP整體對比研究、韓給范圍和影響力對比、技術援助條款對比研究三個角度分析了RCEP與CPTPP的異同,并分別從多個角度對中國參與亞太區域競爭與合作提供了建議。
二是RCEP與中國相關產業發展分析。劉藝卓、李昕亮和楊浚等分別從各自研究領域出發,對RCEP影響下的農業、服務貿易、木質林產品進出口進行經濟學分析,并認為積極參與RCEP經濟合作,對于中國擴大市場,打通“雙循環”格局至關重要。
三是RCEP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分析。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全球化趨勢的縮影,在RCEP的框架下,馮宗憲、趙亮、黃大慧等將RCEP嵌入中國自貿區戰略,并對中國周邊自貿區進行分析,認為RCEP嵌入在亞太經濟一體化格局下的重要板塊,目前東亞經濟合作的機制和制度建設明顯沒有跟上經濟合作和一體化的發展需求,東亞經濟合作還需加強機制整合。
3?關鍵詞突現分析
關鍵詞突現度展現的是RCEP研究的演化,動態可以反映在某一時期內影響力較大的研究領域,在CiteSpace中生成的關鍵詞凸顯表(見表2)和關鍵詞聚類時區圖譜(見圖3)中,深色區域為研究熱點出現的時間點及其持續時長,據此可以分析RCEP領域研究熱點的變化,并為接下來的研究趨勢預測提供依據。
2012-2014年為初期增長階段,研究以宏觀理論研究為主。這一時期的相關關鍵詞有“CPTPP”“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東亞經濟合作”“經濟體”“美國”“廣域經濟合作”等,說明作者對RCEP相關研究側重于內容詮釋與框架解讀,并對RCEP的實現環境進行考量。起初東盟推出的RCEP與TPP大有競爭之勢,其后的政治博弈也代表了不同利益集團的政治訴求,RCEP作為東盟主導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表明了東盟參爭奪亞太地區主導權問題的實現路徑,而從不同的角度也產生了眾多研究成果,漆莉、賀平、張梅、顏銀根、安虎森從中國的選擇與機遇、日本對于亞太區域的經濟戰略轉向、RCEP與TPP的比較分析、貿易自由化角度等角度闡釋RCEP對于亞太周邊經濟體的相關研究,但相關研究依舊停留在理論層面,從各國反應來進行宏觀層面的解析,缺乏具體的實踐以及效果分析。
2015-2019年為穩定階段,研究內容逐漸涉及國內經濟戰略與具體工業部門的研究。這一時期學者的研究將視角逐漸轉移到各國相關經濟戰略與RCEP的聯系上,“一帶一路”“亞投行”“亞太經合組織”“自貿區戰略”“G20”等成為熱點關鍵詞。各國結束了對于RCEP的展望,并著手于將其與國內經濟政策相銜接,劉阿明、張欣、郭晨、竺彩華、韓劍夫、從“一帶一路”的中國地區合作新理念、中美戰略博弈、中國自貿區戰略等角度,對RCEP研究結合中國制度實際逐漸具體、深化,另有胡東興、袁寶華、朱光好、孟夏、劉宇分別從畜牧產品、紡織品、機電產品、知識產權等具體產業部門闡釋RCEP的生效將會對中國各具體產業部門產生的影響。在這一階段,研究領域充分細化擴展、并逐漸開枝散葉,研究內容與具體產業實際聯系緊密,但多處于展望階段,缺乏具體經濟部門的實踐。
2020-2022年為爆發式增長階段,隨著相關政策的逐漸落地,研究逐漸趨向于具體實踐。在這一階段,學者逐漸將視角著落于與實踐相關的“產業鏈”“稅收協定”“貿易效率”等。2020年11月RCEP正式簽署,2022年1月正式生效,隨著關鍵節點的確定,研究逐漸落腳于具體實踐,李富昌、包燕娜,王春宇、王海成,程云潔、劉嫻,從供應鏈融合、關稅減免對中國的影響、農產品貿易效率等角度為RCEP影響下的中國具體貿易實踐進行研究,同時也有學者運用模型對中國國際貿易進行分析,通過數據支撐研究,以此為政府、企業提供理論指引。
3?結論與展望
RCEP協定涵蓋關稅削減、貿易便利化以及服務和投資開放等廣泛領域,具有顯著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相關研究呈現出研究視角轉化多元化、政策導向明顯的特點,學者們的研究緊跟現實需求與國家政策調動,并從國際貿易、國際關系、供應鏈、大數據等多個視角進行研究了多元化分析。同時,研究價值轉向更凸顯人文關懷,RCEP研究從最初關注的關稅壁壘降低與貿易便利化,到產業鏈布局優化與區域價值鏈穩固,從經貿合作、政策法律協調、基礎設施建設到人文交流、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效應,如RCEP與區域環保、氣候變化、非傳統安全領域等方面的合作。
自2012年以來,RCEP領域的研究總體呈現良好發展的趨勢,學者們立足實際,不斷豐富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由于RCEP成員國的發展存在差異性和利益訴求存在多樣性,各國家內與區域間存在不同的規則制度與資源、利益協調的問題。RCEP的發展與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設計到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方方面面,未來仍需要進一步關注RCEP的后續生效實施與適時升級,加強對外文文獻的關注和研究熱點分析,不斷推動RCEP的研究進一步深化和拓展。
參考文獻
[1]Chen?C,CiteSpace?Ⅱ:?Detecting?and?visualizing?emerging?trends?and?transient?patterns?in?scientific?literature[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6,57(3):359377.
[2]Chen,Chaomei.CiteSpace:?a?practical?guide?for?mapping?scientific?literature[M].?Hauppauge,NY,USA:?Nova?Science?Publishers,2016.19.
[3]全毅.CPTPP與RCEP協定框架及其規則比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05):5365.
[4]于鵬,廖向臨,杜國臣,等.RCEP和CPTPP的比較研究與政策建議[J].國際貿易,2021,(08):2736.
[5]韓永紅,吳小瑤.RCEP與CPTPP協定下技術援助條款的比較分析[J].國際經濟合作,2021,(04):2332.
[6]劉藝卓,趙一夫.“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中國農業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17,(06):118124.
[7]李欣亮,趙青霞.RCEP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影響及發展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22,(18):147150.
[8]楊浚,楊燕南,程寶棟,等.中國對RCEP成員國林產品出口增長的三元邊際潛力及影響因素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8,38(02):8592+111.
[9]馮宗憲,李剛.“一帶一路”建設與周邊區域經濟合作推進路徑[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5(06):19.
[10]趙亮,陳淑梅.經濟增長的“自貿區驅動”——基于中韓自貿區、中日韓自貿區與RCEP的比較研究[J].經濟評論,2015,(01):92102.
[11]黃大慧.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的成效及挑戰[J].人民論壇,2020,(04):118121.
[12]王金強.TPP對RCEP:亞太地區合作背后的政治博弈[J].亞太經濟,2013,(03):1520.
[13]漆莉.RCEP:中國推進東亞經濟合作的機遇與對策[J].亞太經濟,2013,(01):1316.
[14]賀平,沈陳.RCEP與中國的亞太FTA戰略[J].國際問題研究,2013,(03):4457.
[15]張梅.“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主要看點及與“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的比較[J].國際論壇,2013,15(06):4853+7879.
[16]顏銀根,安虎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后FDI流入能替代進口貿易嗎?——基于新經濟地理貿易自由化的研究[J].經濟評論,2011,(04):114123.
[17]劉阿明.中國地區合作新理念——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與“一帶一路”倡議的視角[J].社會科學,2018,(09):3039.
[18]張欣,郭辰.從TPP和亞投行看中美戰略博弈[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5,(05):2341+61.
[19]竺彩華,韓劍夫.“一帶一路”沿線FTA現狀與中國FTA戰略[J].亞太經濟,2015,(04):4450.
[20]胡東興,王桂霞.RCEP建立對中國畜產品貿易影響的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17,53(11):134138.
[21]袁寶華,朱光好.RCEP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對外出口影響研究[J].紡織導報,2017,(05):101105.
[22]孟夏,黃陳劉,張曉,等.RCEP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基于GTAP模擬分析[J].亞太經濟,2018(04):2635+142+149150.
[23]劉宇.RCEP知識產權文本模式談判進路及其選擇[J].國際經貿探索,2018,34(04):89103.
[24]李富昌,包燕娜,胡曉輝,等.RCEP助推跨境電商產業鏈與供應鏈融合機制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2,(17):158163.
[25]王春宇,王海成.RCEP關稅減免對我國貿易的主要影響及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22,(06):7481+90.
[26]程云潔,劉嫻.中國與RCEP國家農產品進口貿易效率及潛力研究[J/OL].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12[2022110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513.S.20211130.131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