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巧
核心素質教育理念背景下,學前教育階段更加重視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激發幼兒創新創造能力,推動幼兒全面發展。繪畫教學是學前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美育目標的重要方式,能夠讓幼兒在繪畫作品賞析與創作中感受美,引導幼兒直觀表達自身認知與情感。當前幼兒繪畫教學活動因資源短缺、知識抽象、方式單一等因素影響,難以構建高效課堂,從而影響幼兒藝術素養的提升。信息化時代,先進的信息技術憑借操作方式便捷、資源信息海量、信息交互實時、呈現方式多元等優勢在幼兒繪畫教學活動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幼兒的注意力與理解力有限,但好奇心與想象力較強,借助信息技術深度剖析繪畫知識、直觀呈現繪畫方式,突出幼兒主體地位,能夠吸引幼兒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幼兒繪畫興趣,降低教師教學壓力,有助于發揮繪畫教學的教育價值。
一、幼兒繪畫教學相關理論概述
幼兒繪畫教學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強調幼兒好奇心與想象力的發揮,注重幼兒的學習活動、互動交流與結果輸出,以通過引導幼兒根據自身認知與情感,運用筆、墨、顏料等學習材料,在紙張等材料上完成線條、色彩或構圖等涂鴉與繪畫的教學過程,能夠讓教師通過可視的外在物象探究幼兒內心的表象世界,進而有針對性地設置繪畫教學內容,讓藝術融入幼兒生活實際與思維品質中,引導幼兒形成積極向上的興趣傾向、情緒情感與價值觀念。
在幼兒繪畫教學中,基于羅恩菲爾德的美術教育思想與皮亞杰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等理論基礎,結合不同階段幼兒的認知特點與情感需求,靈活優化繪畫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應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引導幼兒通過繪畫進行自我情感表達與他人情感溝通,豐富幼兒情感世界,健全幼兒人格,還能讓幼兒在繪制線段、完成構圖、填充色彩等繪畫創作過程中,協調各種感覺器官,增強幼兒對現實世界的觀察能力,發散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性,啟迪幼兒智慧。
二、在幼兒繪畫教學活動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
(一)豐富教學資源,拓寬幼兒認知
幼兒的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其知識技能的獲取更多依賴模仿。在傳統幼兒繪畫教學過程中,受限于教師專業能力與教學資源,導致幼兒可直觀理解的教學素材匱乏,僅依靠教師講解很難增強幼兒對知識的理解、消化與吸收,容易使幼兒對繪畫產生抗拒心理。在幼兒繪畫教學活動中應用信息技術,建立起繪畫知識資源傳播的信息平臺,既能發揮網絡資源庫龐大的優勢,為教師備課、課堂教學提供圖片、動畫、音樂、游戲等多元的素材資源,拓寬幼兒認知結構,又能幫助教師突破傳統紙質備課的局限性,在信息平臺上分享教學課件、幼兒作品、教學經驗等,可以發揮信息交互性能,通過他人評價打破教師的思維局限性,并發揮家校共育優勢,幫助家長明確幼兒繪畫作品中蘊含的情感。
(二)創新教學模式,滿足幼兒需求
幼兒課堂注意力尚有待提高,他們極易因多種因素影響而出現走神現象,影響繪畫教學質量。新時期,教師強調信息技術在幼兒繪畫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結合幼兒思維受直覺行動思維和形象思維影響的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可利用視頻動畫呈現作品的優勢,強調背景的簡潔清新、音樂的舒緩悠揚、動畫的形象易懂,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利用完整的故事情節快速吸引幼兒注意力,使其從課下休閑游戲中轉移到課堂繪畫教學上,還能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尤其是通過展示生動有趣的動畫,構建情節完整的故事,更有助于調動幼兒思維活性,引導幼兒大膽發言,打破他們的思維局限性,激發繪畫興趣,帶動幼兒通過繪畫表達自身觀點與情緒,增強幼兒自我情感體驗。
(三)減輕教師壓力,提高教學實效
幼兒階段的繪畫教學更加強調幼兒情感的表達,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帶動幼兒結合自身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自主完成繪畫作品,這就對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使教師面臨著較大的教學與備課壓力。在幼兒繪畫教學活動中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轉變傳統教學活動統一核心主題,以及實踐類型、評價方式的單一性,在備課時靈活應用海量的網絡資源,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內容的直觀性與多元性,降低幼兒對知識的理解難度,在多元評價中發揮信息技術交互性能強的優勢,引導幼兒辯證認知自我,可以使教師有更多時間與精力思索不同幼兒的個性差異,提高教學針對性、層次性與實效性,有助于構建高效繪畫課堂,形成現代化教育模式。
(四)立足幼兒主體,落實素質理念
幼兒繪畫教學的重點在于教師引導幼兒,激發幼兒活力,使幼兒產生繪畫能動性,這就要求教師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保證教學內容圍繞幼兒需求展開。信息技術在幼兒繪畫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能夠使教師從知識傳播者的角色轉變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尤其是構建教師與幼兒共同學習的良好氛圍,既能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又能鼓勵幼兒大膽質疑、敢于提問、發散幼兒思維,調動幼兒能動性,提高繪畫教學質量。另外,在繪畫教學評價中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將優秀的繪畫作品上傳到信息平臺進行展示,可以拓寬評價主體,從多個角度發現作品的閃光點,有助于增強幼兒繪畫自信心,使幼兒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輸入知識,真正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滿足不同幼兒主體的個性需求。
三、在幼兒繪畫教學活動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策略
(一)做好課前導入準備,豐富教育資源
信息化時代,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幼兒繪畫教學提供了多種可能。在核心素質教育背景下,為提高幼兒繪畫教學活動質量,滿足不同幼兒主體的個性需求,教師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在幼兒繪畫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并能主動學習新技術與新理念,轉變傳統單一滯后的教學模式,在幼兒繪畫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信息平臺、電子白板等先進信息技術,使幼兒繪畫教學充滿科技性、靈動性與趣味性,引導幼兒感受繪畫的樂趣,進而增強幼兒學習自主性。
另外,在幼兒繪畫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利用信息技術做好課前導入的準備工作,為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一方面,教師在開展“蔬菜印畫”的教學過程中,要提前收集不同蔬菜的橫截面,并完成多媒體課件與影像視頻的制作,為趣味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教師在播放幼兒喜愛的動畫片時,要綜合考慮教學內容、時長與目的,科學選取視頻片段,合理把控視頻時長,既要避免幼兒注意力被過度吸引,又要全面調動幼兒的感官,激發幼兒活力。
(二)科學構建教學情境,創新教學活動
繪畫教學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幼兒藝術素養與價值觀的養成。新時期,為落實核心素質教育理念,推動幼兒全面發展,教師在幼兒繪畫教學活動中,要強調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及教學情境的合理創設,通過生動趣味的故事情節,調動幼兒主觀能動性,使其緊跟教師思維進行思考,并積極參與繪畫創作實踐,進而創新幼兒繪畫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以《瘋狂的石頭》為例,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喜歡觀看動畫片的興趣喜好,利用多媒體播放《海綿寶寶》的截取片段,詢問幼兒是否知道派大星的家是石頭屋,吸引幼兒課堂注意力,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由石頭畫做成的大樹、貓頭鷹、茄子、海島等作品,開闊幼兒思維與眼界,鼓勵幼兒發散思維。最后,教師可以構建生活在石頭屋的情境,讓自己的家充滿色彩,吸引幼兒完成石頭畫的創作,并引導幼兒在學校操場尋找一塊自己最喜愛的石頭,鼓勵幼兒根據自身所思、所想,利用手中的水粉顏料進行涂色創作,以創新幼兒繪畫教學模式,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設置繪畫游戲教學,強化實踐體驗
教師在幼兒繪畫教學活動中,要明確幼兒的認知特點,選擇遵循幼兒發展規律的教學模式,結合幼兒以往在繪畫教學活動中表現出的活潑好動的特點,通過設置繪畫游戲教學的方式,增強繪畫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與靈動性,確保幼兒注意力集中在教學活動中,并引導幼兒在參與趣味游戲活動的同時,深切感悟繪畫實踐的魅力,進而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同時通過小組共同創作一幅繪畫作品的方式,增強幼兒團隊合作意識與集體主義觀念,推動幼兒全面發展。
教師在利用電子白板開展幼兒繪畫教學活動時,要明確電子白板的性能優勢,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實時共享交互性,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繪畫游戲教學,要求每組幼兒結合生活與學習中對自身、他人的認知,自主決定參與繪畫的先后順序,并明確每人只能畫一筆的游戲規則,由教師為每組第一人傳遞繪畫主題,其他小組成員根據自身猜測對作品進行補充和完善,進而由小組共同創作一幅繪畫作品,并要求最后一名成員根據最終作品,回答繪畫主題,進而引導幼兒在小組合作中發揮積極情感,讓幼兒感受繪畫藝術的美感與獨特魅力。
(四)直觀演示創作過程,降低理解難度
繪畫不要僅局限于單一色彩與構圖,需要幼兒充分調動想象力與創造力,合理搭配顏色,科學設置構圖,使幼兒的繪畫作品具有獨一無二性。充滿創造與想象的繪畫對幼兒的理解能力與思維活性提出了較高要求,僅依靠教師講解與演示很難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信息化時代,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呈現的優勢,通過分步教學繪畫作品的多元性與創造性,轉變幼兒對繪畫作品的片面認知,調動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幼兒個體能動性,提高審美情趣。
以《畫樹》為例,教師在繪畫教學活動中,用多媒體演示大樹的多種畫法,如平面圖、線描、吹畫、點畫等,并選取其中一種畫法呈現更多細節,引導幼兒明確繪畫作品的靈活性,降低幼兒對繪畫知識的理解難度,打破幼兒繪畫思維的局限性。另外,教師在多媒體演示結束之后,要鼓勵幼兒利用電子白板進行大樹作品的自主創作,可以靈活選擇自身喜愛的畫法,通過幼兒主體選擇的不同繪畫形式,豐富教學評價內容,引導幼兒分類欣賞,拓寬幼兒思維。
(五)形成展評一體機制,發揮評價效能
新時期,教師要想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不僅要尊重幼兒在繪畫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更要正視評價教學的優勢,并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可直觀呈現繪畫作品、實現多元主體實時交互等性能,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與基礎設施構建展評一體機制,同步推進幼兒作品展示與評價工作,并通過幼兒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多元主體參與的評價模式,增強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與科學性,提升繪畫教學活動評價的有效性與真實性,不斷提升幼兒繪畫水平。
一方面,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直觀呈現幼兒繪畫作品的優勢,通過幼兒自評、生生互評選取幼兒公認的優秀作品,并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進行全班展示,引導幼兒對優秀作品發表自身看法,以發揮幼兒能動性,提高評價實效性;另一方面,教師要利用信息平臺的交互功能,將幼兒繪畫作品上傳到家校專區,鼓勵家長鑒賞優秀的繪畫作品,以發揮家校共育優勢,形成全方位的繪畫綜合教育體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繪畫興趣。
四、結語
信息化時代,在幼兒繪畫教學活動中應用信息技術是構建現代化教育體系的必然之路。在核心素質教育理念下,為提高幼兒繪畫教學質量,教師在繪畫教學過程中,要樹立以幼兒為核心的教育思想,結合不同幼兒的認知特點,深入挖掘信息技術優勢,做好繪畫教學的課前導入工作,以豐富課本有限的教育資源。另外,教師還要借助信息技術特性,選擇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通過科學構建教學情境、設置繪畫數字游戲、直觀演示作品創作過程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創新繪畫教學活動,強化幼兒實踐體驗,降低幼兒對繪畫的理解難度。同時。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形成展評一體機制,通過自評、他評與師評等多元主體評價,激發幼兒好勝心,使其沉浸到繪畫教學活動中,高質量完成作品創作與知識輸出,進而發揮評價促教育效能,提高幼兒藝術素養,推動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