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平
微課主要是以教學實踐要求與課程標準為基礎,主要的呈現方法為教學視頻,是某個知識點或某個教學環節中的各類教育資源。該技術具有形象直觀、鮮明,類型多樣、交互性較強的特點,教師可以在確定微課內容時以文本特點為基礎,思考應用微課突破課堂教學重難點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存在的問題
科學技術快速進步與發展的今天,教育事業逐步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這就要求教師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將教育事業與互聯網結合,盡可能合理利用各類資源優化校園內部資源配置,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然而縱觀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微課的應用存在較多問題,還需要加強教育與微課的結合,具體情況如下:
(一)教師沒有合理利用微課
小學生心理發展不夠成熟,且活潑好動,因而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面臨較大的阻礙,對教師而言,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除了要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人際交往能力與道德品質。但是當前仍然有不少教師負責多個班級的教學,利用微課的時間不多,沒有精力教化與引導學生,這無疑給學生身心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若教師將微課與語文學科教學結合,則需要付出較多的精力與時間制作視頻與課件,不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無法合理利用課堂時間,不利于微課與語文教學的融合。
(二)微課的應用不夠完善
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存在較大的問題。首先,教師沒有全面認知微課,運用微課的過程中,制作PPT或視頻之類的模塊效果不理想,無法發揮微課技術的優勢與作用,自然無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次,教師應用微課時無法發揮該技術的優勢,很難突破課堂教學重難點,課堂教學針對性不強,缺乏系統性與條理性。加之課堂教學方法不夠合理,學生聽課時云里霧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偏低。
(三)網絡微課系統化管理體系不足
當前時期我國還未形成完善的評價體系與微課管理體系,微課的約束性較大,無法消化與吸收學習后的知識,尤其是學生學習后的反饋效果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微課教學效率,無法發揮微課在語文學科教學的作用。此外,教師無法保證在線率的問題,導致學生應用微課學習的過程中無法與教師溝通,不利于教師及時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微課教學有效性明顯降低。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應注意的問題
(一)控制時長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使用微課的時長應控制在2分鐘以內,視頻時間不長可以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避免其學習過程中無法集中注意力;微課的時長不長,且錄制方法簡便,不會耗費較多的時間,教師與學生都可以結合需要反復播放、暫停,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
(二)講解簡潔有趣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打破課堂教學重難點的局限性。因此,教師制作微課時可以應用趣味性與簡潔的語言進行講解,讓學生配合直觀動態的圖像,將復雜的知識點變得更為簡單,牢牢地吸引學生,讓其從聽覺與視覺上受到多重感官刺激,全面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內容直觀動態
教師應用微課講解關鍵知識點時不可單純應用文字,要確保圖文并茂,選擇與小學生興趣愛好相符的畫面,借助動態的文字吸引學生,讓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始終跟著文字動起來,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循環反復播放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時可以采用一次播放與集中觀看的方法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立足學生的角度,讓學生觀看視頻后可以與同學溝通并進行知識遷移鍛煉。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反復地為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習速度較慢的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增強其對微課內容的理解,為因材施教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
三、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應用微課預習,提高預習效率
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上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取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不斷提高自身思考能力和綜合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然而縱觀以往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多種問題:教師為學生講課時,但是僅有少部分學生可以消化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分析原因可以發現,教師雖然可以順利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但是學生學習語文學科時常處于被動狀態,思考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可以發揮微課的作用,利用微課去預習課文,立足生活中充滿趣味性的內容開展教學活動。比如,教學《田忌賽馬》時,教師可以以賽馬為主要的線索開展教學活動,講述戰國時期孫臏幫助田忌轉敗為勝的故事,刻畫了足智多謀的孫臏這個人物形象。為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與學生共同玩一玩比撲克牌大小的游戲,比如一組牌為3、5、7,一組牌為4、6、8。然后利用短視頻讓學生了解游戲規則:每個人手上的牌不可重復使用,牌面數字大的為獲勝方。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中選擇一組與自己對比,讓其初步了解對策問題,為其更好地掌握本節課所學知識奠定基礎。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可以將“田忌賽馬”與游戲結合,讓學生掌握孫臏轉敗為勝的精髓。同時,以視頻中的內容為基礎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全面認知與理解相應的對策問題,將微課與游戲導入新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科學導入,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課堂教學中導入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這個環節的質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的課堂導入有利于學生自主轉變學習態度,從而在課堂上快速集中注意力,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但是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導入新課時往往以問題或復習為主,很顯然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應用微課教學可以豐富課堂導入模式,消除學生疲憊感,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堂導入中探討學習語文學科知識。比如,教學《找春天》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豐富課堂教學導入環節,開展微課教學活動之前可以為學生播放《春天在哪里》,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產生較高的探索春天的欲望。其次,教師可以發揮微課的作用,為學生呈現相應的知識。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情感朗讀課文,對本節課的生字生詞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春日之景,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能夠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最后,教師可以設置與小老鼠有關的動畫,借助小老鼠之口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探討如何找春天。”讓學生興致勃勃地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三)加強常識滲透,積累文學知識
語文教育中文學常識是比較基礎的一部分,除了可以培養學生文學素養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分析與解讀文章,拓寬視野,使其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更多的知識點。但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深入人心,教師將教學重點更多地放在解讀文章與講解文字方面,很少為學生介紹完整的文學常識。因此,為解決此類問題,教師可以應用微課介紹相關的文學常識,配合文字與圖片,讓學生聆聽與觀看微課時可以把握其中的要點,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比如,教學《少年閏土》時,為了增強學生對魯迅先生的了解,讓其從中積累更多文學常識,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微課教學,介紹魯迅先生創作的作品,還可以為學生簡單介紹魯迅先生的生平或創作風格。緊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復述內容,讓其在瀏覽微課的過程中了解魯迅先生在文學方面的貢獻,以及魯迅先生的作品風格。課堂的最后,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分析中了解魯迅先生的寫作風格,把握文章的精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構建直觀情境,引起情感共鳴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可以通過直觀生動的畫面獲取相應的知識。若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單純為學生提供靜態的圖畫與抽象的文字,不易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不利于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由此可見,教師構建直觀生動的情境時可以讓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方面的共鳴。比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教師可以發揮微課的作用為學生構建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置身于文章中描寫的情境中,與作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文章內容分析,這篇文章描繪的是圓明園的景色,重點描繪了圓明園被侵略者毀滅后的景象。基于此,教師可以制作微視頻,通過微課為學生展示生動形象的畫面,從而讓學生切身體會圓明園壯觀輝煌的景色以及被迫害后的景象。如此,學生可以在生動直觀的情境中切身體會振興中華的責任感,自然而然地與作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五)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在推進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逐步凸顯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規范與標準化的教學模式創新無疑為教師教學帶來較大的學習壓力,課堂學習氣氛相當壓抑,學生學習自主性不強,很難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因此,教師應自覺轉變教學模式,通過微課短小、豐富的內容與趣味性的特點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調動其學習自主性,為其呈現復雜抽象的知識點,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調動其思考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教學《少年閏土》時,作者應用回憶的方法敘述少年閏土的人物形象,表達童年時期真摯的友情以及對閏土的思念之情。教師可以發揮微課的作用,篩選與剪輯課文內容,借助動畫或視頻為學生展示,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并在課堂上應用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無窮無盡的稀奇事指的是什么?‘他們指的是誰?為什么作者將‘稀奇寫成‘希奇?”教師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其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分析,全面了解文章內容,促進其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提高學生想象能力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教師要將提高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當作重點內容。然而學生閱讀量不足,教師也沒有給學生鼓勵,或者過多地干預學生的想法,限制學生想象力的發展。教師可以用微課給學生更多思考與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發揮想象能力,更好地理解復雜抽象的知識點。比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可以發揮微課的作用為學生展示西沙群島上的美麗風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聯系自己看到的畫面,對文字進行分析。課堂的最后,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如“西沙群島一帶的海水是五光十色的,可以說無比瑰麗,有藍色的……一條條互相交錯。”教師讓學生仿寫這個句子時,可以借助微課給學生播放與西沙群島有關的風景圖,讓學生通過觀察,發揮自身想象力進行模仿與創新。如此,學生在鍛煉自身寫作能力的同時可以增強自身的審美意識,發展自身思維、提高其綜合能力。
(七)應用微課進行情景再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為了發揮微課的作用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要求教師自主更新教學觀念,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基于教材內容分析,最大限度發揮教材中知識點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盡可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比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狼牙山五壯士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培養學生對群眾的熱愛以及為祖國人民獻身的無私奉獻精神。學生閱讀這篇文章時可以發揮微課的作用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讓課堂教學內容更為直觀,從而切身體會五壯士為民獻身的情懷,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其對祖國的熱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課程改革深化推進的今天,微課應運而生,教師要積極轉變課堂教學理念,推動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用微課時可從應用微課預習,提高預習效率;科學導入,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加強常識滲透,積累文學知識;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提高學生想象能力;應用微課情景再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著手,發揮微課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深化語文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