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劉亞華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各類教育理念紛紛涌現,“和美”育人理念就是其中之一。芙蓉小學秉承先賢之善、借“荷花”之美提出了“和美育人”的全新育人理念?!昂兔馈钡穆涞貫閷W校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與朝氣,在各級政府和專家的共同推動下,經過全體教師積極踐行、反復研究,最終確定了“和美”育人理念在教育事業中發揮的正向作用。教師只有秉持“和美”的育人理念,將其持續融入課堂教學和班級文化建設中,才可以釋放出“和美”理念的最大價值。事實上,借助“和美”育人理念,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規范學生的品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形成具有典型特色的班級文化。為切實踐行“和美育人”的主張,積極推進“和美”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本文將立足“和美”育人理念,重點圍繞“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話題展開科學論述和表達。
一、“和美”育人理念的概念
“和美”育人理念指的是教師通過構建“和諧、自主、靈動、智慧”的學習課堂氛圍,進一步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和美”育人理念不僅被廣泛運用于芙蓉小學課堂教學中,在芙蓉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中也進行了廣泛應用。經學校研究實踐論證,將“和美”育人理念融入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中,可以讓所有學生同心發力,形成更好的、獲得大家共識的班級特色文化,最終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校園生活參與度,助力小學生在校園中度過和美的童年。
二、“和美”育人理念下,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相關策略
(一)豐富班級文化,踐行“和美”育人理念
在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不同班級的實際情況,立足學校辦學理念,從不同角度切入進行探索,設定符合班級“自身”情況的文化理念。在引導班級文化理念形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時刻秉持“潛移默化”的方針,以個人持續影響學生,同時還需要聯合所有學生,從和諧、美好等角度切入,設定特色化的班級文化理念,并且在未來帶領所有學生認真踐行已達成共識的班級文化理念。
比如,如果班級最終設定的是“凈美”的文化理念,教師則可以積極與學生展開討論,最終設定類似于“美美與共”這樣的班級口號,接下來,全體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從語言、行為、心靈、衣著、面容五個方面進行切入,展開深層次的“凈化”工作,切實將“凈美”的理念踐行到位。具體來說,為了更好輔助學生正衣冠,教師可以安排值日班長或學生互相監督做“鏡子”,讓學生確認自己全身上下是否都處于“整潔”的狀態?!皟粑拿鳌眲t要求學生時刻堅守“以文明語言展開溝通和交流”的基本原則,與同學展開交流,同時學生和教師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個人監督和他人監督工作,確保所有學生都可以遠離污言穢語,做一個文明人。“凈行為”則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背誦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引導學生認真對標行為守則,規范好個人的行為,避免出現出格行為。
(二)彰顯班級特色文化,讓個性更張揚
構建“和美”育人理念下的小學特色班級文化,需要踐行學校統一設定的關于“設定圖書角、衛生角、榮譽欄等模塊”要求,此外,班級還需要在此基礎上落實好更具特色的內容。如班級內許多學生都鐘情于繪畫,就可以在班級內設定一個“繪畫角”,在打造“繪畫角”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細節:一是教師需要在“繪畫角”中持續性地更新學生的優秀畫作;二是教師需要準備好“繪畫角”的專用桌椅、顏料,滿足學生日常的繪畫想法和需求,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在班級內部形成一個“和美”的繪畫學習氛圍,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他們的繪畫技巧等有積極的幫助,同時還可以更好地推進班級文化建設。
(三)積極組織各項活動,推進班級文化建設
據調查,很多小學每年都會舉辦至少一次的文藝節活動,以此搭建不同班級特色文化的展示舞臺。為更好創設小學特色班級文化,也為了更好地在各大藝術節中彰顯班級文化的與眾不同,在班級文化理念推廣和建設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各種工具,組織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們的特長有發揮、展現的機會,如舉辦手語操、美體操、武術比賽等就是不錯的選擇,通過在班級內組織選拔比賽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班級文化建設的參與度,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鞏固他們的興趣、特長。為確保舉辦的活動更契合學生的想法,在確定活動主題前,教師需要通過問卷調查或者舉辦座談會的方式,提前了解學生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如此才可以確?;顒訉W生有足夠大的吸引力,能夠吸引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例如,教師經過詳細調查后發現,有的學生喜歡散打,有的喜歡跆拳道,而且喜歡散打和跆拳道的學生數量較多,尚未學習散打和跆拳道的學生也對這兩項運動頗為好奇,所以,就可以結合這兩個運動項目組織班級文化建設活動。為了更好展現學生的優勢,開展受到全員重視、積極參與的班級文化建設活動,教師可以舉辦跨界聯合比賽:讓學散打的學生跟學跆拳道的學生認真地比一比,看看誰的水平更高。事實上,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尚小,仍然處于喜歡多渠道抓緊機會表現自己的階段,如果教師可以借助組織活動的方式展開班級文化建設,往往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甚至吸引全班學生都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中。事實上,班級文化建設就是與每個小學生都密切相關的一件事,只有人人參與,才可以讓文化建設成果達到最優,這樣的方式在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值得被廣泛推廣。
(四)布置人文教室,助力班級文化建設潛移默化地開展
良好的小學課堂硬件設施可以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也可以營造班級文化氛圍。為持續推進班級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教師需要借助所有可以被利用的資源與力量,積極推進、展開班級文化建設。可以說,加強課堂硬件設施對處于知識汲取階段的小學生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具體來說,在小學人文教室的布置上,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把控:
1.注重教室頂層設計。
在文化教室的現場設計與布置中,頂層墻面很容易被忽略,但同時,頂層墻面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又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經論證,小學生年紀還小,他們無法深刻地認識到“學習是成功的捷徑”的事實,更不會進行個人的自我鞭策,在課堂上小學生經常出現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屬于常態,但落實好教室頂層設計工作后,當學生上課分心時,抬頭看到頂層用各種顏料、圖畫搭配呈現的班級口號、班級管理理念等,他們心中就會受到震撼,并因此對學習產生新的想法,開始正視學習的重要性,最終因為頂層設計的指引,帶領學生們更積極地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有極大的幫助。
教師在打造人文教室時,千萬不可忽略頂層的設計,可以將班級口號、文化、制度理念等具有強烈感召力的內容,以直觀的方式在班級教室頂層設計中體現出來,這樣設定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內心激勵,學生們一不留神抬頭看到這些名言名句的時候,可能就會因為這些鼓舞人心的口號強化對自己學習和生活管理。比如,在上課過程中看到頂層設計,學生內心就會為之一振,之后更全身心地投入到課程內容的學習中;小學生準備講臟話時,如果看到這些名言警句,也會突然警醒,甚至還可以避免一些不該出現的行為,如打架斗毆等。
2.應該注意更迭教室主題,打造多變的班級氛圍。
在布置課堂時,教師也應該將四面墻高效利用起來,相對于頂層布置的繁瑣而言,四面墻的布置難度系數較低,所以,建議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布置時,盡力融入動態式主題,也就是將四面墻的內容以階段性變化的方式來呈現,如此安排可以讓教室風格更多變、豐富,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班級文化建設活動的參與興趣。事實上,經過論證,環境對人類的心理和行為表現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在教室環境的營造上可以結合不同時間段的學習生活主題,同時設計主題能契合學生的興趣,那么將打造出更好的課堂氛圍,進一步以此為依托,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以此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此外,學生在展開不同主題的創造與研究過程中,往往可以提升團隊間的配合度,助力學生快速融入班級生活。
比如,在教師節的主題設計中,教師可以提前設定主題,學生將綠色的卡紙做成樹葉,將棕色的卡紙剪成樹皮,將黃色、紅色、粉紅色等多種類顏色的卡紙剪成果實,然后將各個不同的部分組裝成一棵樹,貼在墻壁上。在明確具體主題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由不同的小組完成不同模塊的布置,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任由學生發揮個人的創意想法,立足個人的靈感,依托完全被釋放的創造能力,完成全部的布置工作。也許最后布置出來的效果未必可以達到預設的目標,但在學生全員參與課堂布置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德育內容,還可以以此為依托,進一步展開傳統文化的滲透式教學工作,更重要的是,該舉措對小學班級文化建設可以發揮出極大的正向作用。
此外,在落實好現場的人文裝飾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同學們,教師就像是這棵大樹,你們就是香甜的果實,在大樹的滋養下,果實可以變得更迷人、更透亮,同時長大后的果實還會播下新的‘種子’,最終也會長成大樹,像教師這棵大樹一樣影響更多的人”,以此進一步升華主題,加深班級文化建設工作。
(五)人文管理,讓班級文化乘風破浪
教師應該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融入人文管理,在人文管理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時刻浸潤在良好的班級氛圍下,在現場布置、活動參與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確保學生可以實現全方位綜合式的發展。
一是完善班級制度,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健全小學文化管理制度的前提條件,為此,在引導班級制度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多舉措并行,確保學生可以以主人的姿態參與制度制定的全過程,并最終明確不同學生的責任、在班級中應該承擔的義務。為實現更好的制度設計和實施效果,從學生進入一年級開始,教師就應該高度重視并引領學生了解制定班級規章制度的重要性,帶領學生共同制定上課紀律、規范守則、文明守則,確保學生在衛生、安全、日常溝通等方面都形成共識,依托大家共同共制定的公約為基準,規范個人的言行。事實上,如果班級文化制度是由學生們共同制定的,往往就可以讓制度在各方面都貼合不同學生的想法和需要,學生們在踐行公約的過程中也會更心甘情愿。
二是實行班干部輪班制度,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班級制度是由學生們共同制定的,而班干部也是由學生自己投票選出來的,學生之間的相處時間較長,他們對彼此的了解也更深刻,所以,班干部不但知道自己要什么,同時也更知道如何落實好班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才可以讓同學們更好的配合。為獲得更好的文化建設成效,教師需要充分發揮班干部的輪班制度優勢,讓全體學生在輪班的過程中體驗、感受班級文化建設的管理事項,切實推動班級文化建設工作的展開。
具體來說,小學可以設定輪班式的制度,每周選出一組對應的班干部人選,讓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同的班級文化建設環節中承擔相應的責任、發揮帶頭作用,受班干部輪班制度影響,不到一個月全班學生都擔任過班干部,所以,大家可以切實地感受到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不足,后期即便卸下班干部的身份,也會更好地配合落實班級文化建設的相關工作,所以,班級文化建設可以更高效地推進和展開。
三是要求展開分工合作,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事實上,學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體,班級的各項文化建設工作都與學生息息相關,如果脫離了學生這一重要基礎,那就失去了班級文化建設的土壤和養分,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多舉措并行,維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密切配合,如此才可以讓班級文化建設工作得到更好的推進。事實上,在過去,不少班級在文化建設中持續深陷“教師一頭熱”的狀態下,一切都是以教師為先,甚至所有的建設事項都全權交由教師負責,這種方式是脫離基層的錯誤做法,最后取得的班級文化建設成果往往無法達到初期設定的目標。
綜上所述,想要在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上獲得良好效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特色班級文化建設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也需要學生的全員參與,教師只有全方位把控好以上幾個方面,才可以在“和美”育人理念下,真正推進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確保最終成功達到預期。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2020鄉村教師專項“核心素養下,基于學?!兔馈砟畹奶厣嗉壩幕蛟斓男袆友芯俊保椖烤幪枺篨C-c/2020/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