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霞,袁志民,黃賽,尚丹*,馮錚
(1.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 050051;2.內蒙古農業大學林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3.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分行,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要靠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基地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專家學者要把論文真正寫在大地上,讓農民掌握先進農業技術,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1]。科學技術的普及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通過強化科技在鄉村中的運用,提高農業產業管理水平,優化產業結構,加深產業現代化生產程度,減少勞動力投入,降低產業生產成本,提高效率,實現鄉村振興。以石家莊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為例,在總結石家莊鄉村振興發展成就的基礎上,對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確立今后的發展路徑,旨為保障科技創新的供給力[2]、科技與產業的融合[3]、科技成果的轉化[4]、科技人才的培育[5]、全產業鏈的打造[6]、文化的振興[7,8],以促進石家莊鄉村早日實現鄉村振興。
河北省農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石家莊市農村典型的合作社建立起示范基地,重點培育與發展蔬菜、食用菌、蘋果、葡萄等產業,定期對合作社成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培養懂技術、善經營和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與農村合作社及地方政府共同推出“院鎮共建”科技示范鎮、院地科技合作項目、科技創新驛站等,專家團隊根據自身的專業和技術特長,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幫助地方編制農業發展規劃,設立“鄉村振興學堂”,建設設施蔬菜、山地果樹、花卉和肉羊養殖等的高產、高質、高效示范生產基地,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技術指導和幫扶。
石家莊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受到科技單一性制約,如農田機械化、農作物種植技能的單一運用,會導致全產業鏈條的不協調發展,無法形成有效的聯動。如平山百果峪采摘園的設施櫻桃,單一采用溫度控制技術,技術上解決優先上市的問題,但是缺乏銷售環節的有效銜接,造成優質不優價問題的發生。
由于我國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城鄉收入水平進一步拉大,鄉村大量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鄉村青年總量不足、老齡化嚴重。實地考察結果發現,園區的工人年齡大多超過60 歲,說明鄉村青年整體數量與鄉村振興的需求量存在巨大差距。
2.3.1 基層科技人員數量短缺 全市建成集專家咨詢、網絡信息和技術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區域站115 個,選聘村級農技推廣、信息傳播、農產品質量監管三員合一農業技術員僅4 068 名,不能滿足鄉村振興人才的需求。
2.3.2 農技知識陳舊 基層農技人員培訓機會少,對新技術、新品種的了解較少,阻礙了農村技術的有效推廣。
石家莊的農業科技成就顯著,但在技術落地方面較差,缺少有關農業技術推廣的統一規劃與協調管理機制,加之農戶的整體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弱,缺乏良好的溝通渠道,導致農業科技成果很難被有效推廣與應用。
石家莊的農業發展理念從增產向提質轉變[9],大力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能力。優化科技創新布局,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構建符合我國農業農村科技需求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10],形成市場化、企業化、高校化和科研院所化的協同創新,服務鄉村振興產學研合作機制;加強對科技創新的規劃和實施,積極引進、支持和發展各類科技型企業、高校及科研單位,打造一個完善的、能夠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產學研的有效聯動,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支撐;構筑起集產、學、研、用一體的科技創新平臺,不斷提高對科技的投入,積極開展農業高新科技研發,優化科技資源的分布,完善科技創新的支撐機制,構筑起符合當前環境的科技創新環境,為石家莊鄉村振興提供有效的支撐。
地方主導產業的發展對于促進鄉村的可持續繁榮至關重要,因此,要促進農村的全面現代化,必須引導農業向綠色、優質、特色和品牌化發展,形成高質量、高效和有活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11]。加強提升農作物的種植、加工和銷售水平,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產業結構,實行可持續的生態建設,促進鄉村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培育石家莊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及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其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建設一批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農業科技園區,孵化培育一批農業高科技企業,形成一批帶動力強、特色鮮明的農業高新技術工業集群[12],重點把農業科技園區作為科技研發的重要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富有獨特風格的“一縣一業”“一村一品”,推進鄉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構筑起由當地政府、學術機構、行業組織和企業共同參與的綜合性服務體系;加強一二三產業的深入融合,有助于提升農民的收入,為當地的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借助先進的科學和技術,實現產業間的耦合與融合,形成一種新的綜合效應,從而使得鄉村的經濟得到高效高質的增長。
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促進專家學者與企業之間的有效溝通,利用現代IT 解決一些阻礙當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以此來推進鄉村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增強科研成果轉化意識,各地政府需要增加更多的科研經費,鼓勵商業人員資助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創新活動,包括協助科技行業、學術和研究共享等;加強所有權制度,保障從業人員的法律權利和多樣性研究[13],提高科研成果轉化人才隊伍的實力,將科研與市場相結合,共同解決制約當地農業轉型升級的一些技術問題,為農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動力;加強制度創新,激發農業科技活力,適當激活機制、釋放人員和利用成果,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創造活力;促進科研單位和農業科技企業之間的互利互惠,開辟科研成果宣傳轉化的新路徑,鼓勵科技成果以資本形式入股企業,形成利潤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切實實現農業科研成果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14]。
全面深入推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鄉村的協作配套,以及政府部門、企業等組織的通力合作,推動農業農村科技人才的培養與引進,以滿足當前社會對于農業科技人才的需求,并且不斷拓寬農業科技的國際視野,以更好地服務于鄉村的發展;強力推進科技特派員機制,鼓勵和招募具備專業、豐富經驗的人士擔任其中的一席之地,以此來持續推進社會發展;重視鄉村實用技術的提升,并設置專門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技培訓課程,以激發農民的學習熱情;大力推進農業技術的科普教育建設,推動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5]。
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構建起覆蓋現代農產品生長、食品加工和商品流通的完善的產業鏈體系,以提高其市場份額,實現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將現代食品的開采、機械加工、營銷、物流和服務等全部流程連接起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16];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17]。
發掘中華民族的優良歷史文化傳統,承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力求把中華民族的精神發揚光大,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宣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激發中華民族的精神活力,促進中華民族的輝煌。通過VR 等計算機仿真技術,將鄉村文化的元素數字化、虛擬化,實現對鄉村文化身臨其境的沉浸感;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如網紅、抖音、快手等),推廣農村的特色產品,將當地的歷史、傳統文化、景觀、習俗、社會現象、價值觀融入其中,吸引更多的游客游玩,促進鄉村文化的振興,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18]。
目前河北省科技特派員服務及“三區”范圍已覆蓋石家莊市大部分縣區,精通專業涵蓋農業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轄區成立專門的企村聯建辦公室,明確各參與主體的職責分工,制定行動實施方案和推進計劃,落實企村聯建對接清單[19];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優先保障相關項目用地[20];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成立土地流轉風險保障基金[21],制定市域統一的管理制度,重點監管流轉土地用途、土地租金支付、國有企業注資進度等,形成常態化制度化的監管[22],確保農民權益不受損害;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整合農村基礎建設資金渠道,集中資金辦大事[23];加強金融服務保障,建立有效工作機制,加強資源配置,積極運用國家相關政策工具,提供增信支持[24],拓寬抵質押物范圍[25]。
石家莊鄉村要全面振興,只有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緊密結合將豐富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資源在農業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不斷將農業方面的研究成果應用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因地制宜、積極作為,走出一條具有石家莊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最終實現農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