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由于在規模化稻蟹綜合種養地塊發揮作用的空間較大,農用無人機在盤錦市推廣應用速度較快。以大疆T40無人機為例,總結了農用無人機在稻蟹綜合種養生產過程中高質高效開展施藥、追肥、蟹料投喂三項標準化作業所必須遵循的技術要點,以加快推進稻蟹綜合種養地塊農用無人機標準化作業進程,推進稻蟹生產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稻蟹綜合種養;農用無人機;田間作業;技術要點
Key Points of Field Operation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n Rice and Crab Comprehensive Planting and Breeding Plot
BI Jin-de
(Agriculture and Water Conservancy Service Center, Xinglongtai District, Panjin City, Panjin Liaoning 12401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large space to play a role in large-scale rice and crab comprehensive breeding plots, agricultural drones have been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rapidly in Panjin City. Taking DJI T40 UAV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echnical points that agricultural UAV must follow in carrying out three standardized operations of pesticide application, topdressing and crab feeding with high 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in the process of rice and crab comprehensive breeding production,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standardized operation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UAV in rice and crab comprehensive breeding land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ice and crab production.
Key words: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rice and crab; Agricultural drones; Field operations; Technical essentials
近年來,隨著操控性能日趨完善、載荷量和作業效率大幅提升、藥劑噴施和物料播撒效果愈來愈滿足農藝要求,農用無人機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日益明顯,正在與拖拉機、播種機(插秧機)、收割機一道成為種田大戶標配的農業生產設備。
在遼寧省盤錦市,農用無人機在規模化稻蟹綜合種養地塊發揮作用的空間較大,不僅可以按照農藝要求高效精準地完成施藥和追肥作業,更能夠代替人工進行蟹料投喂,具有操作靈活、作業效率高、作業成本低、勞動強度小的巨大優勢[1],是典型的節本增效技術裝備,因此推廣應用速度較快。據不完全統計,2020~2022年,盤錦市僅大疆一個品牌的農用無人機保有量就在500臺以上。2023年盤錦市規模化稻蟹綜合種養面積突破4.7萬hm2,農用無人機為盤錦市稻蟹產業規模化、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為加快推進農用無人機在稻蟹綜合種養地塊施藥、追肥、投喂蟹料的標準化作業進程,盤錦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與遼寧飛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大疆T40無人機在蟹田施藥、追肥以及投喂蟹料方面標準化作業的試驗,現將總結的技術要點與讀者分享。
1? 施藥作業
1.1? 施藥防治時期
6月中旬重點防治二化螟,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重點防治紋枯病和葉瘟,7月下旬水稻破口前5~7 d、8月上旬水稻齊穗期重點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飛虱。
1.2? 藥劑要求
使用蟹田專用無人機飛防藥劑,優先選擇水基劑型藥劑、慎用可濕性粉劑,為提高防治效果可配合使用促沉降飛防助劑,農藥配比嚴格執行二次稀釋法。
1.3? 作業氣候條件
在室外溫度<27 ℃、風力<3級且無雨的氣候條件下作業[2]。
1.4? 作業時間
宜在上午8時前和下午4時后作業,避開高溫和水稻揚花時段。
1.5? 施液量
根據水稻生長高度和田間郁閉程度確定單位面積施液量,6月中旬至7月上旬以二化螟、紋枯病防治為主的飛防作業施液量為1.5~2.0 L/667 m2,7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稻瘟病、稻飛虱防治為主的飛防作業施液量為2.0~2.5 L/667 m2。
1.6? 作業航線規劃
應延條田走向規劃作業航線,條田間溝渠應處于航線規劃范圍內;為避免漂移藥害,臨近蝦池、魚塘的地塊應不在航線規劃范圍內。
1.7? 作業參數
作業高度2.5~3.5 m,作業幅寬5.0~6.0 m,作業速度4.5~5.0 m/s,離心噴頭轉速8 000~10 000 r/min;選擇自動掃邊模式作業,內縮設置在1.5 m范圍內。
2? 追肥作業
2.1? 施肥時期
按照蟹田水稻生長特性,于6月上旬、中旬和7月上旬3個時間段開展蘗肥、穗肥的追肥作業。
2.2? 肥料要求
宜使用直徑2.0~5.0 mm、球形或近球形蟹田專用顆粒肥,嚴禁潮濕肥料、面劑肥料的使用,結塊肥料需碾碎后使用。
2.3? 作業氣候條件
最大風力不宜超過4級,密度較小的顆粒類肥料宜在3級風以下作業,雨天及露水較大時不宜施肥。
2.4? 施肥量
應結合水層深度考量施肥量,一次性純氮施用量不宜超過3.0 kg/667 m2,施肥過程中應根據所用肥料純氮含量進行換算,以確保肥料施用后不會對河蟹生長造成影響。
2.5? 作業航線規劃
延條田走向規劃作業航線,航線間需適當重疊以減少漏噴;為減少肥料浪費,條田間上下水溝渠應不在規劃作業范圍內;無人機避障區域需進行人工補肥。
2.6? 作業參數
作業高度3.0~4.5 m,較小顆粒肥料選擇3.0 m,易倒伏田塊(比如水稻種植密度較大田塊、種植品種抗倒伏能力差田塊等)可提高到4.5 m;作業幅寬6.0~7.0 m,作業速度5.0~7.0 m/s,播撒盤轉速700~1 100 r/min;采用自動掃邊模式,內縮設置1.0~1.5 m。
3? 蟹料投喂作業
3.1? 投料時期
稻田成蟹養殖,6月上旬至9月中旬投料;稻田蟹種養殖,7月上旬至9月下旬投料。
3.2? 蟹料要求
使用球形或長圓柱形顆粒飼料。
3.3? 投喂環境、氣候要求
風力超過4級不宜投喂,雨天和露水未褪去時不宜投喂,田間無水層地塊不宜投喂,施藥次日不宜投喂。
3.4? 投喂量
3.4.1? 蟹種養殖? 7月下旬之前,每日投飼1次,日投飼量占蟹種總重的3%~5%[3];7月下旬至8月下旬,2 d投飼1次,日投飼量占蟹種總重的1%~2%;起捕前2周,日投飼量占蟹種總重的5%~7%,至蟹種性腺顏色微黃停止投喂。投喂量應根據殘餌量的多少進行調整。
3.4.2? 成蟹養殖? 日投餌量占河蟹總重的3%~5%,投喂量應根據殘餌量的多少進行調整,投喂時間以傍晚為最佳。
3.5? 作業航線規劃
鑒于河蟹在溝邊覓食的特性,投喂作業應沿條田間上下水溝渠方向操作,將蟹料投放在水溝邊。
3.6? 作業參數及作業控制
作業高度3.0~3.5 m,作業速度6.0~7.0 m/s。當蟹種較小時(7月下旬前),播撒盤轉速200~300 r/min,以確保蟹料播撒幅寬1.0~1.5 m;當蟹種長大后(7月下旬后),需卸掉播撒盤,將蟹料呈條形精準投放于溝渠埝埂與第一壟水稻之間的空隙位置。為防止造成水稻倒伏,蟹料投喂作業接近條田兩邊地頭時應使用自動爬升功能,確保地頭懸停期間距水稻冠層的高度在6.0 m以上。應以手動飛行方式完成投料全過程。
參考文獻:
[1] 張國鳴,鐘雪明,王曄青,等.植保無人機應用于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治之效果評價[J].中國農技推廣,2018,34(11):72-74.
[2] DB21/T 3220—2020,植保無人飛機水稻田作業技術規程[S].
[3] DB2111/T 0013—2021,盤錦河蟹成蟹稻田養殖技術規范[S].
收稿日期:2023-03-10
作者簡介:畢金德(1972-),男,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