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全玉 王松 劉安晉 吳俊彥 張習文 劉顯元 王天一 曹國慶 劉亮
摘? 要:概述了高緯寒地黑河市水稻生產的歷史與現狀,總結分析了目前黑河市水稻生產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及影響水稻生產發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及建議,旨在更好地推動黑河市水稻生產發展。
關鍵詞:高緯寒地;黑河市;水稻生產;現狀;問題;對策建議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ice Production in Heihe City in High Latitude Cold Region
SHANG Quan-yu1,2 , WANG Song1,2 , LIU An-jin1,2 , WU Jun-yan1 , ZHANG Xi-wen1 ,
LIU Xian-Yuan1 , WANG Tian-Yi3 , CAO Guo-Qing3 , LIU Liang3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rice production in Heihe City in high latitude cold region,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specific problems existing in rice production and the advers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production in Heihe City,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production in Heihe City.
Key words: High latitude cold region; Heihe City; Rice production; Current situation; Ques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黑河市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47°42′~51°03′N,124°45′~129°18′E),年平均氣溫低,≥10 ℃的活動積溫在2 300 ℃以下,是典型的高緯寒地[1]。自2010年以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黑河地區農作物種植結構變化較快[2]。水稻生產問題的逐漸增加,以及產業政策的密集調整,使黑河市水稻生產形勢發生了新變化。本文剖析了黑河農作物種植結構變化及水稻生產總體情況,并在新的農業政策環境下提出黑河水稻生產發展建議,旨在為高緯寒地發展水稻生產提供理論依據。
1? 黑河市農作物種植結構變化及水稻生產的歷史與現狀
2010年以前,黑河一直是豆麥主產區,以大豆的種植為主,但大豆重迎茬情況嚴重,產量和效益不高。2010年,國營農場率先大面積種植玉米,增產增效明顯,黑河玉米種植面積開始迅速增加。2016年,國家對“鐮刀彎”地區玉米收購政策進行調整,加之自然氣候的不利影響,當年種植玉米收益極低甚至虧本,次年玉米種植面積大幅下降。
黑河市作為高緯寒地,無霜期短,水稻生育期在130 d以內,過去曾被人們認為是“不適宜種稻區”,早期水稻生產受品種、氣候等影響,產量起伏很大,低溫冷害嚴重時甚至顆粒無收。20世紀90年代,黑河市的五大連池和北安等南部地區,水稻種植面積在6 666.7 hm2左右,產量相對穩定,但米質較差。2011年,在院縣致富項目等資助下,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河分院率先在愛輝區西崗子、嫩江縣繁榮村等地通過“旱改水”生產示范種植水稻,獲得了顯著收益,帶動了當地農戶的種稻熱情,水稻種植面積迅速增加[3]。2011年水稻種植區域北移后,水稻平均產量基本穩定在7 500 kg/hm2以上;與玉米和大豆的種植效益相比,水稻種植效益優勢明顯,且受自然環境影響小、高產穩產,因此種植面積發展很快,基本穩定在2.67萬hm2以上,主要集中在北安市、五大連池市、遜克縣、愛輝區等積溫相對較高的地方[4]。
2019年以來,大豆重迎茬情況逐漸緩解,大豆種植補貼和銷售價格持續走高,玉米收購價格也在增長,實際稻谷商品糧出售價格卻基本沒變。與大豆和玉米相比,水稻種植效益優勢不明顯;大豆、玉米種植效益在提高,水稻種植效益卻提高有限甚至下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戶的種稻積極性和種植信心。近幾年來,大豆種植面積顯著增加,嚴重擠壓水稻種植面積[5];同時,玉米收購價格的增長也對水稻種植存在著沖擊。
2? 黑河市水稻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影響發展的不利因素
2.1? 存在品種越區種植現象,優質品種少
黑河市地域面積大、地形復雜、積溫差別大,不少種植戶選擇水稻品種時盲目跟風,甚至選用晚熟品種,每年都有選用晚熟品種導致水稻不能安全成熟的事例;有的即使成熟,也因出米率不高、商品性不好,稻米價格受到影響。同時,黑河市種植的多為圓粒型水稻品種,生產中缺乏出米率高、口感好的圓粒型和長粒型水稻品種。
2.2? 栽培技術水平不高
水稻栽培技術水平不高,專業技術人員缺失、技術力量薄弱,生產中技術標準執行不到位、管理水平落后,尤其是種植地塊較大的地方合作社,產量達不到預期。
2.3? 國家稻谷收購政策調整
2018年國家對稻谷收購政策進行了調整,將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從3.0元/kg調整為2.6元/kg,并在該基礎上給予種植者一定補貼。調整后的政策一直延續至今。以2021年為例,黑河市水稻種植補貼為2 000元/hm2,與政策調整之前相比,種植戶收益下降1 000元/hm2。
2.4? 地租快速上漲
近年來,隨著旱田地租的上漲,水田地租也上漲明顯。以愛輝區西崗子鎮為例:2012年當地旱田地租3 500元/hm2、旱改水田地租5 000元/hm2,水田地租高于旱田地租,出租方更愿意把土地租給水稻種植戶;到2022年初,隨著玉米、大豆種植的比較效益增加,當地的土地出租價格一路水漲船高,大部分旱田地租已經突破10 000元/hm2,水田地租也由2021年的7 800元/hm2漲到了2022年的8 500元/hm2,但這仍然遠低于土地出租方的預期,部分水田甚至被直接翻地改為旱田。地租的快速上漲,疊加種植水稻的比較收益下降,導致農戶種稻意愿不強。
2.5? 生產成本高,部分機械設備需更新換代
雖然隨著水稻生產相關機械設備的推廣和普及,水稻生產機械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但在生產實際中對勞動力的需求還是很大。隨著人口外流,從事農事操作的青壯年人數少,勞動力短缺,水稻生產用工成本上漲明顯。同時,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價格的上漲,進一步推高了種植成本。黑河市的水稻生產機械設備大部分購于2013年左右,經過多年使用,需要更新換代(如插秧機等);但由于種稻效益下降,種植戶對重新購置機械設備顧慮很多。
2.6? 水利設施缺乏后續維護
黑河地區水田的大部分水利設施建于20世紀60~70年代,如今年久失修,用水期供水不足,跑水漏水嚴重;排水系統溝道淤堵,設施老化破損,渠道清淤不及時,降雨期排水不暢。
3? 黑河市水稻生產發展對策及建議
3.1? 加強水稻新品種選育和配套技術推廣
黑河地處高緯度寒冷地區,氣候冷涼,年平均氣溫低,對當地水稻育種技術提出了更多挑戰,超早熟、耐冷和優質是當地水稻品種亟需的關鍵因素。高緯寒地水稻品種創新的難點在于結合高產、優質、多抗等特性,要實現這樣的創新,仍需加大科研投入,尤其是對高寒區水稻育種的投入。與此同時,應加大良種與技術的推廣力度,使良種良法相配套,最大化發揮品種潛力。
3.2? 推進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
黑龍江省是我國粳稻生產第一大省,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12.7%以上,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6]。黑河市水稻生產在黑龍江省水稻生產布局中起著重要的支點作用,水稻價格低迷疊加土地價格傳導產生的成本上漲,導致效益區間收窄,農戶積極性不高,勢必會影響稻米產量,進而危害國家糧食安全。建議政府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提高水稻收購價格或對種稻水田地租給予一定補貼,穩住水稻生產,保障水稻種植者的利益。
3.3?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和農田基本保護
加強農田基本保護,建設高標準農田,完善排灌系統,保證科學用水。因地制宜,發展自流灌溉,做好節水灌溉工程。對渠道進行修復,做好清淤工程,完善排水設施。做到水利工程和田間配套工程“雙配套”,確保工程真正發揮作用。
3.4? 加強品牌建設,發展綠色有機稻米產業
黑河地區冬季寒冷、漫長,有效減輕了次年病蟲害的發生,種稻期間農藥施用量極少,加之土質肥沃,田間化肥施用量也極少,產出的稻米符合綠色生產標準[7]。可依據地方特色,進行商標注冊,發展綠色有機稻米,如黑河境內的五大連池可以依托火山泉水發展礦泉有機稻米。為整合域內產業資源,黑河創建了“極境寒養”區域公用品牌并建立品牌標準,讓眾多寒地特色農產品、深加工食品統一標識,共享高質量發展新機遇。黑河大米可以融入其中,提升品牌價值,提高水稻產業附加值,增加種植收入。
參考文獻:
[1] 商全玉.黑龍江省黑河市水稻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稻米,2017,23(3):108-109.
[2] 劉亞群.基于多時相遙感影像的黑河流域農作物種植結構提取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7.
[3] 吳振明,衣洪巖.黑龍江省北部高緯高寒地區水稻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2(9):130-132.
[4] 商全玉.龍粳47在黑河推廣應用分析[J].黑龍江農業科學,2020(5):18-20.
[5] 胡博.松嫩平原作物布局對氣候變化的響應[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7.
[6] 商全玉,劉安晉,王松,等.高緯度寒冷地區水稻育種現狀及展望[J].中國稻米,2022,28(5):129-132.
[7] 商全玉.紅色邊疆農場優質水稻生產現狀和發展思路[J].中國種業,2020(6):36-37.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重點研發計劃(GA23B002)。
收稿日期:2022-02-22
作者簡介:商全玉(1982-),男,碩士,副研究員,從事水稻育種與栽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