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飛 湛亞莉

新時期,網絡中短視聽內容形態獲得新突破。微短劇行業“逆勢”向上,迎來爆發。據行業數據顯示,微短劇市場從最開始的數十部激增至幾萬部,僅去年一年,規劃備案數量高達2775部,市場儲備量井噴增長。
隨著微短劇市場火熱發展,各大視聽平臺、 IP版權商、頭部影視制造商、MCN、廣告商、衍生消費品開發商等紛紛入局微短劇,共建網絡微短劇新賽道。2022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陸續出臺微短劇相關政策,激活市場優質創作,網絡視聽文藝生態不斷優化,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夯實土壤,呈現規范化、精品化的新趨勢。
一、芒果TV微短劇的實踐探索
基于優質內容產品矩陣,深度洞察市場與用戶變化,2019年底,芒果TV正式發布“大芒計劃”,入局微短劇市場,定位“精品化”中短視聽內容,并納入平臺級戰略發展布局。
三年多,“大芒”持續探索微短劇新方向,目標人群與口碑不斷積累,原創內容關注度、出圈率與回報率穩步提升。
2020年,芒果TV引進開發十余部微短劇,初探題材類型與合作模式。2021年,全面推出微短劇分賬激勵策略,上線80余部版權微短劇,30余部定制微短劇。數據顯示,芒果TV上新微短劇正片有效播放同比增速1105%;在各類微短劇熱度排名的行業榜單上,芒果TV的總上榜比例達到34%,一度領跑。“大芒”初具頭部優勢,并保持了差異化的內容特點。
2022年,芒果TV在價值導向、內容生產與平臺合作等方面積極升級策略,共上線微短劇項目107部,其中定制21部、分賬27部和版權采購等其他類型59部。定制項目上線率、精品率與投產效率一路高漲,連續刷新平臺微短劇歷史記錄,成為行業里程碑式的品質標桿。主打“大芒短劇”和其廠牌下主題劇場(國風、破謎、療愈)等內容廠牌打造,夯實“大芒短劇”行業先鋒地位。
2023年,“大芒”以內容先行、分級突破、加推爆款精準錨定頭部內容,樹流量和口碑的全網標桿,持續卡位賽道首位;中腰部內容創新多元化內容題材矩陣,形成規模效益;尾部內容聚沙成塔、以小博大,探索可量產商業模式。
二、題材創新,鞏固擴大內容廠牌優勢
“大芒”突破題材舒適圈,創新多元題材,尤其是加強現實主義題材創作,向用戶與社會傳播美好,傳遞正向情緒,引領正向價值,強化責任擔當,避免同質化、快餐化內容侵蝕。
網絡微短劇創作提升,講好中國故事,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突破題材舒適圈,創新開發軍旅、科幻等多元題材。例如,聚焦轟炸機空軍題材的微短劇《轟炸天團》;國內首部以職業技術學院為背景,關注職業教育分流主題的微短劇《開挖掘機怎么了》,打開職業教育藍海題材,獲得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2年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首部澳門題材微短劇《黃鸝愛上葡撻撻》,聯動澳門社會文化司,多方呈現澳門美食、美景等人文特色。
縱深挖掘精品垂類,在多元化內容題材方面繼續探索。例如,抗戰題材《匹夫》,講述戎紅玉與家國的命運連接,是厚重歷史題材的青春表達;行業劇《銀行的法則》定位平凡職場人群,挖掘普通人物的故事,講述女性職場困境的破解之路;關注懷孕備孕青年女性群體,引起共鳴話題、表達女性生育觀的《好孕旅館》;關注小鎮青年成長故事的青春懸疑劇集《在那個重逢的夜晚》;以奇幻手法傳遞新時代鄉村治愈力量的《你的島嶼已抵達》;以小人物男性視角切入表達群體英雄主義的《非凡》。聯合各地文旅部門開發城市定制劇,精準挖掘當地特色,以內容賦能文旅,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比如,聯動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廣電集團,共同開發蘇州定制短劇,展現中新深度友誼,獻禮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三十周年;與福建泉州合作地域短劇《我等海風擁抱你》,展示海洋保護的主題等。
創新題材涵蓋女性懸疑、科幻概念、桌面互動、現實話題、職場喜劇等諸多類型,致力于以新穎視角創造更優質內容,滿足用戶差異化需求,開辟短劇制作新表達、新語境。
三、聚焦頭部,堅守與突破精品化布局
頭部化、精品化一直是“大芒短劇”的核心陣地,看重流量,但不唯流量論。在各類視頻內容快速生長的市場背景下,2023年,“大芒”提質減量,轉入高質量中劇集開發,立項大部分項目單部時長均超過300分鐘,與《虛顏》《念念無明》制作團隊合作開發的新古裝劇集《難尋》總時長突破500分鐘,制作預算達千萬級,打樣中視頻內容模型,全面突破制作天花板,力圖以精品內容為優質創作生態開路。
四、打造IP,延展微短劇多元價值
“大芒”積極開展IP多重合作開發模式,尤其是原創內容IP化開發運營。例如,策劃《念念無明》第二季以及“蓮藕家族”輕團綜開發,劇綜聯動讓內容影響力可持續;打造“花陵城”宇宙,講述江湖里鮮活故事。同時,今年“大芒”將多部原創內容反向轉化成小說或者音頻劇,開發衍生游戲,實現“一魚多吃”。更重點的是,用長線運營的商業思維,圍繞IP開發影視高效融合的創新路徑,聯動行業上下游,進行內容聯創、IP衍生開發等多種變現路徑,通過芒果生態鏈為行業提供更多價值。
五、開放市場,拓寬優質內容來源
“大芒”開放聯合投資、聯合制作、版權合作等多樣合作形式,以中腰部以及尾部體量開發多元化內容,維持內容基本盤,探索可量產賺錢模式,協同打造完整產業鏈,形成規模效益。如“大芒計劃”與番茄小說、最小光圈影業達成戰略合作,旨在融匯三方優勢,共建產業鏈條,推動優質文學作品與影視劇的共生互惠。此外,“大芒”還與青蛙兄弟影業、亞太集納影業達成短劇開發戰略合作,共同推進經典中國知名懸疑IP短劇化。同時,今年“大芒”還與鑫樂影業等公司達成年度聯合投資戰略合作,共同扶持優質內容開發。

六、激活市場創作,創新多元孵化價值
短劇具有快開發屬性、靈活試錯空間所帶來的獨特價值,比如孵化新創作者、孵化新IP、落地先鋒性創新項目等。扶持市場和高校的青年導演、編劇等制作團隊,與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簽訂友好合作協議,鼓勵孵化優秀創作人才,納入芒果內容戰略合作成長體系,為行業注入新生力量。
制播上,“大芒”堅持制片人全流程跟進,為制作方提供第一手平臺數據畫像和幫助,同時也將率先啟動短劇自制模式,為行業孵化更多影視專業人才。
新生代演員通過出演“大芒”短劇,持續被觀眾和市場關注,獲得更多的機會。例如丞磊、柯穎等,通過“大芒”短劇孵化出來的演員,已經被市場深度認可。
用短劇進行先鋒技術探索,預判未來內容趨勢。比如嘗試開發首部AIGC短劇,將虛擬先鋒技術與微短劇內容嫁接,拓展拍攝邊界,迎接新一輪影視工業化的浪潮,并最終實現在內容創新方面的彎道超車。
七、打通產業鏈,多生態聯動升級商業模式
“大芒”不斷升級商業變現模式。對于重點項目,“大芒計劃”聯合大會員中心嘗試更多樣化的會員策略,促進會員回收,聯合小芒電商,打造“內容+電商”的商業模式,打通產業上游鏈條;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切條”劇綜和短視頻,大幅度優化運營效率,推動技術革新等。在擴大規模的同時降本增效,豐富“大芒”的內容生態。
另外,“大芒”也在探索新的產品模型,例如超微短劇。超微短劇門檻較低,整個市場預計200億流水,用戶群體廣闊,付費模式新穎,為轉型提供了新思路。同時,廣電地面頻道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資金體量不足、傳統人才轉型困難、新媒體渠道分流、在地化內容式微等。而在市場化的內容競爭中,資金與人才等要素在隨著收視與收入大幅下滑中進一步流失,形成惡性循環。地方頻道的“關停并轉”趨勢以及地面頻道的內容轉型迫在眉睫。
以湖南廣電集團為例,芒果地面頻道人才基本以臺聘固定工種為主,單一且活力較低。而新型業態能鼓勵其參與市場競爭,有效緩解地面頻道人才收入低、轉型難等問題,并提升人才活力與待遇,從而對頻道形成飛輪效應。這批市場最早的內容創作人才,不論在政策敏感性、內容尺度等方面都在長期實踐中得到錘煉,能牢牢守住內容安全底線。激活廣電人才創作,轉型為超微短劇團隊,勢必將正規內容制播體系應用于市場,打樣出精品超微短劇范式。
通過整合各方優質資源,打通行業上下游,讓整個鏈路上的人都能有收獲,才能將微短劇市場真正做起來。
行至發展的第四年,市場蓬勃,風口正勁。面臨新時代、新挑戰的芒果TV將網絡中短視聽內容納入平臺生態位,重點布局賽道方向,大力投入人力、資源。實現芒果基因再移植,為視頻生態演繹更多可能性,讓微短劇真正做到“微而不弱,短而不淺,劇有品質”。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