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立立

微短劇是近兩年在影視市場快速興起的一種內容產品,其內容格式根據不同的渠道平臺和分發方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比如在騰訊、優酷和芒果等長視頻平臺,短劇多呈現于單集10—15分鐘,20集左右,橫屏為主;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微短劇一般由創作者在其賬號發布,多為12—20集,單集3—5分鐘,豎屏為主。而近期火爆的付費微短劇,則大多基于微信小程序播放,多為80—100集,單集1分鐘,豎屏為主。本篇文章重點討論的正是后兩者更為短小的微短劇類型。
微短劇緣何能快速發展
短短兩三年,微短劇緣何能從多種視頻形式中脫穎而出?可以從制作方、平臺方及用戶三個角度來拆解分析。
首先,從制作方的視角來看,相較于長劇,微短劇從制作成本到周期均有大幅降低,制作成本一般在單分鐘5000—20000元不等,制作周期(從劇本開發到拍攝后期再到備案上線)一般控制在1—3個月。短平快的開發制作周期,讓短劇作品能夠快速拿到市場和用戶反饋,幫助制作方不斷優化迭代內容創作。
其次,從平臺方的視角來看,相較于短視頻,微短劇的整部時長和連續性均高于普通短視頻,能容納的創意更多、塑造人物的空間更大,可以為平臺帶來中長期的用戶消費和時長價值。
最后,從用戶視角看,微短劇在單分鐘內輸出的情緒價值更高,情節密度更大,更容易在碎片化的娛樂生活場景中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和關注度。
正是有了內容供給和用戶消費側的雙重驅動,微短劇自2021年中進入發展快車道。綜合平臺公開數據和第三方不完全數據統計,業內保守預估,全網短劇日活躍用戶超2億以上,重度追劇用戶日播放時長均在10分鐘及以上,月新增短劇作品500部。
微短劇的內容創作與升級
微短劇作為介于長劇集和短視頻之間的新形式,其創作既需要尊重故事創作的基礎邏輯,也需要深入理解短視頻的敘事手法。隨著經濟與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觀眾對好故事的渴求也與日俱增。
相較于長劇,短劇在內容創作上需要強化主角視角和主線敘事。在單集3—5分鐘,單部60分鐘的篇幅中,長劇創作常采用的多線敘事和群像視角顯然是不太適用的。聚焦主角,在短時間內以更快的情節和信息密度推進事件發展甚至形成反轉、塑造人物性格,是短劇創作的關鍵之一。
低理解門檻和高情緒價值則是微短劇區別于長劇的另外兩大特點。微短劇的篇幅容量對敘事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劇集的氣質定調、塑造角色到拋出任務沖突并形成事件發展,微短劇的每一秒都需要有敘事價值。高敘事效率離不開低理解門檻,兩者合力,才有可能創造出引入入勝的短篇故事。
另外,微短劇因其短平快的生產和分發模式,能夠更快速地折射當下的社會情緒。以抖音平臺2022年微短劇爆款題材與作品為例,我們發現第一季度的情緒和情感關鍵詞是“奇”;“奇”包含了新奇、奇特和奇情,代表作體現為橫跨生死、超越現實的《夜班日記》以及高概念、腦洞向的《柳夜熙》。
2022年第二季度因新冠疫情,社會此刻更需要的是溫暖、治愈和希望,于是涌現了緊扣時下話題、主打溫暖人心的《醫生的溫度》,以及講述祖孫情的《我和房東奶奶》。
作為暑期檔的2022年第三季度則迎來了青春、成長、甜寵這些甜度更高的情感元素,暑期品質爆款《生于1990》作為一部講述人物成長的校園青春短劇,讓懵懂的情感和青春的成長流動在少年的燦爛歲月里。
2022年第四季度,在全球經濟低迷、期待復蘇的大環境中,爽文風格的劇集順勢來襲,全球用戶都在小人物的逆襲中看善惡有報、看蛻變成長。
同時,我們發現用戶的主流情緒雖然隨著社會經濟的大背景有所變化,但用戶對真善美的追求卻始終不變。提煉抖音平臺2022年的出圈爆款,無一不和美好的言行事物、利他的人格品性以及“人間理想”式的情感追求息息相關。具有真善美、真實感、煙火氣,能夠撫慰和啟迪心靈的故事,才值得用戶持續投入時間。
如果說情緒價值能夠幫助微短劇吸引用戶,驅動用戶持續追劇的則是內容所創造的更為經典的故事價值,這也是微短劇內容升級的應有之義。從神話、小說到影劇、網文,很多經典故事已經過歷史的沉淀。微短劇需要做的,是在深入理解經典故事類型和用戶本質需求的基礎上,以新的語法格式做創新的時代表達。
以抖音平臺春節檔超1億用戶觀看的精品短劇《二十九》為例。外表光鮮的婚姻家庭,早已有了第三者的插足,女主是選擇原諒還是親手戳破幻想?身為家庭主婦的女主如何重歸職場找到自我價值?類似的關于婚姻和家庭的探討,在全球范圍內都經久不衰。《二十九》在經典的故事類型之上,疊加了中古二手包店的創新環境設定,以及女性互助的時代語境。值得注意的是,這里互助的兩個女性角色,在救贖、治愈、成長標簽之外,還有一層非常極致的人物關系。按照一般的劇作慣性,會把這組人物關系的沖突張力外化并無限放大,但《二十九》在人物關系和沖突上做的是內化處理。女主以觀察者的姿態,一邊緩緩揭開婚外情的始末,一邊重新創造自我價值。在敘事策略上也是利用環境、關系和對白去做情緒的隱喻,而不是拳拳到肉的刺激。
一切表達都是社會語境下的表達。微短劇比長劇能夠更快地折射當下社會情緒、捕捉群體期待,因此創作者要更加深入用戶生活、洞察社會現狀、強調當下關照,做符合現代審美的內容,在繼承的基礎上再創作。
微短劇的商業模式之變
植根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和微信小程序的微短劇,在商業模式上則是規模化跑通了影視創作者長期向往的2C付費與自主經營模式。
不同于長視頻平臺內容統一聚合、中心化分發及平臺會員集中變現的經營模式,創作者在抖音、快手和微信等平臺,以賬號或小程序為自有經營陣地,直接面向用戶提供內容和服務;“抖快微”等平臺角色,更多是為創作者提供內容審核、分發和變現的基建服務。
從思考目標人群,到賬號頻道的策劃定位,再到設計內容產品線,以及每個內容項目的按時保質上線,微短劇早已突破了作者自我表達的創作層面,要求內容機構以用戶視角來設計內容產品,以工業化的方式設計和品控來內容生產流程。以檸萌影業在抖音平臺的“好有本領”賬號為例,目前擁有近550萬粉絲用戶,核心人群以中高線和中青年女性為主。其賬號的內容產品線圍繞中青年女性,精準聚焦都市情感類型,緊扣核心人群的情感訴求和成長需求,短短一年之內通過《從離婚開始》《一元美容店》《二十九》第一季與第二季及《流量背后》五部短劇實現賬號漲粉300萬,商業化收益過千萬。
除了服務于內容品牌化和廠牌化,微短劇對孵化運營IP也具有較高性價比。傳統方式打造IP大多面臨高投入、長周期和高度不確定性的多重風險。而直接面向用戶的微短劇,使得IP內容的創意測試、快速獲得反饋成為可能。長短格式聯動,短格式可在長短格式統一的世界觀之下,承載長格式的群像人物延展(主角人物的前史,輔助角色的展開),加速IP打造的時間周期與確定性。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