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社會內部固有的尖銳矛盾已經暴露,青年馬克思根據斗爭實踐的需要,分析評判興起的各種共產主義思潮,《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則在此種歷史背景下誕生。其中關于共產主義的思考,對我們洞察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感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并為之不懈奮斗,具有發人深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共產主義;《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青年馬克思
[中圖分類號]B0-0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07.020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是馬克思主義初步形成階段的代表性著述,亦是他第一次將共產主義、政治經濟學和哲學作為整體綜述[1]。馬克思在《手稿》中批判各式空想共產主義流派,提出建立在新的哲學基礎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基礎上的科學共產主義。研讀《手稿》不僅幫助我們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并且為我們堅定地實現共產主義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磅礴力量。
一、《手稿》中對空想共產主義的批判
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未來前景描繪了一幅欣欣向榮的美好畫卷,并引發當時社會的巨大反響[2]。但馬克思并未沉溺于這種幻想,而是客觀地在《手稿》中分析批判兩種空想共產主義:“粗陋的共產主義”[3]和“具有政治性質,是民主的或專制的;是廢除國家的,但同時是尚未完成的,并且仍然處于私有財產即人的異化影響下的共產主義”[4]。坦言之,就文本內容,《手稿》中馬克思對后一類著墨不多[5],僅指出這一流派并不了解私有財產本質,自身局限性導致其仍受人類異化束縛。因此,筆者將聚焦對粗陋的共產主義的批判。
粗陋的共產主義的核心主張是以絕對平均化占有物質財富。馬克思指出:這一思想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貧富兩極分化,但他們宣揚的拉平補齊“不過是私有財產關系的普遍化和完成”,是平均主義下的私人占有,并沒有根除私有財產制度,更非共產主義真諦。進一步講,絕對平均甚至可能導致另一種極端:毀滅一切不能作為私有財產加以分配的物,例如天賦、才能。以巴貝夫為代表的平均主義派認為除了性別等與生俱來的差異外,人類應當是絕對平等和完全同質的。誠然,這種幻想具有美好的一面,但在現實中卻是幼稚可笑且荼毒人民的,因為其導向的結果只能是寧愿大家一起窮困潦倒,也不愿他人發家致富。
馬克思一語中的:粗陋的共產主義者充分體現了向貧窮的、需求不高的人的非自然的簡單狀態的倒退[6]。毋庸諱言,建國初期的“大鍋飯”現象正是粗陋社會主義在我國的投影。這種空想社會主義并沒有看到無產階級解放的物質條件,更多是剛剛投身斗爭中尚未成熟的本能意識反映。值得慶幸的是,針對以上錯誤理解,鄧小平同志及時糾正并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共同貧窮更不是共產主義,只有人民共同富裕才是共產主義?!?/p>
二、《手稿》中關于共產主義的具體內容
馬克思汲取各個流派的精華后闡釋了共產主義思想內涵,這種思想也被認為是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最初理論表達[7]。誠然,有學者認為馬克思在《手稿》中對共產主義的闡述尚不成熟[8],但也有學者認為此時的共產主義理論已經達到他的成就頂峰[9]。筆者認為不妨暫停討論此書的歷史地位,其作為創立整個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關鍵起點[10],哪怕是“初出茅廬”的成果,我們仍然可以在對這“思想萌芽”的字斟句酌中獲益匪淺。
(一)共產主義是揚棄私有財產后的客觀歷史方向
馬克思指出“我們在思想中已經認識到的那正在進行自我揚棄的運動,在現實中將經歷一個極其艱難而漫長的過程[11]?!痹诨仡櫢鞣N實踐后,他明晰了主觀思想投射至客觀現實時產生的偏離,諸如以蒲魯東為代表的烏托邦主義者提出的“財產就是盜竊”等消極否定觀點,最大問題是沒有找到客觀的實現路徑。對此,馬克思肯定了工人階級的現實運動并沒有放棄烏托邦主義者所追求的目標,而是實現了“主客觀相統一”,即“解放那些由舊的正在崩潰的資產階級社會本身孕育著的新社會因素”[12]。
但這種揚棄私有財產絕非重回赤貧狀態,共產主義并不是推倒過往人類文明后重建,而是繼承包括私有制階段在內人類創造的全部積極成果。換言之,“社會主義生產早已隱含在資本主義中,在市場的積聚過程中日益成形,并隨著私有財產的消滅而最終完善”[13],共產主義實現需要的經濟基礎正是資本主義創造的物質條件。社會主義絕非天外來物,兩個歷史發展階段之間具有連續性,尤其在初級階段往往可以發覺其脫胎而來的舊制度的痕跡。
(二)共產主義是解決社會矛盾的必由之路
資本主義時代人與自然、人與人的矛盾不可調和,這種對立的異化分裂只能通過共產主義消滅私有制后才能彌合。
首先,馬克思直言,社會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14]。自然主義強調自然界是世界唯一的基礎,人道主義則主張人本身的最高價值[15]。誠然二者各自具有借鑒之處,但分離狀態下的二者將不可避免地倒向極端:人道主義脫離現實依存的自然將駛往唯心主義,自然主義脫離人的作用將深陷機械論的沼澤。因此,完善的以自然界為基礎的唯物主義應當注重以人為本,完善的人道主義應當將人視為自然的一部分。
其次,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包涵與他人的矛盾,以及人的自我矛盾,例如在追求財富增加的過程中逐步喪失自由本質和自我確證。當代社會的人本應自由地享受前所未有的豐富物質,但狹隘的對物無休止地追求、對物直接支配的渴望,無疑為我們套上層層枷鎖并加劇著社會矛盾。根據主客關系辯證法,人對物的態度反致物對人的統治。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發展之所以能夠解決社會矛盾,是因為其超脫物的物理有用性而以人的高度闡釋人與物的關系:將物的屬性同人的需要相結合,通過實踐掌握物并使之符合人的需要。簡言之,共產主義的目的是人自己,是人向本身的復歸,而非資本主義對財富毫無上限地貪婪追逐。
三、《手稿》中共產主義思想的時代價值
《手稿》中的共產主義思想實際為回答“什么是共產主義、為什么要實現共產主義以及怎樣實現共產主義”三個重要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撐。研究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思想,對新時代強化人民群眾的理想信念,消融內心疑惑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為領導干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指引道路。
(一)堅定理想信念,打贏持久戰
唯有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定期補足精神之“鈣”,人民群眾才不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疑惑徘徊。通過研讀《手稿》,我們不難跟隨馬克思的嚴密論證得出一個結論:共產主義必將在人類可預期的發展階段內取得勝利,但絕不會如空想社會主義者一廂情愿那般迅速輕松地摘得勝利果實;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斗爭將長期存在,但也絕非唱衰共產主義者期望那般遙不可及。這一科學論斷無疑有助于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真理性自信。
一方面,隨著經濟迅猛發展實用主義大行其道,人民群眾逐漸對與切身利益無關的事物漠不關心。在“搭便車”心態下,他們或認為共產主義與己無關,或認為“遙遠的”共產主義無需自己的付出便可自動實現。不可否認,過往宣傳教育中主要強調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淡化了共產主義是一種現實的產生活動;但這不只是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更是當下每個人投身其中的現實生活。
另一方面,后疫情時代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彌漫全球,傷痕效應尚未消退;加之資本主義勢力的意識形態滲透,思想政治不堅定的黨員極易沉溺于西方世界的“鼓吹”之中,從而對共產主義立場搖擺不定,甚至對其實現產生懷疑。在這場對抗資本主義侵蝕的持久戰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無疑是我們的致勝法寶。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與新的歷史任務,我們需要更加自覺、堅定地用其武裝頭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二)指引領導干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科學執政,需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將黨的執政活動建立在更加自覺地運用客觀規律的基礎之上[16]。以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為例,經濟建設固然重要,因為共產主義的實現必然以極高的生產力條件為前提;但馬克思也警醒我們注意,人無法脫離自然界獨自生存,當人對自然的態度由敬畏轉為征服,這種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終將反噬人類自身。因此,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執政理念,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推動經濟增長。
民主執政,意味著在治國理政中既要為人民執政又要靠人民執政,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17]。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因之一即是遵循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指引,始終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正因如此,黨始終將以人為本作為執政理念并落在實處:從針對養老、教育、醫療等諸多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以上種種無一不是黨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引下對共產主義思想作出的新時代詮釋。
依法執政,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必須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對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引意義。馬克思認為法體現統治階級意志,即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意志。具體而言,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代表資產階級意志和利益,我國法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二者關鍵分水嶺便是是否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與此同時,世界形勢波譎云詭,部分西方國家或濫用禁訴令侵害我國司法主權與國民合法權益,或實施單邊制裁干涉我國內政。遂加快推進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將為我國采取相應反制措施、保障共產主義事業穩步前進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撐。
參考文獻:
[1][5][9]王學虎.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導讀)[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8.
[2]耿夢圓.《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共產主義思想[J].社會科學動態,2021(5):89-96.
[3][4][6][11][14]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汪海燕.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究讀本[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7.
[8]張雷聲.馬克思的第一部經濟學著作的手稿——《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讀[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9):27-35.
[10]莊福齡.簡明馬克思主義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英]安東尼·吉登斯,著.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對馬克思、涂爾干和韋伯著作的分析[M].郭忠華,潘華凌,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
[14][15]李營輝,劉秀萍.《巴黎手稿》的人本思想與現實啟示[J].社會科學家,2017(6):36-40.
[16][17]胡偉.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N].學習時報,2019-11-25.
作者簡介:孫熠赫(1999.6-),男,漢族,河北衡水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國際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