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闡釋
在學生自主成長的過程中,興趣的發現和培養至關重要,所謂“快樂學習”“寓教于樂”實質上就是培養興趣。
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學生可以自主發展,可以張揚個性。毫無疑問,這是值得慶幸的;但是,學生向何方發展、張揚什么樣的個性才有光明的前途,卻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這自然便成了方向、視角和現實意義之所在。自主并不等于散漫,要確定發展方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發展才有前途。有個性但不任性,要讓自己的個性、興趣、愛好與社會需要接軌才是有意義的。
素材·人物
愛寫詩的環衛工黃新生
近期,湖南長沙一名環衛工人黃新生的故事受到廣泛關注。她手握掃帚,早出晚歸,經常一身塵土,卻憑著對文學的熱愛堅持讀書寫作,4年多創作了300多篇詩歌作品。在朋友及子女的鼓勵下,黃新生報考了全國高等自學考試,選擇了自己最愛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已經通過了3門考試。現在,她還在努力學習,渴望有一天能圓大學夢。
黃新生從小喜歡讀書寫作,高考失利后,因家庭困難,只能放棄學業,踏上打工之路。幾十年間,她輾轉湖南、廣東,種過田、當過印刷工、擺過攤、干過環衛,卻始終沒有放下心中的文學夢。工作之余,她每天都要捧書暢讀,有了靈感就進行創作。黃新生也曾經遭受過人生的苦難磨礪。人到中年,一場意外奪走了丈夫的生命,經濟的壓力、心靈的痛苦,壓得她喘不過氣。她孜孜不倦、埋頭苦讀,堅持在公交車上寫,在餐前午后的片刻休息時寫,在徹夜難眠的午夜和凌晨寫,在一字一句之間,與生命對話,與生活和解。
素材速用
如何在柴米油鹽、緊張忙碌的生活中尋得詩意,抵達夢想的遠方?愛寫詩的環衛工人黃新生用熱愛和堅持給出了答案,讓我們看到平凡的生活一樣可以充滿詩情畫意。
夢想猶如明燈,能照亮跋涉者心中的每一個角落。黃新生的故事讓人感觸尤深。半輩子的風雨都被她寫進了詩里。環衛工作不易,她落筆“你們日復一日地梳洗著城市”“你們在落葉繽紛的光影里拾掇歲月”;在雨中工作,她寫下《贈寒雨歌》,感懷“先施風雨,再布彩虹,冬風虐罷春雨酬”……正是因為有文學的浸潤、有夢想的指引,她才能用內心的篤定驅散陰霾,在平凡的生活中詩意地棲居。
逐夢之旅,不可能一帆風順,常常布滿荊棘與坎坷。不懈的追求和奮斗,成就了如今的黃新生,拿起掃帚能養家糊口,放下掃帚能紙上放歌。可見,聯接夢想和現實的,是哪怕艱難,也不棄微末、不舍寸功的堅守;溝通平凡和詩意的,是縱使困頓,也不改內心的夢想、不忘心中的熱愛。
興之所起,一往情深。所有的夢想都源于熱愛,成于熱愛,對詩意的追尋亦如此。保安大叔許一飛,從小學習書法,雖因貧寒輟學卻從未放棄,寫廢了2000多支毛筆,榮獲蘭亭獎;外賣小哥雷海為,在忙碌的工作中堅持背誦古詩詞,一舉拿下了《中國詩詞大會》的總冠軍;侏儒癥患者沈明輝,一心一意苦練畫技,成為小有名氣的畫家……他們和黃新生一樣,無論起點如何、經歷怎樣,都因為內心不變的熱愛而讓生命有了不一樣的色彩。而這份熱愛,源于生命不屈的意志,源于對生活美好的追尋。
朱贏椿:興趣,可抵消生活的疲憊
朱贏椿,設計師,藝術家,南京師范大學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蟲子旁》《便形鳥》《設計詩》等。他設計或策劃的圖書數次被評為“中國最美的書”和“世界最美的書”,《蟲子書》被大英圖書館永久收藏。
朱贏椿花五年的時間種菜、養蟲,寫《蟲子旁》《蟲子書》,不太考慮書的銷售量,只是單純地做這件事,因為這對他來說很快樂也很神圣。他每天早上到菜地里看菜葉子的成長,看自己種的油菜吸引過來的蟲子在這里爬行、啃咬留下的痕跡,會發現生命的豐富和不可控制的神奇,因為它爬行的痕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朱贏椿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創作的時候不要去討好他人。當你用一顆真誠心,甚至以孤獨的狀態去做一件事情,那么你的真性情、真誠心,在創作的時候就會變成能量注入到作品里,那樣的作品往往更能夠打動人。
人生在世,常常會思考“到底為什么而活”。當你每天都做不想做的事情,疲憊至極的時候,你就會去想能不能找到一個非常喜歡的,而且還能讓自己生活得不錯的事情。
素材速用
朱贏椿了解自己的喜好,并在實踐中不斷成長。他花了五年時間把這些圖書設計出版,它既不講養生,也不講掙錢,它講的或許是在世俗層面看起來沒有意義的事情。但恰恰因為它沒有世俗層面的意義,才有了無限的可能性。世界紛繁蕪雜,人在其中或許渺小平凡,甚至有苦痛掙扎,然而夢想卻可以自由飛揚。在平凡生活中保持熱愛、保持奮斗,每個人都可以奔赴屬于自己的詩和遠方。
素材·名言警句
◆所有的事情只要有興趣,肯定能夠成功。
——邁克爾遜(19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醉心于自己的嗜好的人是幸福的。
——蕭伯納(192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幸福的秘訣是:讓你的興趣盡量擴大,讓你對人對物的反應,盡量地傾向于友善。
——伯特蘭·羅素(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唯有對外界事物抱有興趣才能保持人們精神上的健康。
——伯特蘭·羅素(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
——楊振寧(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要從事科學研究,首先要有科學興趣,再加上窮追不舍的好奇心。
——丁肇中(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無論什么事,都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
——索因卡(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
——拉姆齊(198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工作實為樂趣無窮的游戲。我很幸運,我的愛好和我賴以謀生的飯碗是同一件事。
——崔琦(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致作者
根據《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作者向我報投稿的作品一經采用,如無特別聲明,即視為投稿者同意授權本報擁有其在報紙、網絡的刊載權、出版權,以及稿件的編輯、復制、發行等權利;同時,本報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費用。本報刊發的作品與圖片,因未能聯絡到原作者,未能及時發放的,敬請作者與本報聯系。
本報編輯部
優選片段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這個好老師作為我們人生路上的向導,我們才會有明確的人生方向,少走彎路。
梵高沉醉于自己的美術事業,莫扎特忘我地進行音樂創作,霍金癡迷于天文物理研究……他們沒有其他的想法,只是享受興趣,享受人生。在常人看來,身心的不利影響甚至于痛苦絲毫都不能影響其享受興趣的幸福感。
生活不易,但有興趣的日子會發光,每天都充滿創意與驚喜。從生活中尋找樂趣,如同莊子“曳尾于涂中”、陶淵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一樣,在繁忙現實里得以保存自我,不以“心為形役”,而是追求內心的充實、精神的愉悅,何其珍貴。
“保安大叔”盧俊嶺在路燈下學英語,只因“單純喜歡學而已”;清華“保潔阿姨”邢國芹零基礎彈出《我的中國心》,是對鋼琴的熱愛,喜歡鋼琴的聲音;山西太谷70多歲老人石夠生,熱愛木藝,也愛惜當地的鼓樓,用一次性筷子制作了“太谷鼓樓”模型,令人驚艷……他們都是平凡的普通人,而他們在生活中找到樂趣、點燃激情,釋放出生命中精彩的煙花。
模擬優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梅奧教授受托為一家公司提高生產效率。他讓工作單調的工人們每天上午和下午喝咖啡、聊天休息各10分鐘,結果產量不減反增。后來他又取消了此項規定,產量仍然持續增長,因為工人們已愛上了所從事的工作,并愛上了這個集體。
以上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