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偉大建黨精神孕育于黨的百年奮斗實踐中,既是共產黨人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也是新時代青年成人成才的精神養分,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新征程上,我們要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鑄就崇高信仰、涵養實干精神、練就過硬本領、樹立高尚情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奮力書寫好新時代的青春答卷。
[關鍵詞]偉大建黨精神;新時代;青年;時代使命;勇于擔當
“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1]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地闡述了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偉大建黨精神生動詮釋了黨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高尚品質與人民情懷,指引著共產黨人涉險灘、應變局,又在新的起點上為激勵新時代青年強化其使命和擔當提供了豐厚精神養分。在新征程上,新時代青年不僅要認真領會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2],更要在偉大建黨精神的引領下,把個人的青春、奮斗同黨和人民的各項事業發展進行深度融合,全力以赴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趕考之路。
一、以“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精神筑牢信仰擔當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就是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立黨興黨之基,也是青年的立身之本。自建黨伊始,我們黨就把馬克思主義鐫刻于黨旗之上,就把為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而努力奮斗視為自身的行動綱領。堅守理想是共產黨人對理想執著追求的直觀展現,也是共產黨人堅持真理的實踐進階。不論中國革命是處于低谷還是高潮,不論社會主義事業面對多大的風險考驗,共產黨人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堅守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就是黨歷經苦難不斷成長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所在。
在黨的光輝歷程中,一代代青年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不懈追求,靠的就是堅定不移的信念。廣大青年只有將個人的理想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并且為祖國、為人民赤誠奮斗,才能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新的歷史時期,各種思想觀念激蕩碰撞,青年身肩這個時代賦予的重任,但同時也陷入了因意識形態交融交鋒所引發的擔當困境。新時代青年只有在黨的指引下前進,才能不被風譎云詭的世界風潮所迷惑,才會有無堅不摧的動力。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我們要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擔當。一方面,我們要引導新時代青年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新時代青年要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神實質,以此涵養正氣,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另一方面,我們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新時代青年,引導新時代青年學習并貫徹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其理論素養和理論水平,切實筑牢其信仰的精神高地,由此激勵新時代青年投入到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之中,真正擔負起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大任。
二、以“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精神增強實干擔當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是指初心不改,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并將其融于偉大建黨精神之中。在前進道路上,共產黨人時刻銘記初心使命,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投身于為人民謀幸福和為民族謀復興的無限奉獻之中。回望黨的奮斗歷程,一代代青年始終將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獻給祖國和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一批覺醒的愛國青年為尋求救國道路,勇于擔當、艱苦探索,由此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和前途。現如今,時代又將責任和榮光賦予了新時代青年,理應把個人的前途命運同國家的繁榮富強、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緊密聯系起來,用擔當奉獻譜寫奮勇之詞。
新時代視域下,全球化浪潮方興未艾,我國社會處于急劇轉型時期,各種思潮奔流涌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總是把歷史責任賦予青年。”[3]中國青年不僅要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為中國謀求更加廣闊的發展天地,還要繼續在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康莊大道上奮勇爭先、勇敢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4]時下,我們仍有很多“深水區”要蹚,還有更遠的“長征路”要去征服。因而,要將偉大建黨精神滲透于新時代青年的日常生活學習當中,以此凈化其內心世界,引領其在新征程上勇擔時代賦予的重任。
佇立在新時代的歷史節點,我們要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牢記初心使命、增強實干擔當。我們要引導新時代青年于激蕩的時代潮流中,發揚好先輩們所延續下來的優秀傳統,把敢于擔當、敢于作為視作青春的鮮亮底色;同時將黨的奮斗目標同個人的價值追求進行有機結合,認真學習知識、夯實專業本領、勇于實干擔當,主動投入社會主義建設這個大熔爐中,到基層中去、到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火在實踐中綻放,用自己的責任與擔當譜寫出新時代的最強音。
三、以“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練就本領擔當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就是始終保持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堅定不移開辟新天地、創造新輝煌。黨的歷史,是一部艱苦卓絕的奮斗史。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嘗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5]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經歷了山河破碎和民不聊生的困難時光,為挽救國家的危亡,在百年以前,中國青年點燃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希望星火;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青年為換來民族獨立的新天地而流血犧牲;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青年為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模式而拼搏實干;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青年踔厲奮發,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在新時代,中國青年仍然要不斷錘煉自身品格,爭做勇敢無畏的“前行者”。
我們國家由以往的積貧積弱逐步到現如今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盛景,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從艱難困苦中打拼出來的,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優秀作風。作為國家的脊梁,新時代青年應拒絕“躺平”、遠離“擺爛”,自覺肩負起時代的重責,以勇敢之姿奮楫揚帆。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途中,我們必然會遭遇各種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這就更需要新時代青年不斷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目標越是遠大,任務則越是艱巨;越是愈進愈難,就越要在危機困難面前挺身而出。只有主動迎戰、勇敢斗爭,才能找尋出路、獲得發展。
在新的百年歷史起點,我們要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青年矢志艱苦奮斗、練就本領擔當。新時代青年應自覺學習共產黨人身上的高尚品質,將“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優秀傳統灌入當今時代發展的洪流,在學習與工作當中磨礪堅強的意志,不斷提高干事創業的綜合素質,增強斗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堅守發展的定力、底氣和信心。這樣才能和國家的發展同頻共振,主動肩負起政治任務;進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勁頭,練就扎實過硬的本領,塑造“強國有我”的民族魂,為創造更加輝煌的功績而盡心盡力,奮力譜寫出新時代的壯麗篇章。
四、以“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精神樹立情懷擔當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就是牢記入黨誓言,站穩人民立場,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這是百年以來共產黨人所堅守的崇高品格,也是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青年應當遵循的行動指南。百余年以前,為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中國青年以前所未有之姿站在了為民族而斗爭的時代前沿,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紅色傳奇。2023年3月13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接力棒,歷史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6]由此,中國青年要應國家之需要、人民之需求,在新征程中扛起新一代中華兒女共同的青春責任,為實現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奮斗。
縱觀我們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可以發現,雖然時代各有不同,但青春卻一脈相承。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就在當下青年一代的手中。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勉勵黨員和青年,“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7]。今天的青年,處于我國發展的最好時期,不僅面臨著建功立業的重要際遇,同時也肩負著實現復興大業的時代使命。因此,新時代青年應該把國家的利益和個人的奮斗有機結合起來,將“個人小我”融入“國家大我”之中,讓奮斗的青春同國家的發展進步緊緊連在一起。
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要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堅持為民奮斗、樹立為民情懷。無論時代的風云如何變幻,共產黨人始終堅守人民至上的初心。新時代青年應不斷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內化為心中的準則,外化為具體的行動,主動走近人民群眾,自覺深入發展一線,為人民群眾真心實意辦實事、解難事。唯有牢牢站穩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做胸懷國家命運和情系人民冷暖的好青年,才能把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安危冷暖的問題作為行為的指向,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彰顯責任擔當,從而以堅強政治定力在歷史與現實的觀照中更好踐行青春使命。
五、結語
新時代青年有擔當、肯作為,國家的發展才有出路,民族的發展才有活力。偉大建黨精神是黨錘煉百年仍朝氣蓬勃的青春密碼,能夠引領新時代青年筑牢思想根基、擔當時代責任、培養高尚品質、永葆為民情懷。在新時代的大潮中,新時代青年要堅持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指引,淬煉思想、磨礪意志、勇擔使命,以“挺膺”之姿馳騁于青春的奮斗之路。
參考文獻:
[1]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23-01-01(1).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1-01(1).
[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2-05-11(2).
[4]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233.
[5]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92.
[6]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應有貢獻——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重要講話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信心滿懷奮進新征程[N].人民日報,2023-03-14(3).
[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83.
作者簡介:董珊(1995.2-),女,漢族,安徽安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