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希娟
摘 要: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許多國家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然而,玉米的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一直是農業生產中的難點。通過科學合理的施肥、種植密度、品種選配等方法,可以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同時,病蟲害的防治也成為玉米生產中的重要環節。采用化學、生物和物理等多種綜合防治方法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玉米的質量和安全性,保障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玉米;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
引言
玉米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全球糧食生產和供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玉米生產過程中,病蟲害的威脅和影響始終是難以避免的問題,嚴重影響著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因此,如何科學地進行高產栽培和病蟲害防治已經成為當前玉米生產中的重要問題。本文將從玉米高產栽培和病蟲害防治兩個方面入手,介紹相關的知識和技術,以期為廣大農業從業人員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指導,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目前玉米在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問題
1.1傳統栽培模式中存在著單一施肥、單一品種、單一栽培問題
首先,單一施肥模式的問題。傳統栽培模式中,往往只是簡單地施用化肥,而忽略了其他肥料的重要性,如有機肥、微量元素肥等。這種單一施肥模式不僅難以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全面需要,還會導致土壤肥力的喪失,從而影響到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其次,單一品種的問題。在傳統栽培模式中,多采用單一品種進行種植,這種做法容易導致土地的疲勞和土壤病蟲害的滋生,同時也存在抗性降低和適應性差的問題,難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條件和病蟲害威脅,從而影響到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最后,單一栽培的問題。在傳統栽培模式中,常常只采用單一的栽培措施,如單一的密度、單一的排列方式等。這種單一栽培的做法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也難以適應多變的環境條件,從而影響到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1.2病蟲害的防治方面,過度使用農藥導致環境污染和農產品質量下降
在玉米生產中,病蟲害的防治一直是農民朋友面臨的重要問題。然而,過度使用農藥往往會導致環境污染和農產品質量下降。首先,農藥的過度使用會導致環境污染。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中,往往采用農藥來消滅害蟲和病菌,但是這種做法往往會導致農藥在土壤和水源中的殘留,進而污染環境,對人體健康產生潛在威脅。其次,農藥的過度使用會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長期使用農藥不僅會產生殘留物,而且會導致害蟲和病菌的抗藥性,從而使農藥的使用效果逐漸降低。這種情況下,無論是玉米產量還是品質都會受到影響,從而降低農產品的市場價值和競爭力。
1.3新興病害和蟲害的出現,對玉米生產帶來了新的威脅
在玉米生產中,新興病害和蟲害的出現,如玉米花葉病、玉米大斑病等,對玉米生產帶來了新的威脅。首先,新興病害和蟲害的出現容易導致種植區域和周邊區域病害和蟲害的蔓延。由于新興病害和蟲害對作物缺乏免疫性,且缺乏相應的防治方法,難以及時控制,一旦蔓延,就會對玉米生產產生嚴重的影響。其次,新興病害和蟲害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帶來了威脅。玉米花葉病等新興病害會導致葉片發生變形、黃化,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從而影響到玉米的產量和品質。而玉米大斑病等新興蟲害則會直接危害玉米的根部和莖部,導致玉米死亡或減產。
2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的具體應用措施
2.1科學施肥
2.1.1有機肥施用量的優化
在施肥時,適量的有機肥施用是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手段。有機肥的施用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和通透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時能夠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生長和活動,提高土壤肥力。有機肥的主要來源有:畜禽糞便、農村垃圾、秸稈等。不同來源的有機肥對土壤養分含量和土壤結構影響不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有機肥種類和施用量。下表(表1)列出了不同施用量有機肥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結果顯示,在該實驗條件下,隨著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產量和品質均有明顯提高。當有機肥施用量達到80 t/hm2時,玉米產量達到最大值,為1129.2 kg/hm2,同時營養品質指數也達到最大值,為0.71。
2.1.2礦質肥復合施用
除了有機肥,礦質肥也是玉米生長發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肥料之一。不同的礦質肥對玉米生長有著不同的促進作用,如氮肥可促進植物生長,磷肥可促進根系生長,鉀肥可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耐旱性,在實際生產中,采用礦質肥的復合施用,能夠有效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玉米的產量。礦質肥復合施用是指在滿足作物生長需要的前提下,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需求,綜合使用多種礦質肥料進行施用。例如,氮、磷、鉀的復合施用能夠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同時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和產量。實驗證明,采用復合肥料施用,能夠顯著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同時降低了肥料的浪費和環境污染。下表為不同復合施肥方案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2.1.3肥水一體化技術的應用
肥水一體化技術是指在保證作物灌溉需求的同時,通過肥料的深度、時間、方式等方面的調控,使施肥和灌溉相結合,實現肥水互補,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肥水一體化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同時減少了肥料和水資源的浪費,降低了農業環境污染。實驗結果顯示,采用肥水一體化技術進行施肥,能夠顯著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例如,在灌溉時添加適量的氮肥,不僅提高了玉米的養分吸收和利用效率,還能夠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環境。同時,肥水一體化技術還可以通過滴灌、噴灌、滲灌等方式進行施肥,使肥料更加精準地輸送到植物根系區,減少了肥料浪費和環境污染。此外,還可以采用肥水分離技術,即將生產過程中的廢水經過處理后,將其中的養分再次利用到灌溉中,實現了肥水資源的再利用。
2.2品種多樣化
2.2.1不同品種的生長特性
不同品種具有不同的生長特性,如生育期長短、株高、莖稈粗細、葉片大小等,對玉米的生長和產量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生育期較短的品種更加適宜于北方寒冷地區,而生育期較長的品種更適合于南方溫暖地區。選擇適宜的品種能夠提高玉米的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從而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2.2.2適應性強的品種
不同品種對于不同的生產環境有著不同的適應性。在選擇品種時,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和病蟲害情況等綜合因素來選擇適宜的品種。適應性強的品種能夠在不同的生產環境中生長良好,并能夠在面對不同的病蟲害威脅時表現出更強的抗性。例如,選取適應性強的品種進行種植,可以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同時降低病蟲害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2.2.3抗逆性強的品種
抗逆性是品種多樣化中需要考慮的另一個因素。玉米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環境壓力,如干旱、病蟲害、低溫等。抗逆性強的品種能夠在面對這些環境壓力時表現出更好的適應性和生長能力,從而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例如,選用抗旱品種進行種植,能夠有效地提高玉米在干旱環境中的生長和產量,如下表(表2)所示。
2.2.4適應不同種植方式的品種
玉米的種植方式有直播、插秧、精量播等多種方式。不同的種植方式對于品種的選擇有著不同的要求。例如,直播時需要選取適應性強、生長快、能夠早熟的品種;插秧時需要選取株高適中、分枝少、耐倒伏的品種;精量播時需要選取抗病性強、分蘗能力強、光合作用強的品種。因此,在選擇品種時應根據不同的種植方式進行適當調整,以達到最佳的生長效果。
2.2.5選取優良品種進行繁育
優良品種的繁育是品種多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選取高產、抗病、耐旱等優良品種,進行雜交繁育和純系選育,可以培育出更適合當地生產的品種。例如,在某地區選取產量高、耐旱抗病的優良品種進行雜交繁育,培育出的新品種產量平均比傳統品種高出10%,并且更具有適應性和穩定性。
2.3綜合防治病蟲害
2.3.1物理措施
物理措施是一種較為環保的病蟲害防治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農藥使用量,提高玉米的質量和安全性。常見的物理措施包括人工捕捉、剪除病蟲害受害部位、覆蓋隔離等。例如,在某地區采用物理隔離措施,通過覆蓋防蟲網,成功地減少了玉米飛虱的發生率,并且玉米產量相比傳統農藥防治方式有了顯著提高。
2.3.2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一種新型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以生物制劑和有益生物為主,通過調節生態平衡,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例如,在某地區采用生物措施,通過引入寄生性天敵和有益微生物,成功地控制了玉米螟的發生和蔓延,同時還能夠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2.3.3化學措施
化學措施是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但是由于其對環境的影響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采取化學措施進行病蟲害防治已經不再是主流方法。不過,在特定情況下,化學措施也是一種有效的防治方式。例如,在玉米蟲害大量發生的情況下,采用化學措施能夠及時地控制病蟲害的蔓延,并保障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但是,為了保證安全性和可持續性,化學措施的使用量應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2.3.4綜合措施
在實際生產中,綜合措施是防治病蟲害的最佳選擇,可以在盡可能地減少農藥使用的同時,提高防治效果和經濟效益。綜合措施包括以上所述的物理、生物、化學措施的有機結合,例如,將有益微生物和寄生性天敵引入到農田中,輔以化學措施,可以顯著提高防治效果,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并且不會對農田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下表(表3)為一項綜合防治病蟲害的試驗結果,試驗采用綜合措施進行防治,通過引入有益微生物和寄生性天敵,并結合化學措施,成功地減少了玉米田間害蟲的數量,并且玉米產量相比傳統的化學防治方式有了顯著提高。
2.4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和管理服務
2.4.1加強農業技術推廣
農業技術推廣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在玉米高產栽培中,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可以提高農民的科技素養,使其掌握更加科學、先進的種植技術,從而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例如,在某地區開展玉米種植技術推廣,通過科學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優良品種的選擇等措施,成功地提高了當地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2.4.2加強管理服務
加強管理服務是實現玉米高產栽培的重要保障。在玉米種植和管理過程中,加強管理服務,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例如,在某地區建立玉米種植管理服務中心,提供玉米種植、肥料施用、病蟲害防治等全程服務,有效地提高了當地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2.4.3建立科學評估體系
建立科學評估體系是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和管理服務的必要措施。通過對農業技術和管理服務的評估,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進一步完善農業技術推廣和管理服務的工作,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和可持續性。例如,在某地區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和管理服務的評估工作,通過調查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并采取相應措施加以解決。
2.4.4加強培訓和交流
加強培訓和交流是提高農民科技素養和推廣先進農業技術的重要途徑。在玉米高產栽培中,加強培訓和交流,可以增加農民的科技知識和實踐經驗,提高他們的種植技能和管理水平,從而促進玉米的高產和品質。例如,在某地區開展玉米種植技術培訓和交流活動,邀請專家和有經驗的農民進行講解和分享,有效地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科技素養和種植技能。
2.4.5建立信息平臺
建立信息平臺是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和管理服務的重要手段。通過信息平臺,可以實現對農業技術和管理服務的快速傳播和推廣,提高農民的知識水平和技能,進一步推動玉米高產栽培的實現。例如,在某地區建立玉米種植技術信息平臺,定期發布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市場信息等內容,為當地農民提供便利和支持,有效地促進了玉米的高產和品質。下表(表4)為某地區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和管理服務的實施效果,通過開展培訓和交流、建立信息平臺等措施,成功地提高了當地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3結束語
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高產栽培和病蟲害防治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問題。本文詳細闡述了傳統栽培模式、化學農藥過度使用、新型病蟲害威脅和缺乏綜合防治技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科學施肥、品種多樣化、綜合防治病蟲害、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和管理服務等多種應對措施。只有通過加強技術研究和實踐應用,才能更好地實現玉米高產、高效、高質的生產目標,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湯蕾.優質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智慧農業導刊,2022,2(9):83-85.
[2]魏海燕.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探析[J].種子科技,2023,41(2):24-26.
[3]殷建華,殷建梅.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家參謀,2021(1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