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沙沙
摘 要:最近幾年,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科學技術也取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果。這進而帶動了農業種植產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農業種植戶的經濟收入也是呈現出了逐年攀升的狀態。玉米作為我國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糧食作物之一,不僅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而且也滿足了人們對于玉米作物的需求量。由于玉米本身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所以玉米不僅能夠進行大面積規模化的種植,而且其栽種范圍也非常廣泛。但是,在實際種植的過程中,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經常會受到栽培技術或者病蟲害問題的影響。基于此,本文主要結合貴州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對玉米栽培技術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然后針對常見的病蟲害問題制定出科學有效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助力于玉米產量的提升。
關鍵詞:玉米;栽培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玉米是貴州地區重要的農作物來源之一,種植玉米對于提升貴州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管理不當或者其他因素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栽培技術或者病蟲害問題等,需要玉米種植戶結合實際的情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應對措施,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得到全面提升。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一定要對種植區域的環境、地質進行詳細的調查和分析,進而才能夠不斷提升玉米種植戶的栽培技術,才能夠根據出現的病害問題進行科學有效的防治和處理,為玉米種植產量和品質的提升提供最基礎的保障。
1玉米栽培技術
1.1土地選擇
玉米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對于土壤條件和地質情況的要求并不高。在進行土壤選擇的時候,對于土壤的貧瘠和肥沃度的要求不嚴格,不論在哪種環境的土壤條件下,種植出來的玉米都能夠按照正常的生長規律進行生根、發芽[1]。但是,如果想要提升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還是要將玉米種植在土壤比較肥沃的區域。所謂的土壤肥沃度主要是指玉米種植區域內的土壤中不僅含有玉米生長過程中所必需的各種營養成分,而且土壤中的有機物質也能夠符合玉米生長的標準。其次,就是要確保地塊的平坦綿延,這樣能夠為后期玉米的灌溉和施肥工作提供便利的條件。與此同時,在栽培玉米之前,還需要結合土壤的實際情況和栽培要求對土壤進行翻整。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翻整的過程中,一定要對翻整的時間進行有效的把控。如果玉米種植區域之前種植的是水稻,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冬季來臨之前進行土壤的翻整,等到下一年的春天再對土壤進行耙土起壟。同時,如果在這之前種植的是其他品種的農作物,則可以在秋天或者來年春天的時候對土壤進行翻整。
1.2種子的培育
在栽培玉米的過程中,玉米種的處理極為關鍵。因為貴州地區的土壤性質比較適合進行大范圍的種植玉米。所以,在進行玉米種子選擇的時候,要以抵御病蟲害能力強、產量高的玉米種子為主,這樣才能夠促進玉米種植戶經濟收入的有效提升。其次,在選種的過程中,要結合貴州地區的地理環境進行選擇。同時,還要確保選擇的玉米種子能夠與貴州的氣候環境和土壤肥沃程度相一致,這樣能夠有效規避因為玉米品種與當地的自然環境不匹配而導致的玉米種子不發芽或者發芽率低的情況發生。與此同時,在確定好具體的玉米種植品種之后,還要對玉米種子的質量問題進行重點關注。例如,在挑選的過程中,要將顆粒小、不飽滿的玉米種子進行剔除。將外形飽滿、成熟度好、質量好的種子作為原種,這樣能夠從根本上提升玉米的質量和產量。在對玉米的品種選擇完畢之后,還要對玉米種子進行科學合理的育種[2]。首先,要將選擇好的玉米種子進行晾曬和催芽。在進行晾曬的時候,要盡量選擇晴朗的天氣,這樣才能夠為種子的晾曬提供充足的陽光照射。同時,晾曬過程中還需要將玉米種子均勻地鋪放在指定的位置上,這樣操作主要是通過陽光中紫外線的強烈照射,將種子里面存在的細菌和病原體進行充分的消滅和殺害,這樣才不會對玉米后期的健康生長造成危害。催芽就是將玉米種子浸泡在溫度為38~43℃的水中,浸泡時間要在8h左右,最后再從水中將種子撈出并將其放置在18~23℃的器皿中,這樣不僅能夠及時挑選出質量上乘的玉米種子,而且還有助于種子的發芽。除此之外,在確定好玉米種之后,還要將玉米種子放置在指定的藥劑中進行攪拌,確保每一粒種子都能夠裹滿藥劑,這不僅能夠提升種子抵御病蟲害的能力,而且也為后期玉米品質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1.3適時播種
貴州地區屬于亞熱帶氣候,春天比較長,而且氣溫回升快,因此與北方地區一年四季氣候變化非常明顯有著一定的區別。所以,對于貴州地區來講,要結合實際的氣候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玉米的種植。因為玉米播種環節受天氣、溫度的影響較大,過早或者過晚都會對玉米的發芽和生長造成嚴重的阻礙,還會導致病蟲害問題的出現,這樣不僅降低了玉米抵御病害的能力,而且還會大大降低玉米的產量。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在貴州地區最適宜播種玉米的溫度是10~15℃。其次,在貴州地區,機械播種已經得到了大幅度的推廣和應用。一般是采用寬窄行的播種方式進行玉米的播種,如果土地的土壤養分充足,也可以采用等行距的播種方式進行玉米的播種,但是要將行距合理有效地控制在50~70cm之間,這樣的播種方式主要適用于土壤肥沃度一般的種植區域。通常情況下,會將寬行控制在75cm,窄行控制在25~30cm之間。這種規范化的播種方式不僅能夠使耕作的效率得到全面提升,而且也為玉米的健康生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凸顯出玉米種植的科學合理性,玉米的產量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1.4田間管理
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科學化的管理和規劃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對于玉米的栽培來說,科學化的田間管理工作不僅能夠降低病蟲害問題的發生,而且也為玉米的健康生長創造了優質條件。其次,在對玉米進行田間管理的過程中,玉米種植戶要結合玉米的生長周期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玉米種植戶的田間管理水平[3]。例如,在玉米的生長初期,由于生長速度比較快,且這個階段田間的雜草也比較多,此時主要的田間管理工作就是提高清除雜草的力度,這樣既能夠為玉米的正常生長提供基礎保障,又降低了雜草叢生吸收土壤養分問題的出現。在玉米生長的中級階段,要進行定期補苗,及時剔除死苗和患有病害的玉米苗并進行合理補苗,這樣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的產量。而到了玉米成熟的階段,則需要對病蟲害問題進行重點的管理和控制,為玉米品質的提升提供基礎保障。所以,在對玉米進行田間管理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種植戶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認真負責的態度,而且還要將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應用到玉米不同的生長階段中,凸顯出田間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和規范性,這樣才能夠促進玉米的健康生長。
1.5科學施肥
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養分不僅能夠為玉米的生長過程提供必須的營養成分,而且養分的支撐作用也極大地提升了玉米抵御病蟲害的能力。所以,科學有效的施肥工作不僅能夠推動玉米的健康成長,而且極大地提升了玉米的品質和產量。因此,在對玉米進行施肥的時候,也要結合玉米不同生長周期對養分的不同需求進行肥料工作的相應調整[4]。例如,在種植的初級階段,要結合玉米的品種來確定具體的肥料類型,這樣不僅能夠促進玉米的穩定生長,而且降低了對土壤環境的破壞;在玉米種植的中級階段,因為玉米生長迅速,所以對肥料的需求量就比較高,這個階段可以選擇營養成分比較豐富且養分含量高的肥料進行施肥,以便于能夠為玉米的生長提供充足的肥料支撐。在玉米進入成熟期之后,需要重點防范的工作就是加大對病蟲害問題的防治力度,可以選擇抗蟲害能力比較強的肥料進行施加,這樣既能夠對玉米的果實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又提升了玉米的品質和產量。
2玉米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探究
2.1物理防治技術
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物理防治技術來實現對病蟲害的綜合治理。對于物理防治技術來講,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綠色、健康、無公害。這樣既減少了對玉米種植區域土壤環境的污染,而且還能夠提升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為貴州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物理防治技術也是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重點推廣的一項防治技術。
玉米種植戶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來實現對玉米病蟲害的物理防治:在對玉米進行深耕的階段,玉米種植區域主要的病蟲害問題就是蟲卵和病原體。玉米種植戶可以結合病蟲害具有趨光性的特點,在玉米種植區域安裝黑光燈等照明設備,這樣不僅能夠實現對病蟲害的引誘傷害,而且還能夠實現對蟲卵和病原體的徹底清除。同時,也為玉米的健康生長營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通常情況下,玉米種植戶可以在每年的五月份到六月份之間開展黑光燈設備的安裝工作,一般情況下,黑光燈的安裝高度應控制在1.5~2m之間。在物理防治方法中,黏蟲板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將黏蟲板安裝在土壤的表層位置,來實現對病蟲害的消滅。玉米種植戶還可以結合病蟲害喜歡黃色這一特征,可以將黃色的物體放在黏蟲板的周圍,來實現對病蟲害的殺滅和捕捉活動。其次,如果玉米種植戶采取的是小規模種植,也可以將防蟲網物理防治技術應用到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當中。例如,玉米種植戶可以將防蟲網安裝在種植區域,這樣既能夠將一部分的害蟲有效阻擋在了外面,又從根本上避免了玉米被害蟲侵蝕。玉米病蟲害物理防治技術不僅減少了對農作物的污染,而且保護了貴州地區的生態環境,凸顯出了物理防治病蟲害技術的環保作用。但是,使用物理防治技術對玉米病蟲害進行防治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而且還需要物力和財力的全面支持。所以,一般情況下,玉米種植戶在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可以將物理防治技術與其他防治技術相結合使用,這樣不僅能夠降低對人力的耗費,而且還能夠從根本上提升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2.2螟蟲防治技術
我國玉米種植過程中,螟蟲是比較常見的病蟲害之一。螟蟲一般會在玉米的出葉期開始發病,通過不斷地啃食玉米的葉片來實現對玉米根莖和果實的破壞。玉米螟蟲不僅會影響玉米的品質,而且還會導致玉米產量的明顯下降。所以,玉米種植戶必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來加強對玉米螟蟲的治理。
玉米螟蟲防治工作對專業性的要求比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螟蟲病害的治理難度。玉米種植戶可以通過咨詢專業人員或者借助網絡查詢資料的方式來對螟蟲病害進行科學有效的治理。首先,在對玉米進行施肥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使用復合肥的方式來提升對于螟蟲病害的預防力度。這不僅凸顯施肥工作在預防病蟲害過程中的重要性,而且合理有效的施肥也為玉米的健康生長提供了最基本的養分保障。其次,在對玉米進行施肥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氮肥的使用量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把控,過量使用氮肥也會導致玉米產生螟蟲病害。另外,在玉米螟蟲病害嚴重的情況下,就需要使用化學農藥來實現對玉米螟蟲病害的防治和殺滅。一般會使用農藥巴丹來實現對螟蟲病害的防治,在使用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病害的實際情況合理控制農藥巴丹的使用量,配置過程中嚴格遵守配比要求,這樣不僅能夠對農藥巴丹的使用量進行科學有效的把控和管理,又避免了因為農藥使用過量而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影響。
2.3地下害蟲防治技術
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地下害蟲病害,病害的幼蟲就會吸食玉米的心葉,這樣不僅會使玉米的心葉出現大小不等的小孔,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玉米的莖基會被全部咬斷,這不僅對玉米的健康生長造成了阻礙,而且極大降低了玉米的產量。所以,加強對地下病蟲害的防治迫在眉睫[5]。
為了能夠將地下病蟲害問題徹底扼殺在搖籃里,可以在種植玉米的前期對土壤進行深翻,這樣既能夠將隱藏在地里的雜草進行徹底清除,又極大破壞了地下幼蟲的生存環境。其次,如果玉米已經遭受到地下病蟲害的侵襲,可以通過向土壤中噴灑藥液或者撒放毒土的形式,來實現對地下蟲害的治理和消滅。這種防治措施既能夠及早發現地下蟲害,又能夠在第一時間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同時,玉米種植戶也可以通過扒開枯萎玉米秧苗周邊的土壤,實現對土壤底部幼蟲的深挖,有效阻斷幼蟲的繁衍。在枯萎的玉米秧苗莖基部分,也能夠發現大量的病害幼蟲,在將其挖出的同時對其進行徹底的處理和消滅,也能夠為玉米的健康生長提供最基礎的保障。
綜上所述,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掌握科學有效的栽培技術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能夠提升玉米的產量,而且還能夠推動玉米種植戶經濟收入的穩步提升。但是,在實際種植工作中,病蟲害問題的出現提升了玉米種植戶的田間管理難度。因此,只有通過采取科學的地下害蟲防治技術、玉米螟蟲防治技術以及物理防治技術等,才能夠實現對于玉米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和處理,才能夠推動玉米質量和產量的全面提升,為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最基礎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方圓.淺談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種子科技,2022,40(24):60-62.
[2]田霄凌.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路徑[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3):3-5.
[3]金今子,白龍男,譚再鈞.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新農業,2022(23):9-11.
[4]田雪梅.玉米栽培技術與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探究[J].現代農機,2022(1):99-100.
[5]趙彥明.淺析玉米栽培技術與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10):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