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軍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小麥作為主要農作物之一,其質量及產量關系著進出口效益和我國人民對于糧食作物的需求,對農業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綠色小麥與普通小麥相比,會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和品質,其口感也會更好,為人們提供更加豐富的口感,滿足對糧食作物的需求。因此,應該對綠色小麥種植進行高效的田間管理,同時對綠色小麥種植技術進行推廣,擴大綠色小麥種植范圍,從而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助推我國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時,發展和推廣綠色小麥種植相關技術在保障糧食質量安全和區域糧食安全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綠色小麥;田間管理;技術推廣
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可以將其制成各種面制品,如面條、餅干、面包等,滿足人們對于糧食需求的同時,又能豐富人們的口味。小麥也是制作啤酒、酒精的主要原材料,小麥還能用作飼料。由此可見,小麥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并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不可或缺。但是小麥種植對土壤和環境的要求較高,我國種植小麥的土地面積有限,影響生產效率。綠色小麥能夠應用有效資源提升種植質量和效率,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小麥作物。
1綠色小麥種植田間管理及技術的實施措施
1.1小麥種植田間管理
1.1.1耕作方式
在對小麥進行種植與生產時,應該盡量采取精細化管理措施和耕作方式,切實提升小麥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和抵抗力,避免受到病蟲害侵襲影響產量和質量。精細化耕種與管理在小麥催熟環節也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促進小麥結出較為飽滿的麥穗,增強對土壤和施加肥料中養分的吸收能力,實現茁壯健康生長。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應該盡量采取精量化播種的方式,對小麥單位種植面積的實際播種量進行高效控制,合理使用肥料,促進小麥對土壤中營養的高效吸收,提升對資源的吸收和利用效率。這一播種方式對于土壤中肥力和水分的要求比較高,同時對于種植地區的實際情況、氣候環境、周圍生態環境、土壤結構等也有著一定要求[1]。
在小麥種植初期,需要應用針對性的方法進行整地工作,對種植地塊進行翻整,確保土壤的疏松程度能夠滿足種植小麥的需求。同時也需要根據小麥種植季節提前對土壤進行整地工作,及時補給土壤中的養分,避免上一茬農作物將養分吸收之后不對土壤進行營養補給而導致水土流失嚴重等問題。避免在小麥種植的后期出現土壤結塊現象,切實為小麥的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和空間。經過翻整后的土地吸收能力將會更強,也能夠在土壤中儲備更多的養分,進而在小麥種植之后為小麥提供充足的養分和水分供給,確保小麥的長勢。對土壤進行分塊處理,該方式能夠為后期的田間管理提供保障,使后續管理環節更加方便快捷。還應該采用輪作的方式對綠色小麥進行種植,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土壤中的肥力和水分。
1.1.2合理促控
根據種植地區小麥的實際生長情況,可以適當采用田間合理促控方法,例如促弱轉旺和控制旺長。
促弱轉旺:需要根據小麥的實際種植情況進行針對性選擇,如果是種植較晚的晚茬麥田,土壤可能存在墑情不足的問題,無法為壯年生長的小麥提供營養,進而對小麥的生長造成一定影響。因此田間管理應該將“促”作為主要手段。針對墑情較差的土壤地塊,應該在播種的時候進行均勻種植,盡量確保能夠全部出苗,且出苗較為均勻。根據小麥出苗情況進行灌溉水源補給,適當地用鋤頭翻耕兩遍以上,促進小麥在較短的時間內出苗。而對于墑情較好的土壤地塊,就可以采用晚播弱苗的方式進行種植。冬季到開春之前盡量不進行追肥澆水工作,避免對地溫產生影響,導致其溫度降低,進而影響小麥出苗率。可以用鋤頭進行淺層翻整,翻整次數保持在2~3遍,以松土、保墑來增加土壤溫度,確保小麥能夠盡早出苗。
控制旺長:對于長勢較為旺盛的小麥應該進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如在入冬之前就做好抑制小麥幼苗生長的工作。根據小麥的實際生長情況、小麥出苗長勢等,采用鎮壓器碾壓的方式對小麥進行鎮壓,避免小麥生長過快。還可以與深中耕相結合,采用先中耕再鎮壓的方法。上述兩種方法都能夠對生長勢態較為旺盛的小麥產生抑制作用,實現良好控制,避免影響到小麥的質量和產量。與此同時,這兩種方法還能夠幫助壓實土壤,增強小麥防透風和防凍害的能力。鎮壓環節主要運用鎮壓器開展工作,與小麥的生長方向形成順時針鎮壓,1~2次即可[2]。
1.1.3土壤選擇
土壤質量和養分含量對于小麥生長有著極為重要的深遠影響。土壤中的營養和水分是小麥生長過程中的必需品,土壤條件過酸或者過堿、硬度過高或者過低都將對小麥的生長狀況、質量、產量以及口感等多項因素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
因此,在對小麥進行種植之前,應該先對種植環境進行分析和考察,確保土壤環境和其中的養分含量能夠滿足小麥的生長需求,其中蘊含大量營養物質和水分,且儲存水分的能力也比較好。如果土壤環境過于惡劣,那么就需要更換種植地或者對現有的種植地進行優質處理。主要可以通過耕地和施加化肥對土壤的疏松程度進行干預,豐富土壤中的礦物質含量。較為疏松的土壤能夠為小麥生長提供更加優質的環境,實現綠色小麥健康生長,進而提升小麥的種植效率、質量以及產量,實現小麥高產的培育目標。因此,農業種植戶應該提升對土壤環境的選擇和重視程度,采用適當的手段對土壤質量進行改善,為小麥生長提供更加優質的環境。
1.2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分析
1.2.1整地
首先,應該進行深松翻耕操作。這一環節能夠提升土壤的松軟程度,同時土壤儲存水分和養分的能力也會獲得顯著提升,并且能夠為后續抗旱保墑這一環節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深松翻耕主要是對土壤中殘留的一些有機物和上一茬種植農作物殘留下的秸稈等進行深層掩埋,使得土層能夠得以疏松,減少土壤承受的壓力,避免其他殘留物質與小麥進行競爭,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還能夠增強土壤的透氣性,使土壤實現良好“呼吸”,一些好氣性的微生物能夠更加自如地釋放小麥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養分。
其次,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遵循并實現少耕免耕這一原則。基本上采用鏵式犁進行耕翻操作,雖然該方式也能夠實現對殘留物質的深層掩埋,但是相對來說環節過于煩瑣復雜,極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同時也會增加農業種植人員的工作量。如果遇到干旱年份,那么將會導致土壤嚴重失墑的情況出現,進而對小麥的整體產量和質量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少耕免耕的前提下,只需要根據土壤和種植的實際情況,幾年進行一次深耕即可,一次深耕就能夠促使土壤保持較長時間的良好性能,不需要每一年都進行翻耕工作。過于頻繁的翻耕不僅會對資源造成浪費,還會增加土壤的負擔,造成土壤中水土流失的現象,進而對土壤中種植的作物產生較為深刻的影響。
最后,進行耙耢鎮壓。耙耢能夠對土塊進行高效破壞,進而使土壤的表面更加松軟,達到抗旱保墑的最終目的。在完成深耕或者旋耕工作之后,應該根據土壤的實際情況選擇與其相適應的耙地方式。如果進行深耕或者旋耕的土壤面積比較大,那么也需要采取耙耢鎮壓的方式,防止對分蘗產生不利的影響,為小麥穗數生長提供堅實保障。鎮壓操作能夠使土壤更加緊實,土地呈現出較為平整的狀態,切實增強耕種層的緊密性特征,不斷提升土壤的含水量和儲水能力。這樣一來,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其根系就能夠獲取到更多的水分,進而達到苗齊、壯苗的目的,實現小麥的高質量生長,提升小麥的質量和產量[3]。
1.2.2選種良種
在對小麥進行種植之前,應該對土壤的實際情況、種植地區天氣氣候、周圍生態環境以及常見病蟲害等各項因素進行充分考慮,對綠色小麥的種植進行更加高效的篩選。確保最終篩選出來的種子質量符合綠色優質小麥的種植需求,各項數據能夠達到種植標準。例如,在對小麥種子進行選擇的過程中,首先就應該根據地區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種子。江淮地區可以種植春性較強的小麥品種,該類小麥能夠在冬季與春季之間進行快速的生長發育,避免遭受到嚴重的凍害影響。根據耕作制度對小麥品種進行選擇時,如我國江蘇一帶主要采取了小麥油菜套種這一種植制度。在此基礎上對小麥的品種進行針對性選擇,盡量選擇適合晚播且早熟的小麥品種,這樣小麥和油菜之間的共生期將會減少,避免二者之間對營養物質進行爭搶的現象發生。與此同時,小麥的植株生長不應該過高,否則會對油菜的光合作用產生不良影響。由此可見,在對小麥種子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各項因素,進行綜合考量,最終確定小麥的品種。
2綠色小麥種植技術推廣措施
2.1提高灌溉成效
綠色小麥的優質高產將會對農業相關技術和設備的依賴性較高,在小麥種植田間應該設置排水渠道,確保排水渠道的暢通性。這既能夠保障小麥生長過程中能夠擁有足夠的水源和水分補給,還能夠保障在降雨天氣雨水堆積時對雨水進行高效的排水處理。由此可見,設置排水渠道既能夠保證小麥的生長用水需求,還能夠起到一定的防澇作用,提升小麥田應對極端惡劣天氣的能力。當前階段,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在小麥的多個生長階段都需要進行追肥澆水工作,水肥的使用量較大,并且無法確保小麥對其全面吸收,這就會導致一定的資源浪費,還會造成種植成本的提升。因此,引進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代替多階段補水追肥,就可以達到減少種植成本的目的。這樣也能夠讓更多小麥種植戶考慮到綠色小麥的種植,提升更高的經濟效益,實現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高效推廣與宣傳。
2.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宣傳推廣
從現階段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應用范圍和應用程度來看,仍然有大部分小麥種植戶不了解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并且也沒有對其進行引進。農業部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推廣力度,但是由于推廣宣傳方向存在一定偏差,再加上推廣技術手段不高明,最終的推廣宣傳效果并不好。因此,農業部門應該從本質角度出發,提升小麥種植戶對綠色小麥種植技術重要性的深刻認知,重點宣傳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種植成本較低,能夠取得更高的產量和質量,對農民形成吸引,進而主動了解該技術。
與此同時,農業部門還應該拓寬推廣宣傳的渠道,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積極應用先進的現代化信息技術。還可以從各地區的農業部門出發,派遣小麥種植專業人才到種植地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實現真正的面對面講解。開設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宣講會,邀請本地的小麥種植戶到現場聽演講、用設備、學技術,實現高效學習[4]。
另外,在對綠色小麥種植技術進行宣傳推廣的過程中,還應該從小麥種植戶的角度和思維出發,闡述該種植技術的優勢及其對經濟效益提升的推動作用。只有小麥種植戶切實認識到應用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重要性,才能切實提升我國整體小麥種植質量、產量以及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經濟高效發展。
2.3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應用能夠切實減少成本,提升種植質量和產量,但與此同時也應該增強種植戶對肥料成本的控制觀念。肥料是小麥種植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投資,但是大量施用肥料也會導致資源浪費的情況出現。因此在對肥料進行選擇時,應該采取貨比三家的方式,選擇經濟效益和成效最高的肥料。種植戶還應該根據種植地區的實際情況,如氣候條件等,對肥料進行高效儲存,避免肥料變質而增加種植成本。
2.4加強農機維護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應用過程中,不會缺少農業機械的使用,這也是實現現代化農業的必經之路。應該做好農業機械的維修管理與養護環節,如果農業機械出現問題,將會使成本嚴重加劇,進而對農業行業的整體發展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小麥高產種植技術應該實現制度化和模式化,多方共同努力,采用機械化設備對小麥種植地進行統一的施肥、種植、補水、收割以及病蟲害高效防治等。基于此,大量提升優質小麥的質量和產量,切實降低小麥的生產成本,為小麥種植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收入。不過,在對農業機械設備進行使用之后,應該及時對其進行保養工作,確保設備始終處于高效的狀態,切實延長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如果因為資金耗用或者為了減少工作量不對農業機械設備進行維護,那么將會加速農業機械設備壽命的消耗,每次使用之后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傷,進而導致其工作效率和質量有所下降,最終導致機械設備報廢。這時如果再重新對農業機械設備進行購買,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機械成本的耗用和農戶資金投入力度,得不償失。因此,小麥種植戶應該對這一環節產生足夠的重視,按照相關規范進行維護,減少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和維修成本[5]。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推廣的過程中應該對各方資源進行充分利用,提升推廣的作用和效能。針對小麥種植戶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供解決方法和策略,使種植戶認識到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重要性,進而對該技術進行應用。加強技術研發和宣傳推廣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轉變農戶的傳統思想觀念。另外,還應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寬小麥推廣渠道,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易潔偉,孫佩,康全國,等.小麥種植面積時空變化特征分析——以荊門市為例[J].農業與技術,2023,43(04):13-16.
[2]劉玉昕.基于遙感技術的小麥種植面積變化研究——以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為例[J].河南農業,2023(01):61+63.
[3]李磊磊.博興縣推廣小麥增產增效綠色種植技術的思考[J].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22(11):56-57.
[4]徐衛聰.邯鄲市氣候變化特征對小麥種植的影響及高產種植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2(11):127-129.
[5]馬東妮,溫彩虹,羅鴻.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推廣策略[J].黑龍江糧食,2022(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