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非 彭芷懿 徐舒玲
[摘要]“新大明輪號”沉船事件是1928年發生的一次涉日輪船碰撞案件,受制于近代中國積貧積弱,此案善后最終不了了之。歷經百年,該事件已成為典型的國恥教育案例[1]。目前,該事件仍存在宣傳不夠廣泛深入、尚未深度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問題,因此,加大事件傳播力度、打造多維傳播載體、善用社會實踐課堂,推動該事件進一步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大明輪號”沉船事件;國恥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09.051
1928年,在泰州高港永安洲附近,順水而下的日本佐藤商會客輪“第二厚田丸號”偏離正常航線,撞上了逆水上行的上海大通協記公司客貨商船“新大明輪號”,該船頃刻解體沉沒,三百五十多名乘客和船工落水,三百多名無辜同胞全部被冰冷江水吞噬[9]。事件發生后,由于日方蓄意推諉和當時政府的軟弱,對事件的訴訟賠償最終沒有履行,成為一樁百年懸案[10]。
如今,“新大明輪號”沉船事件(以下簡稱事件)已成為經典愛國主義教育案例和泰州紅色文化旅游資源,但依然存在宣傳不夠深入以及尚未深度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問題[2]。本文作者組建調研團隊,以當地農業高職院校J為例,從融入的廣度、深度及效度三個方面分析以事件為主的愛國主義教育案例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況,推動泰州地區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激勵當代大學生勿忘國恥,奮發自強,將愛國熱情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促進高校將紅色思政教育和專業技術服務相結合。
一、存在問題
(一)事件宣傳不夠廣泛深入
該事件宣傳工作不到位體現在:事件相關研究少,知網發表的相關碩士論文兩篇[5],期刊文章兩篇[4];研究角度少,較少涉及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系[3];事件相關宣傳少,目前僅能搜集到四篇關于“新大明輪號”事件相關宣傳報道[6]。在回收的1628份調查問卷中,其中根本不知道該事件的師生占比33.17%,非常了解該事件的師生占比4.24%;事件相關宣傳深度不夠,模式單一,形式傳統[9-10]。
(二)事件尚未深度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體現在:在融入思政教育主渠道方面,由于該事件直至2021年才以國恥案例納入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歷時短,根基淺,思政課教師從事該事件研究者少,尚未將該事件充分融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教材體系和教學評價中去,學生干部在其中尚未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融入專業課程思政方面,專業課程教師對此事了解甚少,在課堂教學中未曾提到該事件;在融入思政教育社會大課堂方面,表現載體不夠豐富,形式較為單一,尚未將該事件與技術服務、社會公益、專業實習等相結合,未強調學生在活動、學習、實踐、探究的主體性。
二、原因分析
(一)挖掘力度不夠,限制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
盡管團隊已經對該事件做出一定程度的宣傳和推廣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該事件挖掘力度仍然不夠,原因如下:
對高校來說,大學思政工作隊伍對該事件相關教學、研究和實踐投入少。盡管有教師對事件感興趣,但受資金、平臺等方面限制,目前尚未有專題研究小組。此外,目前教材中鮮有以該事件作為國恥案例,鮮有將其補充和靈活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另外,在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未能將該事件與學生專業深度結合,導致學生對該事件的了解浮于表面,效果不顯著。
對社會來說,各級黨委、政府及文物保護等部門對事件的發掘和傳播不夠重視,且未與相關企業展開廣泛合作交流,盡管已有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事件作為國恥教育素材的文化價值[7],但發掘時間晚,且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并未形成合力,共同開發,未將事件納入泰州地方紅色文化中進行資源整合[8]。
(二)傳播載體單一,限制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
團隊通過多種方式將事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但總體來說傳播載體單一,形式不夠豐富,融入效果不明顯。
課堂文化載體不夠豐富,思想政治課教育手段落后,盡管思政課改革有了很大進展,但是,由于其理論性強的特點,大學生對思政課的感覺總體上還是覺得枯燥無味、生澀難懂,學生對思政課的心理認同感低。
校園文化物質載體不足,校園內未打造一批以該事件為主的校園實體文化景觀,例如有關該事件的文化宣傳欄、紀念碑、紀念館、展覽室、宣傳標語、宣傳海報等。
新媒體文化載體不足,新媒體與其強大的社交屬性為該事件在高校的傳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也能有效提升大學生開展國恥教育自主學習的便捷性,但思政工作者尚未及時識別和研判學生思想動態,為學生提供優秀的網絡作品。
(三)與專業結合度不夠,限制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
團隊注重發掘事件的愛國主義和思想政治教育意義,但尚未將其與學生的專業技術知識相結合,導致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顯。
將事件與專業性社會服務相結合,是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舉措。要通過這一愛國主義教育案例,促進學生將愛國熱情轉化為報國之志和愛國之行,將愛國心、強國志和報國行這三點有機統一,從而引導大學生努力學習農業相關知識。
將事件與專業性社會服務相結合,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農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核心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因此,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刻不容緩,這就需要專業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厚植愛農情懷,樹立強農之志,實踐興農之行。
三、對策建議
(一)加大事件傳播力度,推動其入腦入耳入心
加大事件傳播力度,需要教師、學生、政府、媒體、企業等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事件入腦入耳入心。
對高校來說,要加大對事件相關教學、研究、實踐以及學習的投入力度。就教師而言,在思政教育研究方面,要增加研究數量,成立事件專項研究小組及學會,搭建該事件研究交流平臺,豐富研究角度,拓寬當時史料搜集庫,特別是日方相關媒體和官方文件;在思政課堂教學方面,要將事件融進思政教材、課堂和二十大精神中;在專業課堂教學方面,深入挖掘事件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激勵學生自覺擔起強農興農的歷史使命。
對大學生而言,要抓好學生干部教育,充分發揮他們的榜樣引領、朋輩幫扶作用。培養一支深受紅色文化熏陶、思想積極進步的學生干部隊伍,帶領同學共同成長,促進國恥教育入腦入耳入心。
對社會來說,要動員媒體、政府、企業等各方力量,深入廣泛宣傳該事件。地方政府要通過史實考證、史料搜集等方式,加快建設事件專題檔案館和紀念館。媒體要與政府和企業開展合作,增加事件相關報道的數量和質量,提升事件宣傳的廣度和深度,鼓勵紅色創作,創新紅色表達。企業要搭建戰略合作平臺,整合行業資源共享,以紅色文化賦能企業發展,為企業發展注入紅色動力。
(二)打造多維傳播載體,創新事件主渠道教學
開展團隊各類實踐活動,力圖將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但傳播載體仍然較為單一,需采取如下措施創新該事件主渠道教學。
在思政課堂教學方面,要創新教學內容和形式,做到內容鮮活、形式活潑,找準與時代的對接點、與受眾的共鳴點。如教師在課堂可開展事件主題演講、影視作品賞析、課堂情景設置、案例討論、文學創作、話劇表演、微課錄制等。
在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方面,要創新實踐活動內容和形式,提升事件育人效果。如將以該事件為代表的國恥教育素材,與檔案館和陳列館建設、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重大紀念日、安全教育、就業創業指導相結合,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相結合,以小我融入大我。
(三)善用社會實踐課堂,促進事件與專業結合
促進事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大事件宣傳是基礎,創新教學主渠道是關鍵,善用社會大課堂是落腳點。
要將事件與學生專業相關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實習等相結合。緊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要求,利用志愿服務、理論宣講、社會調研等實踐活動,開展實踐教學,注重總結實踐教學成果,把優秀成果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建設事件實踐教學基地,與有關基地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要建立事件思政教學成效評價體系。以樹立榜樣和先進典型的示范帶頭作用為手段,通過實踐教學匯報會和匯報展為平臺,展示課程成果,考評表彰,有效檢驗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提升師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使師生能更好地在比較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引導大學生意識到要銘記歷史,珍視和平,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貢獻青春力量。
四、結語
論文以泰州農業高職院校J為例,探析“新大明輪號”沉船事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加大傳播力度、豐富傳播載體、善用社會課堂確有必要,有利于激勵大學生將愛國熱情轉化為報國之行,落實高?!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論文所舉案例有限,為繼續深入挖掘泰州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課題留下了探索空間。
參考文獻:
[1]陳波.1928年中日“新大明輪號”交涉研究[J].民國研究,2018(1):73-83.
[2]龔勛.三全育人背景下湖湘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4):162-163.
[3]沈強.“新大明輪案”研究(1928-1931)[D].貴州:貴州師范大學,2018.
[4]王政莉.新大明輪慘案[J].文史天地,2009(11):48-50.
[5]吳晶.航運與外交的糾葛:1928年長江新大明輪事件[J].江蘇地方志,2022(1):43-45.
[6]葉彤,王卉重新大明輪到紫石英號[EB/OL].記憶泰州,[2022-04-20].https://mp.weixin.qq.com/s/ascqw-Xmf0naInnQupv6nA
[7]區政協學習提案文史委組織召開“新大明輪事件”專家研討會[EB/OL].[2021-12-11].https://mp.weixin.qq.com/s/hB2L6f0NL5ToLd9PG2AOTw
[8]區政協組織召開“新大明輪事件”專家研討會[EB/OL].泰州廣播電視臺,[2021-12-13]https://www.mytaizhou.net/folder114/folder45/folder57/folder66/2021-12-14/535101.html
[9]【微歷史】長江上的哪些重大沉船事件?[EB/OL].[2015=06-18].https://mp.weixin.qq.com/s/Hqcq9I8afHAOt939LwL1vw
[10]【陽光關注】長江上發生過哪些重大的沉船事件?[EB/OL].[2015-06-05].https://mp.weixin.qq.com/s/Y5rqcEU0J-OTlwkVtzsIrQ
基金項目: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項目名稱:“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項目編號:教職成函2019[14]號)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汪非(1995.4-),女,漢族,安徽銅陵人,碩士,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彭芷懿(1998.8-),女,漢族,江蘇泰州人,碩士,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徐舒玲(1996.2-),女,漢族,江蘇徐州人,碩士,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