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闡述了社會歷史發展中經濟因素和上層建筑、單個意志與群體合力、客觀規律與人的活動的辯證統一關系,深刻揭示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繼承歷史辯證法的方法論特質,作出新的戰略部署,從中體現出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全局發展、堅持人民至上匯聚強大合力、堅持實事求是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堅持胸懷天下促進共同發展的鮮明特色,賦予了歷史合力論新的時代意義。
[關鍵詞]歷史合力論;繼承與發展;方法論
[中圖分類號]A81
“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1]。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深刻揭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形成豐富的歷史合力論思想,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當下,面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繼承歷史合力論的方法論特質,繪就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藍圖,繼承和發展了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思想。
一、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闡釋
19世紀中后葉,在歷史唯物主義傳播過程中出現了各種錯誤思潮,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走向低谷。恩格斯以“歷史合力論”捍衛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性,深刻闡述了“社會歷史發展是經濟因素和上層建筑因素的統一、是單個意志與群體合力的統一、是客體合力和主體合力的統一”的基本觀點。
(一)社會歷史發展是經濟因素和上層建筑因素的統一
首先,恩格斯肯定經濟因素是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早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就曾指出“生產以及隨生產而來的產品交換是社會的基礎”[2],在他看來,經濟因素是生產和再生產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生產關系,而歷史發展正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所推動。其次,“對歷史斗爭的進程發生影響并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是決定著這一斗爭的形式,還有上層建筑的各種因素”[3]。恩格斯從三個方面進行說明:第一,肯定上層建筑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性。一個德意志小邦——勃蘭登堡之所以變成一個強國并不是僅由經濟所決定的,而是由于“掌握了普魯士而卷入波蘭事件”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說明上層建筑會對一個國家乃至世界的發展產生影響。第二,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領域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但是,它們又都相互作用并對經濟基礎發生作用”[4]。第三,上層建筑具有相對獨立性。恩格斯以經濟落后的法國在十八世紀時能夠在哲學領域演奏“第一把提琴”為例,在《致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第一次深刻闡述了意識形態、國家權力、法律等上層建筑具有相對獨立性。可見,恩格斯歷史合力論強調經濟基礎的決定性作用,同時也強調上層建筑會對歷史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作用,經濟因素和上層建筑交互作用形成合力推動了歷史發展。
(二)社會歷史發展是單個意志與群體合力的統一
“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產生出來的”,在歷史長河發展中,每一個意志形成無數相互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而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5],是單個意志共同努力所構成的群體合力推動了歷史的前進,產生了歷史結果,并且這個歷史結果并不是單個意志所能左右的客觀過程,因為不是所有人的愿望都能實現,最后出現的結果可能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6],實質上肯定了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極大捍衛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反之,“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7],屬于不同社會分工的各個階層的人們都在歷史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過程中發揮作用,要充分尊重每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歸根到底,群體合力由無數單個意志構成,每一個個體力量可以加速或延緩社會發展。而單個意志必須服從群體意志,對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
(三)社會歷史發展是客體合力和主體合力的統一
綜上所述,社會歷史發展既存在經濟因素和其他因素的作用,即歷史客體的合力,又強調單個意志所組成的群體合力作用,即歷史主體的合力。二者都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脫離對方都不可能單獨存在。這是因為:“我們創造著自己的歷史”[8]。在社會中進行活動的人,是具有意識的、追求某種目的人,具有社會實踐性,而實踐的客體就是存在于人之外的外部世界。然而,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是在“十分確定的前提和條件下創造的”[9]。那么這些客觀規律有哪些呢?在恩格斯看來,經濟規律是決定性的,政治甚至是存在于人腦中的傳統也起一定作用。后來在《致瓦爾特博爾吉烏斯》的信中,恩格斯嘗試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關系置于歷史發展規律中進一步論證了這個規律,“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通過各種偶然性來為自己開辟道路的必然性,歸根到底仍是經濟的必然性”[10]。
二、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在當代中國的繼承與發展
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思想鐫刻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史冊中,無論人們承認不承認、遵循不遵循,歷史合力論都顯示出“鐵的必然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堅持歷史合力論的方法論特質,勇毅前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社會發生歷史性變革,繼承和發展了歷史合力論。
(一)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全局發展
根據歷史合力論思想,對歷史進程發生影響的除經濟因素以外,還有上層建筑諸因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11]。一方面,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從宏觀演變上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不斷地提高生產力水平是促成質變的決定性因素。從微觀層面上看,在促進國家發展的諸多因素中,經濟因素是主導性因素。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物質基礎。
(二)堅持人民至上匯聚強大合力
中國共產黨繼承歷史合力論的核心觀點,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中,我們黨努力答好不負人民的發展答卷,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前三年疫情嚴峻形勢下努力使人均預期壽命從2020年的77.93歲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翻倍,極大滿足老百姓對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保障等方面的極大需求。黨的二十大謀劃未來發展,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及時回應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訴求和希冀。另一方面,歷史辯證法告訴我們,是所有單個意志構成的合力才推動了歷史的前進。必須樹牢群眾觀點,凝聚起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而在這個強大合力之中,中國共產黨是主導力量,中國共產黨從人民群眾走來,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用勤勞和智慧創造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可以說中國夢的偉大實踐是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歷史合力的偉大成果。黨和人民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主體,是歷史合力論關于主體合力的觀點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
(三)堅持實事求是增強歷史主動
歷史合力論強調人在受制于各種客體的合力條件下,不斷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主體與客體的合力過程。在此基礎上,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強調在尊重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更加積極主動的精神狀態和歷史責任意識,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增強歷史主動精神,前提是要尊重和運用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雖然我們已經完成“三件大事”,但我國仍然處于“兩個沒有變”的基本國情,必須以當前國情為基點,主動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所面臨的社會主要矛盾和困境,從目前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總體規劃。我們黨始終把實事求是作為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所以才能在每次危機到來時審時度勢,遇到什么問題就解決問題,越是硬骨頭越是要啃下來。
(四)堅持胸懷天下,促進共同發展
國際社會是一個各國所代表的各種力量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復雜系統,地緣政治問題等傳統安全問題和恐怖主義、生物安全、氣候問題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任何一個國家無法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以上問題。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堅持胸懷天下”的情懷,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拓展在國家安全、經濟發展、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等方面加強合作,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既體現了促進全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相互合作形成推動世界歷史發展的客體合力,又體現了匯聚單個國家的意志和力量,形成共同發展的主體合力,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為此,我們要始終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等,以中國繁榮發展推動世界發展,更好惠及各國人民。中國共產黨以“胸懷天下”的使命擔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胸懷天下促進共同發展,不僅是對世界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更是以歷史辯證法的國際視野回應時代呼喚,奉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三、結語
簡言之,面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們黨堅持調動歷史客體合力、歷史主體合力、歷史主客體合力等力量推動社會歷史向前發展,繪就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藍圖,這是對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思想在當代中國的新補充、新發展和新貢獻,必將極大地凝聚起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為如期實現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3.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3.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9.
[1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基金項目:
2021年福建省職業技術教育中心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項目名稱:“高職思政課“五步四維”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踐——以護理專業群“概論”課程改革為例”(項目編號:GA2021008);
2021年福建省教育廳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項目,項目名稱:“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項目編號:JSZS21077)。
作者簡介:沈淑云(1991.11-),女,漢,福建漳州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