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摘要:在初三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復習過程中,語文的占比可謂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教學方式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三語文復習教學過程中,應當對教學方式和教育方法進行不斷的完善,在初三語文復習教學中不斷調整復習策略,進而提升復習成效。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初三語文的復習策略進行了深入分析、探討,希望能夠對日后的初三語文復習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初三? 語文? 創新性
一、回顧式復習策略
回顧課本知識的復習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水平。為了能夠提高效率,教師在開始教學之前需要先幫助學生規劃好復習目標以及相應的任務。[1]復習目標:積累閱讀要點,奠定扎實的基礎。復習任務:對初中六冊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和掌握,包括需要對所有重點課文中的考點進行領悟。在復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充分掌握如何正確判斷漢字讀音、如何正確認讀常用字中的正確寫法和讀法。比如我們常說的“檔案”,大多數人會讀作“dǎng”,但是其實真正讀音為“dàng”;還有“剽悍”中的“剽”,大多數會讀作“biāo”,但其實真正讀音為“piāo”,在文中還有一些人們生活中容易出錯的常用字,而這些都是中考過程中需要面臨的考點之一,教師應當對多音字和混讀字作為初期的復習重點。另外,在初三語文的復習中,文言文復習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項內容,在文言文中有虛有實,有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容易混淆,因此,教師在進行文言文復習時,建議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便是對文言文中的虛詞與實詞的復習,復習虛詞時,需要著重對學生強調“之”“其”“以”“于”“乎”“者”等詞的用法和含義;復習實詞時需要從何為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等幾方面著重講解。另一方面,在回顧式復習過程中,需要學生掌握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的句式區別。比如在文言文中最常見的判斷句中有很多會用到“……者……也”或者“……者也”,以及“非”“乃”等都是用來對某件事情的一種判斷。
二、因地制宜,精選習題
教師在展開習題練習教學時,先需要做到的便是要明白精選的習題必須符合中考的命題特點,對學生采取專題復習的方式進行復習,在精選習題前,教師應當對歷年的中考題目進行統一整理分析,總結出其中的規律,才能夠真正地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習題復習,總結出其中的規律,使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真正領悟出其中的含義,理解教師的點撥,最終掌握答題技巧。因為中考時語文的考試命題各地之間均會有不同程度的差距,所以,教師在選擇習題的過程中應當結合自己所屬區域的實際情況,查閱歷年的試題資料,尋找出符合自身區域內的中考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比如筆者曾在查詢資料時發現在近年來的文言文考查中逐漸淡化了課內文言文的閱讀內容,大多開始采用了課內課外對比閱讀的形式進行考核。比如在某次的試題中便分別出現了《小石潭記》與《石渠記》這兩篇文言文,再比如在現代文的閱讀理解中,大多數會采取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試題進行命題,此時,教師若能夠充分掌握自己所在區域內的命題思路和特點,然后再搜尋一些符合相應特點的習題進行練習,才能夠真正為學生提供最有價值的習題進行練習。
三、加強作文訓練,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不佳,有時會出現重作文框架而輕內容情感的情況,他們忽略了作文表情達意的本質。有的學生會在文中大量地使用排比句、層次小標題等比較新鮮的結構吸引眼球,雖然這種方式在短期內能夠給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的感覺,但是隨著長時間的運用,即使在華美的語言運用次數多了,也會逐漸產生審美疲勞,而且有的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用很多優美的詞句對文章進行修飾,使得文章華而不實。造成這種現象最大的原因便是部分學生缺乏生活的實際經驗,而學生的寫作靈感又恰恰來自于生活。此時,教師便應當引導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發現作文素材,從生活中發現動人的故事。比如在課文《背影》這一文中,作者深刻地描述了來自父親深沉的背影、父親買橘子的背影、父親擠在人群中的背影,都被作者描述得入木三分,之所以能夠描述得如此感人至深,除了作者的寫作技巧之外,最重要的便是作者的細心觀察,以及自己的真情實感。此時,教師便可以先引導學生對身邊的老師或者熟悉的同學進行觀察,然后先對基本外貌進行描寫,也可以每天在早讀課時,由一位學生講一下班級趣事,通過此種方式展開作文訓練,既能夠使學生形成善于觀察生活的習慣,還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2]
結束語
總之,對于初三的學生而言,語文學科需要背誦、理解的地方又比較多,因此,教師在展開復習教學時,要實現創新性復習策略,幫助學生優化復習內容,找準學習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復習,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何恒祥.善用信息技術,讓語文復習課變得更高效[J].新智慧,2021(16):19-20.
[2]曹智琴.備考視域下初三語文備課組應考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0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