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恩格斯所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促成了人類意識、語言的產生與發展。科技加速了這一進程,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信息時代語境下,表達方式多元,網絡用語亂象叢生,令人喜憂參半。如斯背景,我們要學會有話好好說,說“負責”的話,說“理性”的話。
重新梳理勞動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引出材料分析,緊扣標題提出中心論點,簡潔明晰。
說“負責”的話,說“理性”的話,應有審慎、客觀的態度。
置身網絡世界,人人皆有麥克風,個個可做自媒體。不管是自帶流量的領導、明星,還是發表評論的各路媒體,抑或跟風偏信的普通網民,都需要審慎、客觀地對待每一次網絡表達。米蘭·昆德拉曾言,人有一種天生的、難以遏制的欲望,那就是在理解之前就評判。殊不知,這種評判在未經思辨、取舍前,極易是遵從情緒的主觀判斷,而非綜合全局的合理考量。君不見個別鄉鎮領導因網絡言論不當被通報批評,微博上知名大V某甲發布污蔑志愿軍英雄的言論被群眾舉報,部分明星因發表不當言論被其代言商家解約。由此可知,身為“網絡公民”,“負責”“理性”表達利人利己,審慎、客觀發言共筑清朗網絡空間。
圍繞中心論點提出解決辦法一,針對不同責任主體,運用鮮活反面事例說理,生動有力。
說“負責”的話,說“理性”的話,應有獨立、深度的判斷。
虛擬環境中,碎片化的信息加上智能算法,織成一張細密的網,困住了信息生活中的你我。當思考被一劃而過的短視頻割裂,當情緒被“網絡暴力”的語言狂歡裹挾,人們似乎都樂在其中,不愿逃離。當“互聯網嘴替”的梗成為網絡熱詞,一部分網友悄然讓渡了自己獨立思考、勇于發聲的權利。長此以往,文字失語便漸漸從“懶得說”演變為了“說不出”。不要讓轉發的圖片代替你的思考,不要讓他人的“妙懟”替代你的回答。用筆記下你的靈光乍現,讓深度閱讀成為你學習生活的日常。網絡世界需要獨立、深度的表達。
本段圍繞“如何有獨立、深度的判斷”展開論述,對網絡現象的分析深刻全面,提出的辦法清楚明確。
說“負責”的話,說“理性”的話,應有克制、包容的心態。
曾記否,杭州女子因取快遞被造謠出軌憤而起訴;曾記否,尋親男孩劉學州不堪網絡暴力最后自殺;曾記否,武漢“糖水爺爺”被無端質疑傷心回鄉。風暴可以把人碾成齏粉,也可以凝聚成新的大陸。眾多的網暴事件發生后,我們都應反思,世界上不是只有兩種極端的聲音,換位思考、實事求是、克制包容才能促成溝通和理解。面對未能好好說話的他人時,我們更要冷靜自持,以克制、包容的心態,讓“子彈”飛一會,讓語言暖一點。
本段中例證豐富,自然引出具體解決措施,態度鮮明。
人民日報曾評曰:網絡空間有界限,理性思考再發言。屏幕之前皆人心,勿讓言語成利劍。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需要你我共同維護,需要我們以審慎客觀的態度、獨立深度的判斷、克制包容的心態“負責”“理性”地進行線上表達。讓我們“有話好好說”,一起共建健康和諧的虛擬家園!
以權威報刊詩評承接前文,發出呼吁,有力點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