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彥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我想以文藝界的核心價值觀——“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為主線,向各位分享我們的一些思考和舉措,我想這也會成為我們網絡視聽行業的共同價值追求。
愛國——就是心系民族復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圍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在2020年3月率先開展網絡文藝志愿服務行動,打造“方艙直播時間”、網絡公益課堂和“讓愛銘記”數字博物館。3個月時間里,在抖音平臺直播達到11845場,累計時長1.46萬小時,6452.1萬人觀看學習,共收到抗疫作品投稿10135件,極大團結起了人民群眾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
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重大主題,連續6年組織百余位文藝志愿者為全國50余個縣創作主題歌曲,惠及1500余萬人。我們針對全國832個貧困縣開展“圓夢工程”文藝培訓,直接輔導5萬名老師和200萬名學生。連續兩年組織13位全國文藝家協會主席和藝術家在線講授美育公開課,網絡觀看量達3200余萬。我們還開展產業扶貧、結對幫扶,文藝扶貧既實現精神小康,又推動實現物質小康,相關案例曾被央視《焦點訪談》專題報道。
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和黨史學習教育、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緊扣“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中心任務,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在全國廣泛開展“文藝志愿者學黨史 傳精神 跟黨走”“禮贊二十大 謳歌新時代”等主題活動。實踐證明,多元豐富的文藝志愿服務活動融入國家社會治理體系,正為強國復興提供更加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為民——就是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近年來,我們在全國深入開展“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服務,全方位聯動了國家、省、市、縣、鄉、村六級文聯,創新提出了“送文化、種文化、傳精神”的工作思路,突出人民主角,打造永不落幕的“人民舞臺”。
我們通過“送歡樂 下基層”“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等活動常態化開展演出、支教、培訓,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緊密結合,有效助力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實現了文藝志愿服務和鄉村治理的雙向提升,不斷強化基層黨建,不斷筑牢基層意識形態陣地,讓藝術的溫度、精神的高度、思想的深度直抵人心。
崇德——就是堅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立德樹人的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的人,必先鑄己。我們連續4年部署學雷鋒文藝志愿服務主題活動,聯動遼寧省委宣傳部、湖南省委宣傳部等有關方面主辦學雷鋒特別節目,受到了省級黨委的高度重視,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不僅如此,協會還與中央文明辦二局設立了學雷鋒文藝志愿服務“時代風尚”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同時,每年策劃“時代風尚”同名主題活動并錄制視聽節目,2022年的主題聚焦文藝、致敬大國重器,聯動吉林省委宣傳部、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國一汽等單位主辦,得到了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等相關單位的支持。
尚藝——就是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為了實現文藝高質量發展,我們創造性地打造了文藝志愿服務“特別行動+特別節目”模式,發揮文聯系統的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四級聯動同步播出特別節目的媒體平臺超過2000家,網絡話題瀏覽量已累計超過50億次,在全社會取得廣泛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我們明確了全年圍繞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5月23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紀念日、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紀念日、12月5日國際志愿者日四大重要節點開展特別行動、播出特別節目,每年春節策劃制作“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春節大聯歡。每次視聽節目的策劃制作都聯動了各級文聯、各級廣播電視臺、網絡視聽平臺、社會企業參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相關司局和中央網信辦相關局室對節目的播出予以大力支持。
2023年以來,我們集中精力、聯動各方,拓寬全媒體傳播體系。通過聯動國鐵集團宣傳部、交通運輸部文明辦、教育部思政司,在全國高鐵、公交、地鐵、出租車和1800余所高校傳播文藝志愿服務優質視聽作品。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打破了以往社會對于文聯組織的刻板印象,而是用新聞的視角,以文藝為載體,通過全媒體的傳播,去做宣傳思想和輿論引導的工作,扎扎實實“做人的工作”。
黨的二十大作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部署,明確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推動構建文藝全媒體傳播體系,我們要加快建設文藝志愿服務智慧平臺,加強人聯網、協作網和科技網三網融合;要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今天,在面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辯證統一時,絕不僅是單純的“競爭”,而是逐步走向“競合”;不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而應該追求“百花齊放春滿園”。不論屬于主流媒體還是商業平臺,我們愿意為行業同仁搭建以文藝志愿服務履行社會責任的平臺,更好服務中國之治,追求“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共同價值。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