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傳英
《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讓語文老師眼前一亮,尤其是新課標對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呈現(xiàn)形式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優(yōu)化整合。
一、守正創(chuàng)新譜新篇
《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在第四部分“課程內容”第2項“內容組織與呈現(xiàn)方式”中明確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xiàn),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lián)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lián)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群,其中第一層設1個基礎學習型任務群,第二層設3個發(fā)展性學習任務群,第三層設2個拓展性學習任務群。
學習任務群是什么呢?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觀念提出后,課程設置的新形式,也必定促進教學實踐的新探索。以前我們也都不同程度嘗試過“主題教學”“綜合性活動”“大單元教學”等,其做法和學習任務群有共通之處。學習任務群雖然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但教學起來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還是要聽說讀寫,以前我們熟悉的教學經(jīng)驗經(jīng)過調整和改革,也還用得上。守正創(chuàng)新,永遠是為正道!
二、追根溯源談改變
為什么課程內容組織與呈現(xiàn)方式有這樣的改變呢?
傳統(tǒng)教學以單篇課文和課時為基本教學單位,課是一篇一篇講的,強調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聽說讀寫的訓練分布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做的好處是每一課都學得比較精細,甚至是自讀課文有的老師既不愿放過,也處理精讀課文(有的老師則是置之不理),課課知識點和能力點突出,但學生自主學習太少,讀書太少。除此之外,有不少專家提出,單課教學不如群文教學,好比“見木不見林”,只是呈現(xiàn)出“木”,而讓學生缺少“林”的整體概念和認知。比如講小說,盡管每篇的特點不同,但教學的思路程式大致就那樣,總是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篇章結構、寫作方法,等等,最后得出大同小異的結論。訓練也大都圍繞這些內容反復進行。我們的語文課總是顯得零碎、重復,還缺乏類文學習的整體提升。追根溯源,這一切可能跟這種教學方式有關。
如今,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正式提出學習任務群教學,倡導以學習任務來整合教學資源,突破單篇閱讀精講細析的固定模式,凸顯整體規(guī)劃,讓學生在適當?shù)那榫臣白灾鞯恼Z文實踐中學會學習,建構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三、力學篤行開生面
某個單元或者某一課主要學會哪些基本知識,培養(yǎng)哪些關鍵能力,引導怎樣的價值取向,有哪些“干貨”資源,還可以拓展哪些課外資源,可進行怎樣的統(tǒng)籌整合,整體規(guī)劃和有序展開。解決了上述問題,就完成了一個學習任務群。這有大大助于克服語文教學的碎片化、隨意性。
此外,采用這種形式也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帶著問題任務,拓展閱讀面,擴大閱讀量,這將有助于解決語文教學長期以來存在的“讀書少”的問題。
還有,學習任務驅動學習,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及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提升孩子們的各種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交際能力等等。
最后,2022版課程標準不但設置了學習任務群,還在該內容教學提示中明確提出語文學習與生活的密切關聯(lián)。在進行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中,要開展閱讀與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表達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與感受;在進行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時,應在主題情境中,開展語文閱讀和創(chuàng)意表達活動;在進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中,應根據(jù)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特點,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主題和情境;在跨學科學習中,提出要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提高交流溝通、團隊協(xié)作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上述內容無不體現(xiàn)學習任務群要求語文教學與生活實踐密切關聯(lián),提倡在生活中學習、在情境中學習。
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優(yōu)化了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結構,給語文教師以美好期待。讓我們力學篤行,共同期待系統(tǒng)化、情境化、實踐化、綜合化、生活化、時代化的新型語文課堂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