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博
教師要將生活化知識融入到政治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指導,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政治思維,提升學生的應用意識,發揮政治學科的實際價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實體會政治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
一、以生活化問題引發學習興趣
學起源思,思源于疑。教師要通過相關的思考與探究活動,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問題,能讓學生置身其中,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生活化的問題能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討論,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與應用意識。如在學習《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課中,筆者提出問題:小明打算利用長假時間去北京游玩三天,請大家幫他做一個瀏覽北京的攻略。大家做攻略要從哪方面著手?去北京游玩時將享受哪些產品和服務?這些是哪些所有制經濟的勞動者提供的?筆者以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引導學生分析,使其得出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分析。
二、以生活化場景調動積極性
教師要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場景,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發揮,激活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不能囿于教材,而要融入生活,建立情境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調動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回顧以及對生活經歷的分析,這能推動學生主動地完成教學任務。如在學習《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一課內容時,筆者以多媒體向學生呈現《酌見》的視頻,并提出問題:原本與醫療領域“不搭界”的比亞迪為何轉產口罩?筆者播放轉產盈利的視頻,引導學生探究“盈利后的比亞迪可能會怎么做”,學生通過對感興趣的話題的探討,引發學生對供求、價格、競爭以及對資源進行配置進行學習的興趣。
三、以生活化選材優化教學內容
高中政治教材的編寫考慮到了與日常生活的融合,教師要堅持生活化的選材,以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促進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師要借助生活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與同學分享交流,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學生以生活化的方式去學習內容、解決問題,與同學講述相關的案例,這樣能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教師為學生構造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思辨,讓學生感受政治理論的價值,從而達到主動求知的目的。
總之,高中政治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讓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