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英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我國對于農業經濟的關注度也進一步提高,并且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對水稻的病蟲害進行綠色防控也更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因此水稻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已成為學界熱點話題?;诖?,本文簡單分析水稻病蟲害防治現狀,深入探討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的運用方式與發展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現階段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已成為時代發展背景下的一項必然要求,而為達成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的目標,相關技術的運用效果也需要進一步提高。為確保病蟲害防治工作可以順利進行,需要選擇較強品質的水稻進行種植,以確保水稻可以擁有較好的長勢,積極進行生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為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力保障。
1 水稻病蟲害防治現狀
水稻種植過程中,各類病蟲害對于水稻產量的影響相對較大,對我國的農業產品破壞力相對較高,而部分地理環境相對較差的區域,也極易受到病蟲害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為滿足水稻病蟲害的防治要求,維護農業經濟穩定,通常會使用化學藥劑等對各類病蟲害進行防治,但化學藥劑的用量不均等問題,均會導致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在時代發展背景下使用綠色防治技術更加符合我國的發展與病蟲害防治要求,綠色防控技術可以在進行病蟲害防治的同時將水稻的產量進一步提高,從而為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1]。
2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運用策略
2.1 選擇優質的水稻品種
在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需要精準分析病蟲害發生的原因。目前我國在使用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過程中,試圖將各類安全問題控制在5%左右,而各類水稻病蟲害出現可能性的提高,將導致水稻的產量與質量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采用綠色防控技術,避免水稻的質量與安全受到嚴重的影響,也更加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在進行防治的過程中,需要通過選擇具有較強抗病能力的水稻品種,借此達到預防病蟲害的作用,各地區在進行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極易因地理位置與氣候等因素使得水稻的生長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并且不同的水稻品種其發生病蟲害的類型與頻率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通過優化水稻品種選擇的方式為水稻的健康生長提供保障。在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具有強抗病能力的水稻品種。稻瘟病與灰飛虱對水稻生長的影響極大,因此需要重點防控,而防控工作需要從源頭開展,對繁種企業的水稻品種選擇方式進行調整,將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進行優化,可以使其對于此類病害的抵抗能力進一步提高。我國在進行水稻種植的過程中,也需要秉持因地制宜的繁育要求,將稻瘟病與灰飛虱等方面的作用進行強化,并結合相關防治的工作要求避免病蟲害大范圍傳播的情況出現[2]。
2.2進行水稻生態控制
為對水稻的生長進行合理調控,需要在整地等過程中對各類病蟲害進行預防,秋季需要通過翻地等方式對病蟲害進行預防,并且通過深翻的方式提高土壤處理效果,深翻過后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也會有所提高,且可以起到殺死二化螟等各類害蟲的作用,減少各類害蟲的生活區域,可以避免周圍的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出現。病蟲害預防工作開展過程中,害蟲的活動場所也會因生態環境的改變而受到一定的影響,目前相關人員已意識到秋季翻地的重要性。因此積極進行秋季翻地。春季進行灌水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對花螟蛹的防治效果,不同地區發生病蟲害的高峰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在不同的地區根據病蟲害高峰階段采用相應的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將相關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進行提高[3]。
2.3開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術在當前階段已成為維護生態多樣性的一種主要方式,但在有關物種多樣性的要求中,也需要對各類病蟲害進行防控,而通過相關病蟲害防治工作可以將蟲害的防治效果進行提高,弱化水稻害蟲對水稻生長產生的影響。在水稻發生病蟲害后,采用瓢蟲與蜘蛛等生物防治措施均可以起到較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并且水稻田的病蟲害種類也極多,故對于各類高發的害蟲種類,也可以選擇微生物藥劑進行病蟲害預防。有機磷與氨基甲酸酯等藥物均可以對病蟲害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若病蟲害防治不當,也將導致害蟲的數量進一步提高,目前我國在發現水稻病蟲害發生后,主要通過寄生蜂進行防治,此種天敵防治手段具有較強的防治效果。在開展田間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通過種植與施肥管理等方式,將水稻的抗病能力進一步提高。在開展田間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通過科學的種植與施肥管理流程,將水稻自身的病蟲害抵抗能力進行提高。也可以通過雙行種植的方式提高田間的透光程度,避免因空氣流通不暢而導致病蟲害發病概率提高的情況出現。通過科學的水肥管理可以避免出現水稻貪青的情況,對田間的小環境進行優化,將水稻整體的抗病能力進一步提高。進行水稻稻田養殖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地發展水稻稻田養殖業,稻鴨共育等方式均可以起到較強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可以殺死稻田中存在的各類害蟲,從而避免雜草的生長受到抑制的情況出現,大力發展稻田養鴨或稻田養蟹等方式,可以將種植的經濟收入進一步提高,并且降低來自害蟲的威脅。
為滿足綠色發展要求,提倡采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在使用藥劑進行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需要選擇低濃度與低殘留的生物農藥,如采用春雷霉素與井岡霉素等生物藥劑進行病蟲害防治,可以滿足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要求,且針對稻瘟病與紋枯病等具有較強的防治能力。二化螟等各類害蟲對病蟲害預防工作的影響極大,而針對此類病蟲害用藥的過程中,需要避免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的情況出現,此類生物農藥具有較強的病蟲害防治效果,但也具有較強的毒性。而采用水稻病蟲害防控技術本身具有低殘留等應用要求。在發生蟲害后,可以通過赤眼蜂殺死相應的病蟲害,并且普遍會間隔十天左右防治一次,根據發展要求將水稻二化螟種群數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物理防治技術運用的過程中,需要對所采用的防治措施進行科學調整,采用燈光對害蟲進行誘殺,利用害蟲的趨光性放置殺蟲燈,在夜間對黏蟲等各類趨光性害蟲進行防治,其本身具有較廣的防治范圍與較長的防治壽命以及具有無毒與環保等特點。因此通過燈光進行蟲害已成為最為常見的一類綠色病蟲害技術。為確??梢詽M足害蟲的各種防治需求,通過害蟲誘殺劑進行蟲害預防,可以避免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出現[4]。
3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發展路徑
3.1明確效益影響
在進行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運用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可能存在的相關影響因素,以某市的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運用為例,在對水稻病蟲害使用綠色防治技術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水稻種子進行處理,可以使用咪鮮胺對種子進行浸泡,可以殺死種子內部存在的惡苗病菌與稻瘟病菌。其次應在水稻秧苗移栽前,對稻田進行藥物噴灑,起到較好的病蟲害預防效果,避免受到稻飛虱與稻瘟病所帶來的嚴重影響。最后需要時刻關注水稻的生長狀態,水稻在生長到穗期后,需要進行科學保護,水稻的穗期作為水稻生長的關鍵節點,需要對用藥種類進行調整,起到較好的稻瘟病預防效果。此外需要強化重點病蟲害的防治效果,若出現二化螟等病蟲害影響因素,將對水稻的生長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應使用氯氣苯甲酰胺等對其進行防治,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不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干擾,保護了生態環境,使用多抗霉素等抗生素可以將水稻的處理效果進一步提高[5]。
水稻病蟲害發生后,需要對病蟲害的監測點進行科學布設,而后需要借助培訓與網絡信息等方式對相關信息進行傳播,提高各類檢測人員的素質與能力,強化監測工作的業務能力,并對種植人員開展較為有效的病蟲害預防方面的培訓。通過各類具有針對性的防控運用,提高監測水平,提升種植人員對于各類各類病蟲害的專業防控能力,可以避免預測或預報并不準確的情況出現,保證用藥的準確性。基層技術人員需要幫助基層的種植人員了解各類高效且低毒性的農藥種類,避免受到較為嚴重的農藥品種與農藥劑量影響的可能性,推動各類生物藥劑的合理化運用。在基層工作人員進行病蟲害預防的過程中,需要積極推動各類低濃度與低殘留的農藥運用,將農藥的防治效果進一步提高。構建綠色病蟲害防治的示范區域,可以使大量的種植人員了解綠色病蟲害的防控意義,相關種植人員需要積極使用殺蟲燈與誘捕器等進行防治,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并將此防治方式進行宣傳,之后也需要積極進行跟蹤與調查,深入分析綠色病蟲害的防治要求,為后續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也可以通過構建綠色病蟲害防治示范區域的方式,使基層的農業人員了解到進行綠色病蟲害防控的重要性,為農業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合理運用提供有力保障。
3.2開展培訓工作
為確保綠色防控技術可以得到合理運用,需要對農業生產人員開展培訓,將綠色防控作為當前階段的技術運用要求,以農產品的質量等作為基礎的發展保障,進行相對廣泛宣傳??梢酝ㄟ^短視頻與標語等方式,宣傳綠色防控技術運用的重要性,而后通過群眾性宣傳與培訓等方式,將相關技術的運用效果進一步提高,并且積極推動相關技術的合理化運用,積極印發各類相關的綠色防控技術手冊,通過宣傳畫等方式,幫助基層的工作人員了解綠色防控理念。在開展培訓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分批培訓的方式進行相關理念的宣傳,在分批宣傳的過程中,需要修訂相應的農藥管理條例內容,實現對農藥經營的制度調整,規范相應的農藥經營行為動作,構建起較為完善的農藥銷售經營臺賬,從而引導各類農業經濟的主體,構建起農業投入使用要求,強化各類專業化的防治組織。
近年來大量的農業人員開始認識到各類綠色防控技術運用的重要性,綠色防控也需要快速構建起相應的技術模式,可以針對不同的作物進行合理優化,進而將綠色防控技術的綜合性體現進行展示。目前的時代發展背景下,在我國的綠色防控技術中,可以采用以下模式進行防治:首先通過種植綠肥作物,提高整體的效果,其次需要在前期進行科學的殺螨處理,通過殺蟲燈進行誘殺,之后需要將綠色防治效果進行優化,通過生態調控與科學用藥的方式,并通過產中與產后的全過程管理,為農業發展提供保障。開展培訓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積極進行安全與綠色防控技術的培訓工作,將其深入到各種防治工作中,為農藥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保障,病蟲害的防控技術的培訓工作,需要建立起綠色防控技術的微信交流方式,積極進行相關的宣傳工作,為各類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順利運用提供有力保障。
3.3強化監督管控運用新型技術
在我國的專業化發展模式下,綠色防控技術的運用過程中,需要將基層的農藥技術運用水平進一步提高,提高化學防治觀念的運用效果,將預防作為主要的防控方式,之后通過綜合控制方式,為農藥防治過程中的主要運作方式提供保障。通過農藥防治的方式進行相關運作模式的體現,實現綠色防控,并通過集成推廣的方式,將生態區域作為單元內容,將農作物作為主要采用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運用模式,積極推廣各類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運用。采用各類新興的技術進行全面的水稻病蟲害防控設置,將其作為當前主要采用的綠色防控技術,積極推動各類低毒害與低殘留的農藥運用。也可以使用無人機進行農藥噴灑,在我國的時代發展新形勢下,相應的科學技術水平也得到了更深層次的運用。因此為將病蟲害防治的效果進一步提高,需要提高相關病蟲害的防治水平,優化各項科學技術水平的應用效果。在保障我國防治效果的過程中,需要減少各類農藥的用量,改善生態環境,將農藥的用量進行控制,對生態環境進行優化與改善,將生物的多樣性的作用加以體現,將病蟲害進行合理治理。在進行生物農藥防治的過程中,需要對水稻病蟲害進行科學防治,目前的時代發展背景下,相關農業人員已開始運用蘇云金桿菌進行農藥防治,此類藥物并不會出現較大污染,因此被廣泛地運用于各類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另外,可以使用燈光進行誘殺,在每畝稻田中安放約40盞左右的害蟲誘殺燈對害蟲進行誘殺,而殺蟲燈本身需要與地面保持1.4米左右的距離,在夜晚開啟燈光對病蟲害進行預防,提高病蟲害防控工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的各行業發展過程中,對于綠色病蟲害防治工作也更為關注,為滿足時代發展下的病蟲害防治要求,采用全新的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可以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在了解所存在的各類問題后,需要積極運用相關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之后通過對各類新型病蟲害防治技術中的無人機防治技術與生物農藥防治等方式,將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進一步提高,為我國農業經濟的穩定與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果.安慶市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及綠色防控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3(06):120-123.
[2]高慶禮,王煒,張建軍.邳州市水稻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應用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3(03):130-134.
[3]夏遠芳,鄭瀟菲,吳艷美.吉林永吉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建設和效果評價[J].農業工程技術,2022,42(35):22-23.
[4]庸安磊.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建設和綜合效果評估[J].種業導刊,2022(05):35-38.
[5]黃艷花,黃利波.2021年靖西市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概況[J].南方農業,2022,16(16):36-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