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鼎 葉琴美 章惠煒

摘要:為積極有效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了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和愿景,這為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資金保障提出了新課題、新挑戰。為引導和撬動更多社會資金進入氣候變化領域,生態環境部等國家部委于2020年10月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雖然氣候投融資工作意義深遠、涉及面廣,但理念卻尚未普及,且具體實施仍處于探索期,還存有諸多痛點、難點。本文從氣候投融資角度入手,淺談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最后以試點城市為例,闡述地方實踐中一些可供借鑒的成功舉措。
關鍵詞:氣候投融資;資金風險;政策支持
DOI:10.12433/zgkjtz.20233004
現階段,在投資行業中,氣候投融資作為一種新興投資,主要是針對適應氣候變化項目而進行的資金籌集,解決氣候問題。然而,由于氣候投融資本身涉及面較廣,再加上氣候項目本身資金需求規模大,且存在回報周期較長、回報率不穩定難測算等問題,氣候投融資發展還存在諸多制約因素。
一、氣候投融資概述
(一)氣候投融資的概念
氣候投融資是指投資和融資用于支持氣候變化相關項目和行業的活動。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關注,氣候投融資成了熱門話題。在氣候投融資中,投資者和融資機構可以通過提供資金來支持氣候適應類和減緩類項目,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改善能源效率、應對氣候變化等。這些資金可以用于支持可持續發展項目、清潔技術研究和開發、碳排放減少項目等。氣候投融資有多種形式,包括公開財政撥款、社會慈善機構支持、企業直接投資、銀行信貸、政府引導產業基金運作、債券發行、碳交易等。
(二)氣候投融資的特點
首先是可持續發展。氣候投融資的核心目標是支持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投資和融資的項目必須符合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標準,以確保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改善社會影響等。其次是跨界。氣候投融資涵蓋了多個行業和領域。它可以應用于可再生能源、清潔技術、能源效率、碳市場、碳排放減少項目等領域。這意味著氣候投融資需要在不同領域中進行跨界合作和整合。再次是長期投資性。氣候變化是一個長期挑戰,因此,氣候投融資需要具備長期投資的特點。投資方和融資方通常需要考慮項目的長遠可持續性和經濟回報,而不僅是短期利益。然后是政策驅動的特點,政策和監管措施在氣候投融資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設立目標、提供財政激勵、制定法規等方式促進氣候友好型投資和融資。此外,還有創新金融工具的特點。為了支持氣候投融資,還出現了許多創新的金融工具,例如,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碳市場和碳交易等。這些工具的出現提供了更具透明度和可持續性的融資選擇。最后是風險管理的特點。氣候變化帶來了許多風險,如氣候災害、能源供應不穩定等,而氣候投融資還需要考慮和管理這些風險,以確保投資和融資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這些特點使得氣候投融資與傳統的投資和融資活動有所不同,需要考慮更多的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并與政府、社會和企業等各方進行合作和協調。
(三)氣候投融資的優勢
氣候投融資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需要人員結合實際進行分析。首先,能夠促進清潔能源和減排項目發展。氣候投融資為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提高和碳排放減少等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這些投資可以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并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其次,能推動技術創新和研發。氣候投融資為清潔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提供了資金和資源支持,這有助于推動技術進步,進而開發更高效、更環保的解決方案,以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此外,氣候投融資還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氣候投融資的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目標密切相關,投資和融資的項目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生態系統、提高社會福利等,有助于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目標,如減貧、健康和清潔能源等。最后,氣候投融資還能促進全球合作和政策變革,氣候投融資需要各方的合作,包括政府、投資機構、跨國公司和社會組織等。通過促進合作和知識共享,氣候投融資有助于推動政策變革和國際合作,以更好地應對全球氣候挑戰。氣候投資發展平臺如圖1所示。
二、氣候投融資發展存在的問題
盡管氣候投融資有著較大的潛力,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氣候投融資的落實。
(一)資金方面的問題
盡管氣候投融資規模在增加,但與實際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應對氣候變化還需要大量的資金,包括用于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改善、碳減排項目等。而現有的資金流向對實現全面的氣候變化應對仍然不足。
(二)高風險和不確定性
氣候投融資項目具有投資高風險性和不確定性,特別是氣候適應類項目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回報率不穩定且難測算等問題,加上政策的不確定性、市場風險以及技術和項目可行性挑戰還增加了投資和融資的風險,使得一些投資者和融資機構對參與氣候投融資持謹慎態度。
(三)缺乏一致的標準和指南
在氣候投融資領域,缺乏一致的標準和指南使項目評估變得困難。不同的標準和指南可能導致信息不對稱,就會增加投資者和融資機構的風險。
(四)技術不成熟
許多氣候友好型項目和清潔技術仍處于初級階段,技術成熟度不高。這就增加了對投資和融資方的風險,使得一些項目難以吸引資金支持。
(五)缺乏透明度和監管
氣候投融資領域需要更多的透明度和監管。目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和缺乏透明度,使得投資者和融資機構難以準確了解項目的環境和社會績效。同時,缺乏監管和合規性措施也可能導致投資和融資的風險和不當行為。
(六)區域差異和不平衡發展
氣候投融資的發展在不同地區存在著差異性和不平衡性。一些發達國家在氣候投融資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而一些發展中國家還面臨著資金缺口和技術轉移的挑戰,從而導致氣候投融資的發展不平衡,缺乏全球范圍內的合作和協調。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國際組織、投資者、融資機構和社會組織等。
三、氣候投融資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建議
(一)提供政策以及資金支持
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和實施支持氣候投融資的政策和激勵措施引導資金流向。其中包括提供財政激勵、稅收減免、補貼和優惠政策等,以鼓勵投資者和融資機構參與氣候友好型項目的融資。在資金方面,需要加大對氣候投融資的資金支持以解決資金缺口,政府部門可以提供財政激勵和補貼,鼓勵私人投資機構參與氣候友好型項目的融資。同時,國際金融組織和發達國家可以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二)指標體系規范的統一
建立一致的標準和指南,以提高透明度和降低信息不對稱。在此背景下,相關方可以共同制定和采用一致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標準,以便投資者和融資機構能夠更準確地評估和比較項目的可持續性和風險。此外,建立金融工具和市場,還需要創建專門的金融工具和市場有助于促進氣候投融資的發展。例如,設立綠色債券市場、可持續發展債券市場和碳交易市場等,為投資者提供更具可持續性和透明度的投資選擇。
(三)加強監管,保證資料透明度
建立更加透明和規范的氣候投融資市場是解決透明度和監管問題的關鍵。制定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和合規性要求,確保投資和融資的合法性和可持續性。同時,還要加強信息披露和報告要求,提高透明度,使投資者和融資機構能夠更好地了解項目的環境和社會績效。相關方可以制定相關的標準和指南,規范信息披露要求,確保投資和融資的合法性、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為了進一步保證融資作業的落實,需要提高風險管理和評估能力,加強風險管理和評估能力是確保氣候投融資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策略。投資者和融資機構需要具備對氣候風險的識別和管理能力,并采取風險管理措施,以確保投資和融資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此外,作業單位還需要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和氣候投融資的認識和理解,政府、教育機構和媒體可以加強宣傳和教育活動,提供相關信息和知識,促進公眾參與和支持。
(四)加強國際的合作和協調
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挑戰,需要各國之間的合作和資源調配。國際組織、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可以加強合作,共享經驗和知識,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加強相關單位的氣候投融資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氣候投融資需要各方的合作和協調,政府、國際組織、投資者和融資機構等應加強合作,推動全球范圍內的合作和協調。同時,還要建立合作機制和平臺,促進全球和區域之間的資源調配和技術轉移。
(五)提供技術支持
加大對清潔技術研發和創新的投資是解決技術不成熟問題的關鍵。政府可以提供研發資金和稅收減免,鼓勵企業和研究機構在清潔技術領域創新。同時,建立技術轉移機制,促進技術的跨地區和跨國界應用。而且在發展較為發達的地區也需要積極進行技術共享,以推進氣候投融資的整體發展。一方面,相關單位需要推進氣候投融資基礎平臺建設,根據氣候投融資試點的實踐和經驗,盡快制定實施氣候投融資系統性的技術和方法,推進基礎平臺建設。優先考慮制定計量氣候投融資的范圍和方法、計量并披露氣候投融資項目的氣候效益。另一方面,需要開發創新的氣候投融資工具和產品,這些工具和產品要體現氣候投融資的特點,確保投資獲得合理回報。例如,以實現減排量大小作為項目氣候投融資條件,降低對顛覆性減排技術風險管控要求,開發減排技術保險產品等,以及投資者合理分享基礎設施適應氣候變化投資帶來的長期效益和溢價的政策等。
四、地方實踐中的具體舉措
地方是落實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但是氣候資金需求和供給矛盾普遍突出,生態環境部等國家部委于2020年10月聯合制定印發《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大力推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地方試點,在綜合考慮申報地方工作基礎、實施意愿和推廣示范效果等因素的基礎上,并于2022年8月正式確定了23個地方入選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
浙江省麗水市作為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目前主要采取以下舉措:
一是構建氣候投融資政策體系。由于許多國家和地區推出了支持氣候投融資的政策和措施,而麗水市也不例外,先后印發了全省首個地方性碳匯方法學——《浙江省麗水市森林經營碳匯普惠方法學》《麗水市高質量綠色發展產業基金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浙江省麗水市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方案》《麗水市減緩和適應氣候項目遴選原則》《麗水市巨災保險工作實施方案》《浙江銀行業保險業支持麗水氣候投融資試點的指導意見》等相關綱領和政策文件。
二是構建氣候投融資服務體系。持續推進綠色支行、人才科技支行等氣候投融資特色機構建設,目前已建立了特色金融機構47家,這些機構對麗水市9個縣域實現全覆蓋,其中包括全國范圍內首次將林業碳匯交易引入“零碳”金融網點建設,已建成“零碳”金融6家。建設麗水市氣候投融資數智服務平臺,首創企業碳效分類等級融資情況可視化駕駛艙,便利氣候投融資項目和氣候友好型企業高效、精準獲取金融服務,對全市1090家規上工業企業融資情況實現全覆蓋動態監測。
三是構建氣候投融資產品體系。自啟動全國首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以來,麗水市以林權抵押貸款全國試點示范為切入點,陸續首創推出“兩山貸”“生態貸”等綠色金融產品,打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的“金鑰匙”,并在全國首創“碳普惠+生態信用”體系、林業碳匯“未來收益權+保險單”質押貸款等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以“企業碳效碼”評定為導向實現差異化綠色信貸政策,倒逼激勵高碳排放產業低碳化轉型和重點產業改造,至2022年12月末全市發放“浙麗碳效貸”16.89億元。截至2023年3月末,麗水市綠色信貸余額553.12億元,同比增長80.80%,其中氣候投融資余額480.16億元,占綠色信貸余額的86.81%,不良貸款率僅0.25%。同時,還落地浙江省首批巨災保險試點,制定“山區版”巨災保險承保合同,簽訂巨災保險試點方案,提供保額1.75億元,繼續開展農產品氣象指數保險,實現政策性水稻安全成本保險財政補貼全覆蓋。截至2023年2月,麗水2023年度綠色保險保費收入0.45億元,提供風險保障207.16億元。
四是構建氣候投融資創新體系和評價體系。首創氣候投融資聯合創新實驗室,組建麗水銀行業保險業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初步構建金融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指標體系,依據銀行機構金融服務情況評定“金融質量碼”,定期評估機構碳達峰碳中和金融服務質效。
五、結語
現階段,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氣候投融資主要是在支持氣候變化相關項目和行業的活動,有助于推動政策變革和國際合作,更好地應對全球氣候挑戰,但也還需要相關人員結合實際發展的需要推進投資的落實,并且通過技術支持、政策支持以及經濟支持等手段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曉潔,嚴碧璐. 廣碳所肖斯銳:推動“一帶一路”自愿減排項目合作是我國推動氣候投融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外延[N]. 21世紀經濟報道,2023-02-27(016).
[2]吳怡,朱祥杰,劉迪,等.氣候投融資加速發展新生態研究[J].中國環境管理,2023,15(01):74-83.
[3]陳志祥,李全偉,吳迪,等.基于碳市場的氣候投融資體系建設[J].中國環保產業,2022(12):29-32.
[4]張君臣.推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試點的經驗與啟示——以青島西海岸新區為例[J].中華環境,2022(09):47-49.
[5]張蕊.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地方“氣候投融資試點”應構建五大模塊[N]. 每日經濟新聞,2022-08-1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