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為應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和軍隊國防建設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我國《退役軍人保障法》于2021年1月1日頒布實行。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建設完善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切實維護軍人軍屬的合法權益,使大眾明白擁軍護軍的重要意義,使軍人在社會生活中獲得足夠的尊重與理解。所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切實辦好落實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的指示和十九大精神,重點關注退役軍人權益保障的實踐情況與制度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安徽省退役軍人保障的生活保障、就業安置、教育培訓和撫恤優待等制度建設與實踐情況進行調研,針對新時期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的實現路徑展開研究,為更好推進我國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工作提出建議。
[關鍵詞]退役軍人;權益保障;調研
引言
作為國家國防的重要核心武裝力量,我國軍人在服役期間為國家的國防安全和保障群眾的安居樂業貢獻了應盡的力量,使軍人在社會生活中獲得足夠的尊重,軍人也是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在軍人退役后,國家依然應當保障其合法權益,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1]保障退役軍人權益是我國始終貫徹落實的基本政策制度,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退役軍人權益的保障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退役軍人管理與服務工作作出過重要指示,對新時代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工作實行提供了根本遵循。[2]在對當下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制度實踐情況調研的背景下,如何借鑒總結經驗從而完善發展新時期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制度體系建設是本文研究的關鍵問題。
一、安徽省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制度實施的現狀
近年來,安徽省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關于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結合本省發展實際以及改革發展的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編制了《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工作方案》,對全省退役軍人權益管理保障工作進行了系統規劃。在《工作方案》中強調新時代退役軍人管理與服務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軍隊建設的要求也同樣需要堅持,在實踐工作中時刻牢記以退役軍人合法權益為中心,堅持結合地方特色進行創新,同時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發展本省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工作。[3]
2021年,安徽省已經做到將全部的退役軍人黨員編入基層的黨支部,同時符合退役安置條件的軍人做到能安置盡安置,并實現全覆蓋各類就業教育培訓做到當年退役軍人可以自愿參加學習。給本省退役軍人提供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的醫療保險,為有住房困難情況的退役軍人家庭提供各種住房保障。在公共服務場所方面,退役軍人優先的窗口設置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同時退役軍人持優待卡享受相關優待項目達到五十多個。[4]基本實現了對退役軍人中有生活困難的家庭對口幫扶達到全覆蓋,在全省五級退役軍人服務管理保障部門實現全面布置,在省市縣鄉村全面覆蓋。圍繞健全退役軍人教育管理機制、退役軍人責任感與榮譽感增強、退役軍人就業安置工作完善、退役軍人優撫保障水平提高和退役軍人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和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基礎夯實等六個方面,完成布置二十多條重點工作任務,設計了十一個專項項目,對退役軍人有關權益保障、思想教育、安置轉業、創業創新、教育輔導、休假服務、擁軍優屬、榮譽紀念、撫恤優待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重點安排督促;同時在退役軍人權益保障服務管理工作之中重視強化組織領導和隊伍建設,嚴格落實管理規范和資金保障問題。
另外,安徽省貫徹落實《關于加強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工作的意見》。該《意見》由我國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二十多個相關部門發布,并對新發布的《退役軍人權益保障法》在本省工作實踐情況中的貫徹問題,參考江浙長三角地區周邊省市對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工作方面的先進的經驗與做法,制定了安徽省的《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實施意見》。[5]《實施意見》的制定是以人為本的中心發展思想,力求做好本省退役軍人權益保障服務工作,并在實踐工作中體現安徽省的創新特色。
退役軍人事務部的《意見》的聯合發布部門只有二十家,而安徽省《實施意見》的聯合發布部門為三十六家,其中新加入了解放軍聯勤保障中心、安徽省委組織部和醫保局等單位部門,對貫徹落實退役軍人權益保障的工作覆蓋面有了明顯豐富與擴展。安徽省對退役軍人優待目錄清單內容進行了豐富,《意見》的基本優待目錄清單只有一百一十六條,而安徽省的《實施意見》在其基礎上增加到三百一十條優待目錄清單,其增幅比例達到百分之一百七十六;同時,安徽省的《實施意見》比《意見》在基本優待目錄清單上的原有條款進行了細化,充實了原有內容并且更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懸掛光榮牌政策中創設性增加“六個一”活動;在對立功現役軍人家庭執行報喜政策時對現役軍人受獎立功情況增加地方獎勵;在國家自然景區如黃山景區對退役軍人提供門票減免和免費導游講解;在對實施優待的退役軍人在優先購買火車等交通運輸票政策中增加軍人專用等候區。
安徽省在貫徹落實《退役軍人保障法》中的實施參戰退役軍人建立特別優待制度,強調對參戰退役軍人的特別凸顯,面向社會積極弘揚參戰退役軍人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積極引導社會對參戰退役軍人權益保障的良好社會風尚;特別明確單獨列出參戰退役軍人特別優待內容,同時專門列出參戰退役軍人優待目錄清單在退役軍人優待目錄清單中,在《退役軍人保障法》的依照下明確參戰退役軍人的專門優待事項。
安徽省在部分退役軍人優待政策中實現了地區創新,新增的優待政策具有地方特色,例如平時二等功或戰時三等功以上的現役及退役軍人和烈士會在當地展覽館進行入展宣傳,加入地方榮譽墻和光榮榜;地區醫院會和部隊醫院定期開展醫療巡診,對有困難的退役軍人或重點幫撫對象提供體檢、診療和送藥服務;殘疾軍人滿足社會殘疾人應有優待幫扶政策,對退役軍人在優惠項目中還提供相應補貼;重點退役軍人優撫對象可以享有數字電視收視維護費和終端機購買價格減免百分之五十的優惠;節假日各地定期組織在當地影劇院免費播放愛國主義擁軍宣傳教育片,將參戰退役軍人和軍屬烈屬等納入免費享受室內公共交通乘坐服務。
二、安徽省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制度實施的不足
(一)退役軍人職業預期和權益還需強化
軍人本身對社會職業的把握程度較低,公平法治社會中公民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的結果基本都能有合理的預期。但由于軍隊組織的特殊性,我國軍人對未來退役后的職業規劃把握度低,退役軍人時常會處于一種不可預期狀態,對是否因事轉業、何時轉業等問題沒有確定的把握和預期,這就需要地方退役軍人管理與服務部門提供相關問題的指導與教育。安徽省在這方面積極引導軍人開展職業預期性培訓還存在空缺,對服役年限和退役條件等方面的規定還需要進行具體細化,增強其測操作性;其次是地方退役軍人權益救濟保障機制不足,退役軍人行使申訴和控告權后如何避免報復等無具體規定,導致救濟權利無法真正落實,影響退役軍人思想穩定,可能會導致社會惡性事件的發生。
(二)退役軍人收入水平和住房條件仍需提高
與地方收入水平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依照現役軍官和士兵服役法規相關條文,軍隊收入津貼和補貼會隨國民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整,但是這些規定只是原則性的,不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軍人無法享有國家公務人員關于加班和補休的工資補貼,這導致地方同類人員的收入水平超過軍人的收入水平,造成收入差距低于地方水平比例;同時,雖然相關法規明確規定未隨軍家屬在分配住房方面應當享有雙職工的待遇,但安徽部分地區不予落實導致軍屬出現住房困難的問題,人均居住面積遠低于國家同期公布的城鎮居民人均居住水平。
(三)退役軍人安置和家庭建設問題仍需改進
安徽省的退役軍人安置問題一直長期困擾。由于軍隊人員具有流動性大的特點,退役軍人退役后的就業安置工作還是有困難,一些地方并沒有足夠的轉業崗位,或者一些退役軍人管理服務部門負責安置專業干部的態度不夠積極,使得退役軍人安置專業以及相關教育培訓工作無法按期保質完成,造成了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軍人為國服役獻身國防的熱情。[6]同時,軍屬的就業安置問題也同樣難以解決,經常出現軍屬待業和退役軍人兩地分居的情況,影響退役軍人的家庭生活。另外,退役軍人子女的教育也沒有相應優待與優惠政策,難以保證退役軍人子女所入學校的質量,耽誤下一代的素質發展。
三、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制度完善的建議
在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工作中,對退役軍人的就業安置需要給予特別關注,需要依照《退役軍人權益保障法》的相關規定積極穩妥開展各項退役的安置保障工作。對退役安置的相關保障體系應該建立起成熟的實施程序,并且對因公務致殘的退役軍人給予特別優待。[7]退役軍人應當不受任何現狀自主選擇安置地點,只要到當地的退役軍人管理服務部門做好備案,積極推動實現地方政府推薦就業與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國家應當為退役軍人發放適當足夠的退役補償金,同時完善在教育、醫療、住房和保險相關方面的特別優惠保障政策;對于住房,應在退役軍人支付首付后,地方退役軍人管理服務部門可以向銀行提供擔保,以此來保障退役軍人住房方面的需求。在退役前后規定時間內,退役軍人管理服務部門應當及時完成對退役軍人的就業教育培訓,保障退役軍人在退役后能夠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有助于其退役后的社會生活;提供一些稅收和職業教育培訓的優惠措施,保障退役軍人是社會生活必需品;當地退役軍人權益保障管理與服務部門應當積極定期組織退役軍人互助聚會,為退役軍人之間聯誼和交流退役后就業機會提供平臺,還應當注重退役軍人的心理疏導。
四、結語
退役軍人的管理與服務事務涉及到五千多萬退役軍人的切身利益保障,事關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穩定,也關系到軍隊國防現代化改革的落實。2021年1月1日我國《退役軍人保障法》開始正式實行,該法將原本模糊分散的散見于不同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進行總結凝練,對退役軍人的轉業接收、安置工作、教育培訓等方面的規定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梳理,為我國地方開展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工作打下了堅實的法律制度基礎,充分體現了我國對退役軍人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高度重視。該法是確保退役軍人保障實施的根本依照,為切實維護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赫子藝.新時代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工作的基本目標與實現路徑研究[J].中國軍轉民,2022(12):45-46.
[2]李衛海,王金虎.新時代退役軍人權益保障制度的完善思考[J].法學雜志,2021,42(07):112-123.
[3]周悅,崔煒.退役軍人嵌入基層社會治理的路徑探析[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21,23(02):77-86.
[4]鄭功成.退役軍人保障立法的基本思路與關鍵問題[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0(11):44-49.
[5]王沙騁,祝小茜,張藝博.退役軍人權益保障:經驗、問題與對策[J].中國軟科學,2020(07):16-25.
[6]孫嘉悅.構建新時代退役軍人權益保障法規體系的幾點思考[J].國防,2019(11):84-87.
[7]張鵬程.憲法視野下退役軍人權益保障路徑探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1):232-233.
基金項目:青海民族大學研究生創新項目,項目名稱:退役軍人權益保障的調研與思考——以A省為例(項目編號:04M2022078)
作者簡介:張軍威(1993.8-),男,漢族,安徽合肥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