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驕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雙碳”戰略概念,分析目前行業在發展中所面臨的經濟轉型機遇。在我國現有的金融結構中,商業銀行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資金需求、政策支持以及業務轉型等方面都迎來了更大的機遇。但是,長期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部分商業銀行對綠色金融概念理解不全面。在經營過程中經常會面臨一些運營風險,現有的產品與服務模式比較單一,環境信息披露不及時,這也導致商業銀行在未來發展中遇到更大的挑戰。基于“雙碳”戰略下,針對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挑戰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雙碳”;商業銀行;機遇;挑戰
DOI:10.12433/zgkjtz.20232121
隨著“雙碳”戰略的全面實施,我國經濟在發展中,迎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在目前所涉及的金融領域中,商業銀行雖然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前景,但同時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針對這種現象,商業銀行需要對現有的發展策略作出調整,更好地應對“雙碳”戰略所帶來的挑戰,從而促進“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實現。
一、“雙碳”概念分析
“雙碳”主要指的是“碳中和”與“碳達峰”,該政策的全面實施,是降低全球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徑,實現對全球氣候的有效治理,與其他國家之間更好地進行綠色金融溝通與交流。要想促進“雙碳”目標的實現,就必須對經濟低碳轉型工作高度重視。
基于能源角度分析,煤炭石化能源無論是在生產、投資還是在消費等方面,都呈現出逐漸下降的現象。實現對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的充分使用,同時將低碳技術應用其中,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對于我國交通行業而言,應加強對新能源動力交通工具的研發工作,在降低排放量時,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屬于重要的途徑。而在經濟結構轉型中,低碳技術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現有的新能源技術不斷創新,有利于提升能源儲備,同時促進轉化效率不斷提升。在減排工作中,金融行業也提供了關鍵的服務,發放一定額度的綠色信貸基金,加大綠色產業發展投資力度。
二、“雙碳”戰略下商業銀行面臨的機遇
要想促進“雙碳”目標的實現,整個過程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而商業銀行作為目前主要的信貸服務主體,在未來發展中迎來更大的機遇,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資金需求方面迎來的機遇
我國明確指出,保障“雙碳”目標的實現,在2020~
2050年,大約需要投入100~140萬億元的資金,每年的資金需求大約在三萬億元,尤其是對于新能源、工業以及交通行業而言,在未來也迎來更多的投資機遇。而要想滿足資金使用需求,碳減排主體需要在金融市場中籌集資金。但是,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我國所面臨的市場資金中,隨著資金需求的不斷增加,使得商業銀行面向綠色信貸的方向不斷發展,在金融業務方面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政策支持方面迎來的機遇
我國從監督管理、產業發展以及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了相應的政策支持。特別是從金融支持方面來看,制定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指導意見》以及《關于開展銀行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通知》等相關政策。隨著政策的全面實施,推動商業銀行參與到多元化的綠色金融市場中,并且形成了基本的框架政策。例如,減少綠色資金風險權重以及碳排放權等環境權益成了抵質押品,有效減少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業務成本投入,能更好地承擔金融風險,使我國綠色金融業務在未來實現更加長遠穩定發展。同時,在這種環境下,監管部門制定了更加合理的綠色金融標準,通過各項政策激勵作用的充分發揮,促進金融市場實現快速發展,將商業銀行與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而城市銀行在其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新型的綠色金融發展
局面。
(三)業務轉型方面迎來的機遇
在促進“雙碳”目標實現的階段中,商業銀行在綠色轉型方面迎來了更大的機遇,推動我國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為自身差異化經營奠定了基礎條件。在業務轉型方面,所面臨的發展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推動綠色投資銀行業務發展,創新與改革現有的技術,形成創新項目,在此基礎上加強對低碳項目全產業鏈業務的開發工作,使得各項股權投資以及科技創新基金業務等順利開展;第二,在碳交易市場中,鼓勵商業銀行積極參與其中,特別是隨著《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的全面實施,全國范圍內的碳交易市場穩定運營,并且涉及較多的行業領域,如今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碳交易市場。以碳金融為核心,商業銀行開展業務創新工作,主要包含結算、資金管理以及證券化等業務工作,在碳金融市場價格機制明確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為金融市場交易主體以及平臺機構等提供了形式多樣的碳金融
服務。
三、“雙碳”戰略下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
(一)對綠色金融認識不夠全面
對于綠色金融而言,主要是對金融資金配置特點充分利用,在此基礎上對我國所面臨的環境污染以及全球變暖等問題合理解決。商業銀行在開展各項經營活動時,具有一定的盈利性特點,這與綠色金融工具準公共物品特點之間存在矛盾。另外,對于不同區域而言,商業銀行在發展上呈現出明顯的不平衡性,在業務規模以及業務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差異,導致參與綠色金融領域時往往內在動力不足,對綠色金融認識不夠全面,參與主動性有待提升。
(二)面臨較大的運營風險問題
在“雙碳”目標實現的初期階段,對于工業、能源以及交通等領域而言,通常面臨著較大的減排壓力,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投入較多的成本,特別是在企業轉型方面面臨著較大的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存量信貸資金風險發生概率。以上行業都屬于銀行非常重要的客戶主體,當面臨資金方面所帶來的壓力時,商業銀行需要對風險準確評估,同時重新審視。在對低碳產業鏈以及綠色技術使用過程中,一般會受到法律方面的限制,面臨一定的市場風險與技術風險,導致在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時,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在推動商業銀行實施綠色金融業務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監管政策。
(三)現有的低碳產品與服務模式比較單一
目前,商業銀行現有的低碳金融產品在結構上呈現出明顯的單一性,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綠色信貸或項目金融。在面對新型的低碳行業主體抵押品不足的問題時,雖然部分商業銀行加強了對中小企業碳金融產品的開發工作,但是在產品結構上仍然比較單一,從整體角度上來看,在市場中的覆蓋率較低。例如,從低碳信用卡以及單株碳匯來說,仍然存在一定的空白現象。在碳金融市場發展中,服務方面參與其中的程度不夠,存在明顯的同質化問題。
(四)環境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
結合實踐結果來看,我國商業銀行要想最大限度提升核心競爭力,環境信息披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解決綠色金融項目在技術方面所面臨的復雜問題,縮短運營周期,提升政策確定性,保障信息之間的對稱性,實現對投融資資金方面的有效配置。然而,從商業銀行環境信息披露方面來看,所存在的基礎差異較大,在處理環境風險問題時,其量化能力較低,缺少統一化的披露信息規范準則,導致商業銀行在開展綠色投資活動時,經常會面臨信息不對稱問題,無法實現對資金方面的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運營風險發生概率。
四、基于“雙碳”戰略下商業銀行應對策略
(一)實現對綠色金融的全面認知
基于“雙碳”戰略下,商業銀行要想實現更加長遠穩定的發展,首先應提升對綠色金融的深刻認識,具體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提升聚焦碳金融業務領域,在此基礎上降低綠色信貸存量風險發生概率,優化與完善現有的信貸結構,在對增量不斷拓展過程中,應對碳金融中的減排與增匯內容高度重視,通常主要涉及新能源、綠色交通以及綠色建筑等,對綠色發展以及減排影響較大的行業等,應提供足夠的支持力度,促進我國傳統高碳行業實現更快的轉型與發展,在零碳示范產業園區建設過程中,應加大一定的支持力度。
第二,加強綠色金融業務考核激勵,將綠色金融考核列入績效考核體系中,通過這種方式提升綠色金融業務資金的傾斜程度,對綠色授信政策起到一定的完善作用,不斷拓展綠色專項信貸規模。應增加現有綠色支行的數量,使綠色金融業務規模實現拓展。
第三,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員專業性與素質水平,開展嚴格的培訓教育活動,主要加強對綠色金融業務能力方面的培養,鼓勵所有人員積極參與到其中,通過學習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綠色金融業務拓展能力,在面對各類風險問題時,提升判斷與分辨能力。
(二)積極應對綠色金融風險
商業銀行在“雙碳”戰略下,應提升自身對綠色金融風險的應對能力,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構建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將環境風險與氣候風險融入其中。在面對各項風險時,應提升提前預判的能力,站在新角度上,對產業主體綠色低碳轉型中所面臨的風險問題進行分析,并開展合理的量化評估工作,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實現對氣候風險以及環境風險的有效控制,不僅可以實現信用風險與操作風險的有效控制,同時還能最大限度提升綠色金融風險管理水平。
第二,有效調整各項業務。不斷拓展目前綠色信貸范圍,使綠色信貸規模得到明顯增加,通過采取多樣化的形式,促進技術創新與升級,有效減少碳排放量,實現技術方面的有效創新。
第三,在面對各類信用主體時,應對環境氣候方面做出綜合性的評價工作,使綠色信息得到有效披露,對企業所涉及的環境信用準確評價,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
第四,構建先進的大數據平臺。如今,在新形勢下,信息技術在各個行業中實現了廣泛的應用,對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雙碳”戰略下,商業銀行也應對信息技術使用引起高度重視,全面整合社會資源,構建先進的環境氣候大數據平臺,通過對平臺的合理使用,對碳排放數據信息整合,并開展嚴格的數據分析工作,最終實現綠色信息的有效共享,減少綠色金融交易成本的投入,同時降低風險發生概率。
(三)實現多元化產品與創新服務
第一,對抵押品開展創新工作,保障類型多樣性,對多種因素充分考慮,并融入合格抵押品篩選范圍中。第二,創新與完善中間業務,對低碳信用卡、國際碳保理、碳交易財務顧問以及碳排放權掛鉤的理財業務開發。第三,促進綠色債權以及ESG投資基金等業務順利開展,加強對綠色普惠金融產品的研究力度;第四,加強投行思維服務創新工作,將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之間有效融合,在此基礎上形成聯動式的服務模式,為低碳創新型企業與低碳科技型企業提供服務。在前期階段,當參與到股權投資中時,可以采取股權投資與風險投資等方式進行,在中期與后期等環節后,為上市或者后期發展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務工作。
(四)提升環境信息披露程度
商業銀行應主動披露環境信息,具體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完成:第一,提升環境信息披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繼續采取傳統的方式,例如,通過年報、中報或者媒體等多種方式,對所涉及的環境信息進行披露,同時保障環境氣候變化相關數據的公開性;第二,提升信息披露的溝通與合作。商業銀行應主動加強與監管部門、協會以及金融機構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開展環境氣候融資、環境信用修復、碳金融產品開發以及信息披露的行業標準等領域合作,嚴格參照“負責銀行原則”中的相關要求,充分激發出建設能力與整個行業的影響程度,主動參與到國際合作中,促進綠色金融得到快速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雙碳”戰略實施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獲取了良好的發展前景,但同時迎來了更大的挑戰。商業銀行應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加強對綠色金融的理解程度,更好地應對運營風險,對現有的低碳產品優化與完善,保證在服務模式上可以滿足一定的多樣性,實現對環境信息的有效披露,對目前業務經營中所面臨的問題有效解決,更好地滿足“雙碳”戰略實施要求,實現經濟高效轉型,從而促進企業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棟,王美玲.試論商業銀行在銀行卡盜刷案件中的舉證責任與應對措施——由最高人民法院第169號指導案例引發的思考[J].中國信用卡,2019,502(02):75.
[2]金旭君,沈葉紅,陸思怡.商業銀行數據資產管理能力實證比較[J].國際金融,2018(02):31-33.
[3]吳雋豪.商業銀行怎樣實現高質量數字人民幣業務發展[J].現代商業銀行,2019(05):10-12.
[4]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的影響及風險防范研究[J]. 東北財經大學,2019(02):36-38.
[5]商業銀行經營運行投行業務發展問題研究[C].//對接京津——借勢京津協同融合論文集,2018,42(24):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