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俊杰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要求嚴謹準確的學科。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學生在這一階段身心快速發展,思維逐漸開展,各種才能逐漸形成。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靈活采用各種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重視課本,夯實基礎
常說“以本為本”,課本是學習的根本。新課時,學生大多樂于探索每一個數學未解之謎,復習時更要回歸課本,回顧例題喚醒記憶,梳理每個知識點的前因后果,讓知識成串成片。這里推薦一個好的方法:畫思維導圖,讓學生心中的知識點逐步內化成體系。
另外,加強對每一章節課后練習題的鞏固。課后習題都是緊扣課標的經典練習,可以采用同桌之間互提互問,教師提問搶答的形式,對易錯題型與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分析錯因對癥下藥,保證會做的不錯。
二、精準計算,熟能生巧
小學階段數學的計算能力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導致學生計算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概念不清,基本的口算不熟,運算法則用錯……有的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寫作業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學生一見到大數據,心里就急躁,不能仔細審題;有的學生一見難題,就產生畏懼情緒……
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引導學生樂于計算,努力做到對且快。其次,還要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針對小學生只喜歡做簡單題,不愿意做或做不對稍微復雜題的情況,要善于發現其計算思維的特點,在練習中培養學生細心推敲的習慣,如:獨立完成,不輕易向別人求證得數是否正確,使學生逐步養成自覺檢查驗算的好習慣。最后,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規范化。部分學生出現不規范的數字書寫情況:0寫成6, 4寫成9等等。教師要以身作則,認真板書,示范展示清晰的運算思路,重點突出,學生才能在做題時更加規范。當然,精準計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有耐心與恒心,堅持不懈。
三、持之以恒,養成習慣
認真讀題是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仔細審題,切勿篡改題意,低年級可以采用小聲讀出的方式,高年級則改為默讀,邊讀邊圈畫出重點。解決時想一想這樣列式的依據是什么,為什么這樣算,切忌答非所問。鼓勵學生盡量筆算,雖然口算比較快捷但易出錯。整張試卷完成后,還要檢查一下,是否有漏寫的題目,單位和答案有沒有填全寫齊等。
總之,小學數學學習就是要重視課本,夯實基礎;精準計算,熟能生巧;持之以恒,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