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曉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應該展開綜合性學習,也就是以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點,加強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融合,多學科的融合教學可以使學生獲得綜合性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科融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科內容互相滲透,培養學生綜合性思維,加強各學科知識的銜接。
一、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融合教學的可行性與優勢
語文教材中文章的人文性、思想性和藝術性,與道德與法治、音樂、美術等學科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多學科融合教學可以打破學科間的界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并讓學生體驗知識之間的聯系。
二、小學語文與其他學科存在的具體聯系
(一)語文學科與德育的融合
小學語文課程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語文教材蘊含豐富的德育價值,在教學中重視語文學科與德育學科的融合,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例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和《黃繼光》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學到古詩《望天門山》和《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在學習《囊螢夜讀》和《鐵杵成針》時,讓學生學習勤奮刻苦、持之以恒的品質;在學習《巨人的花園》時,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分享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將語文教學與德育結合,重視語文學科對學生思想道德的熏陶作用。
(二)語文學科與美術學科的融合
語文學科與美術教學融合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讓課堂更豐富、有趣。比如《火燒云》一課,火燒云綺麗多變,讓學生通過繪畫來體會、想象,可以讓這一課更加生動。
通過語文與美術的融合教學,為學生營造一種詩畫合一的氛圍,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美的插圖,尤其是在詩歌的學習上,利用插圖理解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或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為《惠崇春江晚景》《暮江吟》之類古詩畫插圖,將語文的抽象性與美術的直觀形象性相結合,加強對詩文的理解的同時提升學生藝術審美能力。
(三)語文學科與音樂學科的融合
音樂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將其帶入到語文課堂,可以創設出愉悅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語文與音樂融合的魅力,比如用一曲音樂導入新課,營造氛圍。在學習古詩《游子吟》時,先播放一首《燭光里的媽媽》《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之類的歌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情境中。在朗誦的時候,配上一段音樂,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少年中國說》配上音樂的朗誦更顯氣勢、激蕩內心。學習《七律·長征》時,《長征》這首歌曲的播放可以讓學生感受紅軍的樂觀堅定,以及他們身上的革命精神,幫助學生理解詩文。
(四)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
語文學科與一些看起來并無關系的學科也是可以相融合的。語文與英語學科在教學內容上差異很大,但在方法上是相通的,而且可以借鑒英語課堂的情景式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數學學科與語文學科在思維和呈現方式上不同,但依然存在聯系,比如《曹沖稱象》的故事利用的便是數學中的“等量代換”,說明文中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也需要用數學概念進行理解。而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利用更可以為語文課堂提供寶貴的教學資源,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將我們難以描繪的景象呈現給學生,還可以讓學生在精彩的互動游戲中掌握知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科之間的聯系越發緊密,學科融合乃大勢所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不斷嘗試、大膽創新,實現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教學,使得各學科之間的知識銜接起來,有助于構建更加高效的課堂,實現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同時構建更加全面的語文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