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攻關
題目一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論衡·書解》中有這樣一句話:“人有所優,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意思是說:人有某種長處,一定有某種短處;精于某一事務,一定在另外的事務上顯得笨拙。
對此,有人認同,有人覺得沒有道理,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要求:(1)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解析
這是一道充滿辯證思維的材料作文,寫作者對所給的兩種說法,可以贊同其中某一個方面,也可以將二者綜合起來分析,進而發表和亮明自己所持的觀點,并用典范的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展開有理有據、縱橫捭闔的闡釋、論證。
贊同“人有所優,固有所劣”的主張。正所謂人無完人,術業有專攻,既然在某一方面、某一領域有所成就,就不可避免地在其他方面知之甚少,畢竟,人的特長、興趣、天賦、愛好、時間、精力等有不同、有側重、有所限定。
支持“人有所工,固有所拙”的看法,這方面的典型事例也不勝枚舉。
闡述“人有所優,未必有所劣;人有所工,不一定就有所拙”的見解,即論證的的確確有德智體美勞等多元發展的“復合型”“多面手”的人才,如有些自然科學家既在專業上出類拔萃,又在文學、詩歌、書法等方面成績斐然,令人贊嘆。如毛澤東、錢學森、牛頓、居里夫人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示范
自知者強,發揮優勢,必先全面認識自己。你可以瘦,但不能弱;你可能力量真的不是很大,但有個詞叫全力以赴;也許你的光芒很小,但你可以做自己最棒的太陽。我們本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遮掩甚至縮小自己的缺點,從而不斷完善自己;但如果整天活在缺點中,只會適得其反。活在缺點中,只會讓你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抬不起頭,只能看到自己的種種不完美。但是,缺點依然存在,不完美依然存在,現實依舊沒有改變,并且不斷加深的自卑更會讓你不斷關注自己的缺點,你只會陷入一個又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所以,當你對自己的缺點感到自卑時,也應學會打敗自己的缺點,學會化缺點為優點。我想說,我們每個人都有所優之處,也會有所劣之處,這并非不完美,恰恰相反,這正是我們完美之處。就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萬物萬事都有兩面性,也和人之優劣有相似之處。
天有晨昏,人有優劣,我們所要做的,便是揚長避短,全面發展,成為比昨天更加優秀的自己。
(供稿:程立海)
題目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
請結合以上材料,以“守正與創新”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受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材料要求以“守正與創新”為主題發表思考和感受,因此,寫作的關鍵是弄清楚“守正”與“創新”之間的關系,而引用的習近平的話則簡明扼要地解說了“守正”與“創新”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基于這樣的理解,就要深入淺出地論證為什么“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以及只有“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重大命題。因此,在寫作時,應分以下幾步來審題、構思、立意和行文。
首先,準確界定“守正”的內涵。所謂“守正”,即恪守正道;“創新”,簡單來說,就是創立或創造新的,具體來看,就是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種產品、方法、元素、路徑、環境等等,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其次,論述“守正”與“創新”的關聯。從上述“守正”與“創新”的解說而言,守正是指恪守正道,胸懷正氣;創新是指勇于開拓,善于創造,懂得變通,推陳出新。可見,“守正”與“創新”,互補共生,辯證統一,相得益彰。守正是創新的根基、鋪墊,具有主導作用;創新則是守正的補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第三,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以古今中外富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名言、實例進行充分、深刻的論證,做到以理服人,能夠自圓其說即可。
示范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守正與創新相輔相成,體現了變與不變、繼承與發展、原則性與創造性的辯證統一。守正不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創新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只有在創新基礎上的守正,才不會故步自封,才能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只有在守正基礎上的創新,才不會偏離方向,才能根深葉茂、源遠流長。堅持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以守正為創新凝心鑄魂,以創新為守正注入活力,才能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
守正,方可創新。創新,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只會發源于守正的清泉,萌生于守正的土壤。從來就沒有什么空中樓閣式的創新,一蹴而飛身上天只存在神話故事里。齊白石之畫印書詩,人稱“四絕”,別具一格,然無一不因為學習與繼承前人。單以畫論,他受陳師曾影響,又吸取吳昌碩之長,還推崇徐渭、石濤等繪畫風格,也正是在這些尊重、欣賞、學習、提煉的基礎上,他最終創出了獨屬于自己的繪畫風格,形成了自己的繪畫理論。
(供稿:韓延明)
牛刀小試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現如今,進入網絡世界,在社會上發聲最多最積極的莫過于兩個群體,一個是“專家說”,一個是“網友說”。這兩“說”雖都是民意,但又各具特點,各有利弊。“專家說”為我們指點迷津,釋疑解惑,既提高了大眾的科學素養,又提供了可行的應對之策,但專家隊伍良莠不分、魚龍混雜,其權威性大大降低。“網友說”在輿論監督方面功不可沒,各地政府部門甚至國家機關都很注意傾聽“網友說”表達的民意,但“網友說”的質量與聲譽,也降低了“網友說”的力度和效果。
作為新時代青年,你對“網絡發聲”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引
從材料內容可以看出,“專家說”與“網友說”各有利弊,我們可以傾聽但不可全信。對于網絡信息,同學們應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正確的價值判斷,要有鮮明的是非觀念,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立意參考
1.無論是“專家說”,還是“網友說”,只要能推動社會前進,追求科學文明,就是有價值的;
2.在網絡大環境中,不管是面對“專家說”還是“網友說”,我們都要保持自己理性的思考和判斷,不盲目跟風;
3.要堅決杜絕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主觀臆斷,甚至受輿論影響而盲目“發聲”;
4.只有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聲”,才不會玷污“專家說”的威信與“網友說”的聲譽;
5.在“發聲”之前,至少給自己一定的思考時間,讓理性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