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A
是體育交流? ?更是文化交流
陳 城
2023年7月29日,成都大運會首金落定中國,來自成都體育學院的曹茂園在武術套路男子南拳比賽中不畏強手、勇奪桂冠。中國運動員勇奪大運首金,值得慶賀。在賽后的頒獎儀式上,有一個細節則充分體現了大運會與其他競技體育賽事的不同。大運會遵照運動賽事慣例,會在賽場升起金銀銅牌所在國家(地區)旗幟,但與其他賽事不同的是,升旗時并沒有奏響金牌獲得者所在國家的國歌,而是統一使用大體聯會歌。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淡化各國大學生之間的競爭色彩,更加凸顯大運會是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為世界各國年輕人交流互動搭建的大舞臺。曹茂園在頒獎儀式后,主動擁抱其他兩位獲獎運動員,也再度傳遞出主打“友誼”的大運特色。
武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令人欣喜的是,在大運會的武術賽場上,比賽選手來自世界各國,他們對武術的喜愛,還體現在他們的比賽服以及比賽配樂上。男子太極劍項目上,選手們的武術服裝均選擇了唐裝制式,或黑色素雅,或刺繡祥云、鳳凰等圖案,極具中國特色。當外國選手舞劍破風之時,現場播放的背景音樂也是國風十足。《茉莉花》《龍的傳人》《我愛你,中國》等國風歌曲,在城北體育館不斷回響。由此可見,中國文化已逐步走向世界,深入更多青年人心中。
(摘編自《光明日報》)
素材B
綠色大運 低碳生活
范佳元
成都大運會開幕式主場館——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猶如一只巨大的銀色“飛碟”停靠在東安湖寬闊的湖面之畔,與遠處的城市和雪山相映生輝。遠山綠水、城市人家,這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伴隨著開幕式的精彩留在人們心中。
無論是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新能源交通工具,還是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的體育場館,抑或是各項強化資源再利用的低碳運營舉措……成都大運會籌辦處處彰顯“綠色、智慧、活力、共享”的辦賽理念和“綠色、節儉、必須”的辦賽原則。
如果說,武侯祠、杜甫草堂是這座城市歷史和文化的印記,那么插上“綠色”的翅膀,一座充滿青春活力的公園城市便躍然呈現在世界面前。近年來,我國各類大型體育賽事踐行綠色低碳辦賽理念,成為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平臺和展示窗口。從長遠看,成都將綠色低碳貫穿體育賽事籌備、舉辦、賽后利用全過程,既是帶動體育消費、提升公共體育服務水平的惠民之舉,也勾勒出城市發展方式以及市民生活方式向綠色轉型的藍圖。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成都舉辦青春盛會,以踐行綠色低碳理念為抓手,為市民打造健康幸福的美好家園。
(摘編自《人民日報》)
【素材解讀】
大運會舉辦的意義和目的,始終在于加強全球青年的溝通與交流,并給大學生和年輕人搭建起展示自我的舞臺。比賽輸贏并非終極目標,感受舉辦城市的文化,感受舉辦城市所在國的文化,并與當地青年學子友好交流,在享受比賽中收獲友誼,才是真正踐行成都大運會的口號——“成就夢想”。
成都,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用一次綠色、低碳的大運會向世人展示了體育環保的意識是如何落實到日常生活細節中的,是感受城市魅力的最佳表現形式。這次大運會,既是提升城市文化的一次有效實踐,又是提升國民體育精神的一次嘗試,更是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最好佐證。
適用話題
文化、交流、平臺、窗口、中國魅力……
(供稿:龐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