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體現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立黨為公的本質要求,與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的內涵具有極高的契合度。本文結合馬克思經典著作,選取人的本質、人的自由、人的全面發展三個方面,探究了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的豐富內涵。在此基礎上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圍繞中國國情探究了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的當代價值。分析認為,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對豐富民生思想的理論內涵、對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經典著作;全面發展;政治自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切實踐活動都是在理論指導下開展的。在閱讀馬克思經典著作的過程中,對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展開深入探究,能夠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與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另外,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中,對人的本質、人的價值、人的自由、人的發展等展開了探討,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民本、民生思想有相似之處?;诖耍疡R克思關于人的思想與中國的現實國情相結合,一方面可以在實踐中發揮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指導作用,為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另一方面,還能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這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馬克思經典著作中關于人的思想的探討
(一)對于人的本質的辨析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被認為是馬克思唯物史觀創立的開端。在該著作中,馬克思分別提出了人的自然本質和社會本質,他認為“人是自然存在的物”,“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社會聯系”。另外,馬克思還將勞動當做人的本質,并提出生產勞動是“人之為人”的確證,是區分人與動物的重要依據。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明確指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編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兩人對唯物史觀的基本理論作出詳細的論述,這部著作中也更加系統地對人的本質進行了說明。馬克思和恩格斯分別從自然性、實踐性以及社會統一性這三個角度,對人的本質展開了辨析[1]。兩人認為:人的本質是現實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生產實踐活動造成的,這一論述表明馬克思對于人的本質的認識已經達到了成熟階段。馬克思經濟學著作《資本論》中,也處處體現著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的論述。例如,馬克思在該著作中提到:“人本身是他自己的物質生產的基礎。”這表明了人的自然性是為實踐性提供基礎的。
(二)對于人的自由的討論
1841年馬克思發表的政論性文章《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中,揭露了普魯士政府的腐朽與黑暗,并指出人民大眾擁有出版自由,有批評和監督政府的權利。這一時期馬克思對人的思想自由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次年馬克思所寫的《第六屆萊茵省議會的辯論》一文中,再次批判了自由不是某些人物、某些階級的特權,并強調法律是自由的根本保障。在《論猶太人問題》中,馬克思則從宗教信仰自由角度,對人的自由展開了新的討論。他認為只有消除了宗教自帶的狹隘性,才能真正實現人的解放和自由。
(三)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認識
1844年馬克思發表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一文中,直截了當地指明了宗教束縛并毒害人們的思想,必須要進行宗教改革,解放人的精神,這也是馬克思第一次在公共場合進行關于人的發展的討論。在深刻批判宗教的同時,馬克思還號召人們摒棄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實現人的真正解放。這篇文章的發表,對解放人的精神起到了重要影響,也豐富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涵。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首次提出了“異化勞動”的概念,并指出異化勞動會導致工人在勞動過程中喪失自主性,最終淪為資本家的生產工具?;诖耍R克思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即通過消滅異化勞動,讓工人重新獲得生產自主性,成為勞動主體,在創造價值的同時也能享受勞動的快樂,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首次正式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概念,并站在民族發展的角度,提出要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提升一個民族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就必須要消滅私有制[2]。在這一階段,馬克思對于人的社會屬性有了深刻的認識,“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正式形成。
二、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的當代價值
(一)理論價值
馬克思主義人學是一門內容豐富的完整學科,涵蓋了人的本質、人的發展、人的自由、人的價值等多方面內容。而馬克思主義人學是基于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建立起來的,從這一角度來說,探究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深層內涵,為我們研究馬克思主義人學提供了新的方向,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另外,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也有較高的契合度。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雖然也強調“以人為本”,但是對于“人”的概念作出了明確的說明。這里的“人”并不是抽象意義上的所有人,而是特指人民。所謂以人為本,就是所有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都要歸于人民的利益、滿足人民的訴求。通過探討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實民生思想的理論內涵。
(二)理念價值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也實現了從理論向實踐的發展,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這一思想在當代的典型應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切入點,馬克思主義人的思想的理念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明和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提及的“文明和諧”的社會,是一種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理想狀態。馬克思主義人學中,將“和諧”分為兩部分:一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人們要合理、適度地取用自然資源,尊重自然規律;二是人與社會的和諧,主張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財富的積累,國家要實行更多的惠民措施,讓人的權益得到保障、訴求得到滿足。由此可見,在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中,強調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文明、和諧的內涵有著高度契合。
2.自由民主
人的自由是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的基石。馬克思認為,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人,首先要實現意志自由。能夠在不受外界掣肘的前提下,按照自我的意愿進行各項活動、實現個體發展[3]。除此之外,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中還強調了人有表達訴求的自由、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正是以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中“人的自由”理論為基礎發展而來的。政治自由也是馬克思關于人的自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公民能夠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的必要前提。我國《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以法律為后盾確保公民政治自由的實現,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自由”的集中體現。從這一角度來看,馬克思關于人的自由思想,對當代民主自由社會的建設也有一定的價值。
3.誠信友善
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理論中,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任何人都無法孤立地存在于社會,不可避免地與社會上的其他人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聯系。而要想維系這種人際關系,就要求公民之間能夠做到互幫、互助、互諒、互信。基于馬克思主義發展而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繼承了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思想,并概括性地提出了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由此可見,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對于約束公民的道德行為、改善人際關系也有重要價值。
(三)戰略價值
1.在經濟維度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
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中,認為“改變一般人的本性,務必使他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倍脒_到這一效果,就必須提供配套的教育和訓練。馬克思的這一觀點在當代仍然有指導價值。我國現階段已經初步建成了終身教育體系,除了義務教育、高職和高等教育外,還會為社會人士提供各種各樣的培訓,確保人的知識能夠得到不斷地豐富、技能可以得到持續地提升,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除此之外,還要樹立開放和包容的心態,重視海外優秀人才的引進,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當優秀的、高端的專業人才達到一定數量后,還能引起質變,實現生產力的大幅度提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在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過程中,逐步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最終達到高水平的共同富裕[4]。
2.在政治維度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馬克思關于人的自由思想中,提出了“法典就是公民自由的圣經?!庇梅蓙硪幎?、保障公民的政治權利,這一觀念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重要價值。歷史也反復證明了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凡是民主法治遭到破壞的時代,公民的政治自由會受到限制,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也會舉步維艱甚至停滯不前;凡是民主法治得到很好保障的時代,公民會積極參與政治生活,政治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都會得到增強,從而推進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十八大以來,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和積極維護公民的政治自由。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蓖ㄟ^鼓勵更多的公民參與民主政治建設,才能讓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得以順利實施。在切實提高人民群眾政治覺悟、政治素養的基礎上,促進我國政治建設穩步推進。
3.在文化維度關注人的精神發展需求
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中,認為精神的解放和發展是實現個體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5]。以精神和思想的自由,最終實現人的自由,這在當代仍然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中國只用了不到四十年的時間,從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國一躍成為經濟總量位居全球第二的工業國。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如何滿足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國民的文化自信心。在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背后,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的戰略價值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
三、結語
馬克思經典著作中關于人的思想的研究涉及到人的本質、人的發展、人的利益、人的需求、人的權利等多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有著豐富的內涵,并且在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本文在閱讀馬克思經典著作的基礎上,著重選取了人的本質、人的自由、人的全面發展三個方面,對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展開了簡要分析。實踐表明,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馬克思關于人的思想也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等多個維度發揮了重要的思想引領和理論指導作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應當從馬克思經典著作中汲取營養成分,并且將理論內容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鄧姍.關于人的尊嚴的深切追問——讀韋漢吉博士《馬克思尊嚴思想研究》[J].新聞愛好者,2020(10):218-219.
[2]唐任伍.“以人民為中心”民生發展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淵源[J].學術前沿,2018(24):10-13.
[3]羅瑋,謝熠,羅教講.論資本主義發展與危機中的信任與信用——基于馬克思經典著作的分析[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9(6):12-13.
[4]周嘉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的四維視角[J].求索,2021(1):30-37.
[5]韓喜平,劉雷.讓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成為掌握看家本領的習慣與追求[J].2021(4):5-7.
作者簡介:李文萱(1996.6-),女,土家族,湖南張家界人,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