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倩
數形結合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學習與解題方法,它貫穿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利用數形結合,使數學教學更具生命力,使小學數學教學更加有效。
1 運用數形結合,創設有效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過:“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的發展?!痹谛祵W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數學教材里的圖,如平移、旋轉、對稱等圖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在教學“分數”部分時,筆者設計了“知識樂園”環節,用學生喜歡的卡通動畫,以及生動形象的謎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生答對后,順其自然地導出課題“認識分數”。筆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專注力迅速聚集在“知識樂園”游戲中,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使他們主動探索,學習新知。
2 先學后導,讓數形結合更有效
學貴有疑。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只有在真正理解之后,才會有解惑的輕松之感。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通過共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為此,在進行分數的學習時,筆者運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在“知識樂園”環節,從易到難,由淺入深,逐層深入地讓學生觀看直觀的學習資料,啟發他們發現疑惑,提出問題,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課件出示兩只小兔子和一根胡蘿卜,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將胡蘿卜分給小兔子,引導學生思考:只有一根胡蘿卜,要分給兩個小兔子,該怎么辦呢?隨之“一半”的答案便產生了,讓學生說說各自的想法,把一根胡蘿卜平均分成兩份,一份就是半塊?那半塊是多少的呢?經過動態展示比較平均分與不平均分的“一半”胡蘿卜,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平均分,在此基礎上,介紹二分之一的意義,從而引出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3 動手操作,加深數形結合印象
數形結合教學中,如果讓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使教學更加深入,加深學生的印象。筆者在教學中設計了“折紙”游戲環節,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折紙來完成難點的學習,如在分數部分的學習中,用折紙游戲理解“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在“折一折”的折紙游戲中,學生在玩中發現問題,并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與此同時,筆者還設置了“猜猜猜”的小游戲,讓學生在玩中體驗和運用數學知識。
3.1動手操作,強化理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實踐:“同學們,你能繼續折出這個圖形嗎?“引發學生的求知欲,逐層深入地學習新知。在總結出圖形的不同折法后,引導學生思考1/2和1/4的含義。讓學生體會到:雖然紙的形狀不同、折法不同,但把這張紙都可以“平均分”成了2份和4份。這個過程由淺入深地逐層展示,使學生自主探索,解決了疑難問題,體驗到了成功。
3.2積極引導,巧妙遷移
接著分數部分的學習,讓學生乘勝追擊,繼續學習。筆者對學生提出要求:試著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大家可以拿出學具袋中的工具,每人選擇一樣試一試。經過幾輪折涂,讓學生相互交流介紹,并展示及解說成果。通過變換板書數字,引導學生討論:你發現了什么?筆者提示: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它的五分之一,那平均分成7份、9份、50份呢?學生總結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這樣,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能力,而且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4 數形結合分階段,把握難度助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觀察、分析、思考題目后不一定每次都要畫出來。很多數量關系式的圖形,學生可以在大腦中自行構圖表現出來。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將數與形的知識結合起來,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使問題迎刃而解。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層教學,由簡單的數形構開始,提高學生數學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