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梅 徐嘉琪
中阿傳統友好情誼跨越千年、歷久彌堅。2011年以來,在中國—阿拉伯廣播電視合作論壇機制引領下,中阿廣電持續深入開展新聞報道、節目交流、人員往來等方面的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2022年12月,在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包括“文明對話共同行動”在內的中阿務實合作“八大共同行動”,提出將同阿方共同實施50部視聽節目合作工程,開啟中阿廣電合作新篇章。
論壇引領,夯實合作基礎
“中國—阿拉伯國家廣播電視合作論壇”于2011年創辦,迄今已成功舉辦6屆,是“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框架下機制性活動之一,得到阿拉伯國家廣播電視政府主管部門、廣播電視媒體和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處、阿拉伯國家廣播聯盟等國際組織的積極支持和廣泛參與。每屆論壇都吸引了10多個阿拉伯國家主管部門和媒體機構代表參加,圍繞政策對話、內容合作、技術發展等主題展開深入交流,配套舉行節目推介會、成果展、技術展等活動,已成為雙方媒體對話交流的旗艦平臺。截至目前,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已與13個阿拉伯國家廣電主管部門和媒體機構簽署了31項合作協議,為中阿廣電視聽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托和機制保障。
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論壇工作,2019年向第四屆論壇致賀信,希望中阿雙方攜手努力,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打造智慧廣電媒體,發展智慧廣電網絡,為增進中阿民心相通、推動中阿戰略伙伴關系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賀信為繼續辦好論壇、深化廣電領域務實合作、推動共同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聞合作,共擔媒體責任
新聞合作是中阿廣播電視合作重要領域。中阿廣電機構積極建立完善新聞合作機制,共享新聞素材,共同發聲、相互支持,為展現和塑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和阿拉伯國家形象,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視頻通訊社向19個阿拉伯國家的192個簽約電視臺及新媒體平臺提供新聞素材和直播信號。18個阿拉伯國家的61家媒體機構入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融媒體定制化服務平臺(AMSP),實現內容共享和定制化報道合作。
中阿廣電媒體積極報道雙方經濟社會發展、外交成果、重大工程合作項目及成果。2023年,CGTN阿語頻道與伊拉克國家電視臺首度合作,推出特別節目“伊戰二十周年”。2021年,也門國家電視臺報道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2023年3月,伊拉克等阿拉伯國家媒體高度肯定沙特阿拉伯、伊朗“北京和解”,認為中東地區將“翻開新的一頁”。2022年11月21日,埃及開羅新聞頻道報道中國參與建設的卡塔爾盧塞爾體育場。
節目交流,促進民心相通
視聽作品是中阿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窗口。通過本土化譯制、共建欄目、節目合拍、新媒體傳播等方式,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加強節目交流,為中阿人民相互了解打開了一扇獨特的窗口,增進了彼此認同和好感。
一、加強本土化譯制,提高節目傳播效果
本土化語言譯制的中國電視劇貼近阿拉伯觀眾,更容易被阿拉伯觀眾理解?!渡胶G椤贰陡改笎矍椤贰断眿D的美好時代》《以家人之名》《安家》等現實題材電視劇在阿拉伯國家主流媒體播出,深受當地民眾歡迎和喜愛。
2022年11月以來,中國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山海情》阿語版先后在阿聯酋、阿爾及利亞、沙特阿拉伯、蘇丹、伊拉克、阿曼、埃及、摩洛哥、也門等10多個阿拉伯國家主流媒體播出,近30家阿拉伯國家媒體對該劇播出進行報道。2016年,中國電視劇《父母愛情》阿語版在埃及國家電視臺二臺播出,收視率為3.8%,觀眾人數多達400萬。2019年,《媳婦的美好時代》阿語版在伊拉克熱播,伊拉克電視臺臺長海德爾·法特拉維認為,“有了原汁原味的阿拉伯語配音,伊拉克觀眾能夠更加了解中國人民的現代生活和家庭婚姻關系,這是實現中伊文化交流的重要一步?!?/p>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將繼續推動優秀視聽節目阿語本土化譯制,《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雅萬出發——東南亞首條高鐵紀實》《三體》《嘰哩與咕嚕》《令人心動的offer》《數字里的中國》等6部作品的阿語譯制正在推進中,后續將在阿拉伯國家播出。
二、開辦固定欄目,豐富節目資源
中阿廣電機構加強合作,共建電視欄目,為阿拉伯觀眾了解中國提供了穩定的播出平臺。
CGTN阿語頻道于2023年1月在迪拜電視臺早間黃金檔期推出《看中國》欄目,2月在阿聯酋主流媒體設立《中國時間》欄目,8月與約旦國家電視臺(JRTV)合作播出《悅覽中國》周播文化專欄。
中國地方廣電機構也通過開辦欄目,推動本地特色節目在阿拉伯國家播出。2020年6月,寧夏臺在迪拜中阿衛視開辦《視聽中國·寧夏時間》欄目,至今已播出五季;寧夏廣電局與中東廣播中心(MBC)簽署《電視中國劇場》合作協議,在其電視平臺及網絡點播平臺播出中國精品節目。2020年1月,《視聽中國·福建時間》登陸迪拜中阿衛視,截至2023年8月31日,該欄目共播出510期。2022年2月,《視聽中國·陜西時間》在迪拜中阿衛視黃金時段開播,截至2023年8月底,共播出60期節目和2期晚會。
三、加強聯合制作,共同講好中阿友好故事
聯合制作是加強中阿內容領域深度合作的重要方式。中阿雙方積極探索共同策劃選題、共同播出的合作模式,涌現越來越多優秀的合拍作品。
2017年,中國與沙特合拍的首部電視動畫《孔小西和哈基姆》在沙特國家電視臺播出。2022年1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沙特《利雅得報》發表題為《傳承千年友好,共創美好未來》的署名文章,提到:“中沙合拍的首部電視動畫《孔小西和哈基姆》廣受小朋友喜愛,播撒中沙友好的種子?!蹦壳?,中沙兩國媒體機構正在聯合推進《孔小西和哈基姆2》的制作。
2023年11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阿語頻道與埃及國家電視臺合拍紀錄片《當法老遇見三星堆》阿語版在埃及國家電視臺首播,20余家中東地區主流媒體發布相關報道。
中國地方廣電機構積極與阿拉伯國家廣電機構聯合制作紀錄片。2019年,浙江臺國際頻道和卡塔爾國家電視臺聯合攝制的《旅行者的足跡》(中國篇)系列紀錄片在卡塔爾國家電視臺播出。2021年,廣州廣播電視臺與卡塔爾賴揚電視臺達成4K紀錄片《陽光之路》合作,預計2024年推出成片。2023年,芒果TV與湖南衛視聯合制作旅行探訪節目《花兒與少年·絲路季》,節目組首站選址沙特阿拉伯,獲得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及多個中國駐外使領館海外賬號的推介。在第六屆中阿廣電合作論壇開幕式上發布的中阿合拍項目中,《萬國餐廳》成為中阿首部合拍電視劇。
四、新媒體傳播,拉近中阿觀眾心靈距離
中阿新媒體平臺積極開展節目傳播,成為中阿觀眾近距離接觸雙方視聽節目的重要渠道。
優酷平臺播出《何以為家》《阿里,山羊與阿伯拉希姆》《美女與獵犬》《赫迪》等10多部阿拉伯節目。其中,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在豆瓣評分高達9.1分。
愛奇藝國際版為阿拉伯地區用戶提供近4000部亞洲影視劇、綜藝、動漫等節目,其中近300部作品已經完成阿語翻譯。騰訊視頻海外版WeTV面向阿語地區播出系列精品節目,自制電視劇《三體》、網絡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4》將被翻譯成阿語并于2024年播出。
YouTube成為阿拉伯觀眾收看中國節目的重要渠道。世紀優優阿語頻道于2017年8月開始運營,阿拉伯粉絲達到230萬。2019年5月,華策影視集團在YouTube平臺創辦阿語頻道,粉絲接近100萬。優酷于2021年6月開設YouTube阿語頻道,訂閱粉絲達100萬。
人員往來,深化互學互鑒
10多年來,中阿政府主管部門和媒體機構之間交流交往密切,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每年均有多批次工作團組、攝制組等互訪,增進了相互了解,促進了務實合作。
一、人才培訓形式多樣,培訓內容與時俱進
近10年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為阿拉伯國家舉辦了20多個廣播電視媒體培訓班,包括阿拉伯國家廣播電視管理官員研修班、媒體融合研修班等,共計600余名阿拉伯國家媒體人員來華研修。
青年交流是中阿人才交流重要方面,每年都有阿拉伯青年參與“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2019年,來自埃及的選手詩雨獲得第十八屆“漢語橋”比賽冠軍。2023年,約旦、巴林、突尼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摩羅、黎巴嫩、埃及、摩洛哥等多個阿拉伯國家青年參加第22屆“漢語橋”大賽。
二、短視頻成為中阿青年交流重要形式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與阿拉伯國家廣播聯盟指導創辦的中阿國際短視頻大賽自2021年啟動。第一、二屆大賽共征集了來自中國、約旦、阿聯酋、沙特阿拉伯、蘇丹、黎巴嫩、埃及、摩洛哥、也門等10多個國家的青年代表選送作品2600余條,一批展現中阿經貿文化合作、人民友好往來的短視頻脫穎而出,展現了中阿視聽合作的青年力量和青春色彩。第三屆中阿國際短視頻大賽在第六屆中阿廣電合作論壇閉幕式上啟動。
許多阿拉伯青年成為中國短視頻活躍用戶和“網紅”。摩洛哥歌手迪娜的抖音粉絲量達到200萬,是首屆中阿國際短視頻大賽特等獎獲得者;嗶哩嗶哩UP主“埃及法老劉正曦”、“ZEIN敘利亞小伙”、“老王在中國”用視頻記錄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其中,“老王在中國”在嗶哩嗶哩粉絲數為73萬,視頻播放總量超過6900萬,獲贊超過400萬。
中國古語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卑⒗V語講:“語言是葉子,行動才是果實。”中阿廣電合作作為中阿人文交流合作重要領域,將始終堅持合作互信、堅守媒體責任、堅定創新引領,共同講好中阿友好故事,弘揚中阿友好精神和絲路精神,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