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蓓
摘 要:紅高粱是釀酒的傳統材料,具有悠久歷史,獨具特色的貴州省也將當地特有的小紅梁作為釀酒主要原料。利用紅高粱進行釀酒需要保障紅高粱滿足釀酒工藝的各項需求,例如在發酵這一環節中,蛋白質的含量需要得到保障,確保發酵環節的質量,紅高粱栽培技術的研究需要根植于提高品質與產量這一要求上進行。本文結合利用紅高粱進行釀酒的原因與釀酒工藝流程,從整地、施肥、加強科學研究等方面研究如何提高紅高粱品質,滿足釀酒行業對紅高粱質量的要求。
關鍵詞:釀酒紅高粱;品質產量;栽培技術
引言: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白酒行業發展迅猛,紅高粱需求量逐年增加,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白酒需求,亟待提高紅高粱栽培的質量與產量,為提升我國白酒的知名度、提高我國釀造白酒影響力做出貢獻。在提升紅高粱栽培技術上,當地農業相關部門加強與釀酒企業的合作,明確對紅高粱質量的要求,農業技術人員與農民合作不斷提升本地紅高粱栽培品質與產量,實現當地農業與輕工業的共同發展。
1釀酒紅高粱栽培技術
利用紅高粱釀酒的流程為高粱初蒸、高粱出甑、攤開晾曬、拌入酒曲、堆積發酵、入池發酵、起窖上甑、高溫蒸餾幾個流程,要求紅高粱具備釀酒需求的大量淀粉、適宜含量蛋白質與礦物質、單寧含量適宜幾項要求,因此,在栽培釀酒紅高粱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紅高粱的生長習性以及本地釀酒企業的特色釀酒流程,逐步讓紅高粱品質滿足本地釀酒工藝需求。
1.1選地與整地
貴州省冊亨縣地勢地形特點為西北高,東南低,具有大面積洼地、峰林,氣候特點為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降水量豐富,有“天然溫室”的美稱,適宜釀酒紅高粱的栽培與生長。紅高粱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在孕穗時期具備耐澇能力,生命力強,能夠在該地栽培與生長。
在選地與整地方面,需要選擇土壤耕層深厚且營養物質豐富的區域,保障紅高粱生長過程中對水分與營養的需求,此外,紅高粱種植區域需要保持土壤具備排水能力,完善排水基礎設施;為了保持紅高粱的高產與高品質,需要避免紅高粱的重茬種植,也就是輪作種植,例如在確定種植地之后先種植大豆、玉米等作物,提升高粱種植品質。貴州省山地較多,在選地過程中,可以利用坡改梯的方式將山坡改造為紅高粱種植基地,避免在洼地種植存在的過澇、光照時間以及強度不足等問題[1]。
在整地方面,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分為秋季整地與播種期整地兩個內容。秋季整地是在前茬農作物收獲后的10天之內對種植地進行秸稈還田,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提高土壤的透氣性與就蓄水保肥能力、提升土壤的生物活性,如提供土壤表面的二氧化碳含量,為秧苗生長的光合作用提供幫助,為紅高粱栽培工作奠定有力基礎。秋季整地還包括起壟與垡,將耕地上存在的雜草等物質進行整理,為春季播種提供便利。播種期整地的內容為春季監督耕地的含水量情況,避免過于潮濕影響紅高粱的栽培與生長。
1.2選種、播種、定植
種子選擇需要結合當地氣候地理條件,例如貴州茅臺酒利用茅臺鎮特色紅纓子高粱作為釀酒原料,但這種紅高粱對氣候降水與土壤的要求的較為嚴格,在茅臺鎮栽培具有優勢,其他區域則需要根據當地具體氣候特點進行種子選擇與栽培。種子選擇工作還需要考慮到當地病蟲害情況,例如夏季降水與氣溫升高對紅高粱生長帶來的影響。紅高粱種子選擇顆粒飽滿的種子進行晾曬,提高種子的發芽率與出苗率,晾曬結束后對種子進行浸泡,水溫為55-57℃,浸泡時間為3-5分鐘, 浸泡結束后在陽光下自然風干,為播種工作做準備;選種工作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市場監督力度,各村委會保障村民種植品種一樣,避免市場中出現劣質紅高粱種子為農戶帶來經濟損失,為當地紅高粱種植產量與經濟收入做保障。
播種工作開始前將種子與藥劑進行攪拌,預防紅高粱容易出現的黑穗病。紅高粱的播種工作時期為春季,避免高粱生長中后期面臨的氣溫降低問題,影響紅高粱的成熟,降低紅高粱的產量與質量;紅高粱的播種可以采用撒播、條播與移栽的方式進行,種子之間的距離在20厘米左右,每畝地可種植7000-9000株,但為了進一步提高紅高粱的產量,種植密度可以根據土壤養分條件等進行調整。 種子利用人工播撒方式需要及時壓住覆土,利用機械設備進行播種需要再次進行檢查,避免某一區域種子密度不合理或者種子沒有種子成功的情況[2]。
1.3苗期管理與田間管理
紅高粱出苗與生長期間需要重視這一階段田間雜草、表土疏松以及定苗的處理,例如當高粱苗生長到20厘米左右時,田間幼苗的數量可能會超過規劃秧苗數量,為了保障秧苗生長養分與水分的適量供給,將弱小以及長勢不好的秧苗清除,確保每個位置有長勢良好的秧苗,針對缺少秧苗的位置,將其他秧苗進行帶土移植,提高栽培區域的平整度,保障紅高粱的產量達到規劃目標。
田間除草工作是為了保障土壤肥力與水分不被雜草吸收,降低對秧苗光合作用的影響,減少秧苗死亡以及長勢不好現象,確保該區域的紅高粱產量與品質。表土疏松是為了提高土壤的透氣度,改善耕地表面的硬板現象,讓秧苗的根部能夠呼吸,提高種子的發芽率,該方式還能促進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動,提高秧苗根部活力,達到活化根部、刺激根部生長的效果,加快種子生長速度,此外,表土疏松能夠保持地下土壤溫度穩定,例如秋季進行表土疏松提高表層土壤的密度,降低外界溫度對紅高粱根部的影響,減少凍害問題,保障紅高粱的成熟與品質[3]。
水肥管理也是紅高粱生長過程中尤為重要的內容,由于紅高粱生長過程中對肥料的需求較大,因此,在紅高粱生長全過程中,各個階段的生長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嚴格把控與調整,為紅高粱生長提供足夠養分。紅高粱的施肥需要注意觀察該品種的需肥特點,例如對于喜肥的品種來說,需要多施有機肥或無機肥,在紅高粱生長過程中追肥2-3次,對于需肥量低的品種來說,生長期追肥1次即可;在紅高粱生長期間觀察土壤的肥力情況,例如當土壤肥力下降時,施有機肥與磷肥,當土壤的酸堿性失衡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施相應的肥料,將土壤調整為中性土壤,讓紅高粱健康成長;早春氣溫較低時,為了促進種子發芽出苗,適量播撒磷肥或鉀肥,氣溫回暖時,施氮肥,在中后期氣溫下降施磷鉀肥,并將肥料噴灑在葉面部分,提高紅高粱的產量與質量。在灌溉水資源上,貴州省降水量豐富,利用自然降水就可以滿足紅高粱對水分需求,但為了避免某一年降水量少的問題,需要完善紅高粱水源灌溉基礎設施,結合將農民的耕地整理成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為機械化灌溉奠定基礎。
1.4病蟲害防治
紅高粱常見的病蟲害問題有炭疽病、黑穗病、銹病以及葉斑病等,還面臨著蚜蟲、螟蟲的威脅,其中黑穗病與蚜蟲為主要威脅。病蟲害問題應以預防為主,采用環保手段進行防治,因此,在選種、田間管理上需要提高重視。在紅高粱選種上,結合當地特點選擇合適品種,確保播種前各操作環節完善,提高種子的抗病毒能力;秧苗生長過程中,當發現具有病蟲害隱患時,及時將秧苗拔除并焚燒處理,避免病蟲害問題的大面積傳播;由于秧苗生長期間對藥劑的抵抗能力存在不足,因此,各類藥劑的配置與噴灑需要選擇低毒性、高效、對土壤環境沒有嚴重污染的藥劑,例如在防治蚜蟲問題時,選擇沒有公害的氰菊酯或者氯氰菊酯進行噴灑[4]。
病蟲害防治工作還可以采用物防治法,例如瓢蟲是蚜蟲的天敵,在田地中引入適量瓢蟲,降低蚜蟲問題對紅高粱生長帶來的影響;加強紅高粱種植區域的科學化管理,建設“企業+政府+基地+合作社或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們認識到提高紅高粱產量與質量需要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只有好水、好土、好高粱,才能釀造品質上乘的白酒,為自身帶來可觀、長遠的經濟效益,當地全體居民共同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降低該地紅高粱發生病害問題的概率;紅高粱栽培相關農業技術人員加強田地巡視工作,為農民們的生產種植提供幫助,定期舉行知識分享活動,逐步形成“傳幫帶”的學習與實踐形式,加快新農戶的成長速度,幫助他們積攢豐富經驗,整體降低該區域紅高粱病蟲害問題的發生概率;要求技術人員定期到田地檢測紅高粱具體生長狀態,深度參與到農民的田間管理工作中,從農民口中了解他們存在的問題與發現,提前發現紅高粱存在的病蟲害隱患問題;建設釀造紅高粱知識科普基地,向農戶們培訓紅高粱種植技術,尤其是各個環節需要注意的重點內容,提高紅高粱種植的科學性。
1.5加強紅高粱品質提升與病蟲害問題的研究
有針對性的提高紅高粱品質可以根據當地氣候特點深入對種子栽培技術的研究,例如選擇合適區域進行各品種紅高粱栽培效果的觀察與篩選,采用雜交等方式提高紅高粱品質,如貴州茅臺酒的紅高粱原材料為矮稈高粱和小紅纓子高粱雜交出的紅纓子糯高粱,更加滿足釀酒工藝的要求。
在病蟲害防治研究上,結合紅高粱的生長特點,研究病蟲害發生的規律與原因,提前采取措施做好病蟲害問題的預防工作,農民加強對紅高粱生長狀態的監督,當發現問題隱患時,做出針對性的治理,控制出現病蟲害問題區域,阻止問題區域的擴大;將病蟲害問題發生的原因與規律向農民們進行普及,提高農民的知識儲備量與敏感度,及時將自身不能解決的問題向相關管理人員報告,最短時間內控制病蟲害問題帶來的影響;加強與當地農業相關研究所的合作,帶領研究人員進行紅高粱實際種植情況的考察,加快研究力度與速度,逐步提高紅高粱品質,降低病蟲害問題的影響。
加大對病蟲害生物防治手段的研究,針對現今生物防治手段應用存在的不足,從預防角度出發,研究病蟲害的檢疫與預測方法,創新出更加有針對性的生物防治方法;加強生物防治方法的宣傳力度,結合現代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提高農民們對生物防治技術的信任度,擴大生物防治方法的影響范圍;研究多種生物防治手段相結合的應用方法,例如研究抑制病菌的方法,或者研究病蟲害天敵的利用方法消滅病蟲害問題,逐步將病蟲害被動防治轉化為主動預防;對于比較頑固的病蟲害問題采用化學方法與生物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只要達到對生態環境、對紅高粱品質、對人體身體健康的傷害小,就是可以考察防治效果并決定使用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增加病蟲害防治方法的實驗次數,詳細記錄防治方法的效果以及存在的負面影響,以實驗結果為準,不斷提高技術應用的效果,提高病蟲害防治質量。
2發展科技農業與加強農戶管理
釀酒紅高粱面臨著多道加工工序的考驗,要求顆粒不適宜過大,顏色正,耐蒸煮,對紅高粱種植與生長過程的要求較高,因此,為了紅高粱果實顆粒符合釀酒要求,積極發展科技農業、質量農業、綠色農業為重要工作項目,發展區域內釀酒專用紅高粱的種植基地,采用基地統一管理制度實現基地內各個種植區域的統一種植、統一管理,采用綠色防治方式,提高紅高粱品質;基地內配置共用農機具室,完善基礎機械設備,如起壟機、糧食水測儀、除草機、噴霧器等,逐步實現機械耕地、機械播種、機械豐收的效果,農民們在統一管理與指導下提高紅高粱種植的科學性,提高紅高粱的品質與產量。
當地強化紅高粱栽培相關部門的責任,加大新技術、新設備的引入,統籌各方資源,監督紅高粱生長各個階段的監督與管理工作,加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科學用藥等關鍵技術的應用;采用技術人員劃區域指導服務制度,對農民們科普用藥知識的科普與指導;加強當地農業與化肥售賣的管理,禁止流動商販的違規售賣農藥行為,打擊農戶們利用禁限用農藥的行為,確保紅高粱農藥殘留量在合理范圍內;加大紅高粱栽培政策支持力度,例如為農民們購買農藥進行優惠,以此讓農民們購買統一規定的農藥,降低對紅高粱品質與產量的影響。
3收獲及貯存
紅高粱的成熟大概4個月左右,它的收獲時機需要結合當地土壤情況進行判斷,如果土壤肥力較好,收獲時間也會早一點。紅高粱成熟可以收獲的特點為中間和下部籽粒變硬,沒有漿汁,籽粒橙紅,穗粒飽,一般在成熟的穗達到80%時開始收獲;收獲時機需要實時把握,農業技術人員要加強觀察,尤其是當地氣候變化較大時,避免收獲太早影響產量,收獲太晚影響質量;收獲之后的紅高粱需要及時脫粒與晾曬,不可在瀝青路面晾曬,紅高粱的儲存條件要求陰涼通風,避免出現發芽或者發霉現象,降低對紅高粱品質的影響。
紅高粱的收獲與儲存與當地釀酒企業進行合作,為農民們提供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支持,建設完善的紅高粱儲存設施,推動紅高粱栽培種植、收獲、儲存等環節的規模化與標準化,建設現代化農業發展之路,利用工業反哺農業的模式為紅高粱栽培技術的提升提供幫助,實現輕工業與農業發展的良性循環;與釀酒企業簽訂采購合同,定期將收獲的紅高粱收走,避免大量紅高粱的堆積影響其品質,保障紅高粱發揮其釀酒價值。
結論,釀酒紅高粱技術的提升需要結合釀酒工藝的各項需求,提高紅高粱種植過程的科學性,加強科學管理,深入病蟲害問題的研究,提高農民的思想認識,提升紅高粱的品質,滿足釀酒工藝的各項要求。當地相關部門加強與釀酒企業的合作與溝通,利用政策支持與監督方式促進紅高粱種植的現代化與綠色化,加大優質品種研究與改良力度,促進當地農業與輕工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立軍. 淺談釀酒紅高粱有機生產種植技術[J]. 新農業,2021(3):4-5.
[2]應恒,殷勇,張林,等. 施氮量對釀酒糯紅高粱宜糯紅4號的影響[J]. 農業科技通訊,2022(6):129-132.
[3]杜勇利,周俊輝,廖霏霏,等. 糯紅高粱-大豆間作對鮮大豆農藝性狀及經濟效益的影響研究[J]. 廣東農業科學,2021,48(2):17-25.
[4]趙子超. 一種歐防風釀酒配方及其制作工藝:CN202111568580.0[P]. 202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