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你是從何時開始進入到研學行業的?
答:我之前在國際教育公司工作,其中一個重要工作內容就是帶領國內中學生到美國進行插班學習及文化交流活動,首次作為研學導師帶領一支由16名學生組成的小團隊出境研學。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孩子們多角度的成長以及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下的思考,親身感受到好的研學課程是一種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愉快、有興趣地學習的素質教育新方式;是一種將書本中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生活中并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方式。
問:在研學工作中,能否講一講對你觸動較深的事情?
答:近些年我也在做一些研學課程教研和開發的工作。當我在與一名小學校長探討研學方向時,他非常執著地要做本土文化研學,并縮小到學校所在的區和街道,建議我研究當地縣志及調研走訪鄉鄰。之前一直從事國際教育方向的我突然感到自己的視野是多么狹窄,總是盯著遠方,想著培養孩子們的國際視野、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人才。校長的堅持讓我瞬間意識到,跨文化交流的基礎是懂中國,愛中國,深刻地了解我們的故鄉和文化才能更好地去傳播中華文明。至此之后,我非常重視在地文化研學,孩子們要了解、熱愛我們腳下的這片故土,植根中華,才能放眼世界。在未來的全球化競爭中,我們的孩子要更加自信、更加有底氣地面對,就必須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講好屬于自己的“中國故事”。
問:今年暑假研學火爆,根據您的經驗,能否談一下我國目前研學及營地教育發展迅速的因素嗎?
答:我覺得首先是政策層面,國家素質教育及研學旅行相關政策的持續出臺;其次是泛研學與營地教育的用戶群體,由核心中產以上家庭向小康、工薪家庭下沉;再次是家庭旅行生活方式的發展為研學建立了一定的基礎;還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家對素質教育重視度迅速顯現,而研學無疑是一種新型有趣的素質教育形式;最后是研學相關行業的市場參與者的繼續涌入及研學產品與服務的多樣化發展。
問:現在孩子們學業壓力比較大,日營時間靈活,特別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請問日營研學你推薦什么樣的研學產品?
答:我覺得博物館研學是理想的一日研學形式之一,通常的博物館在半天到一天的時間內就可以觀展完畢,比如占地面積非常大的北京故宮,也可進行日營研學;如果想學習不同角度和學科的知識,可以分次、分主題進行,比如第一次來故宮學習古建筑知識,第二次來探索屋脊上神秘的角獸,第三次來感受故宮里體現的傳統孝道文化。另外我國各地大力發展博物館事業,給日營研學提供了豐富資源。
問:暑期課程你做了航天研學,請問這個課程目標的設計初衷是什么?
答:在互聯網時代成長的孩子們,受到多方信息的沖擊,而我國航天航空精神,這種報效祖國的赤膽忠心和滿腔熱血,這種搏擊長空所擁有的艱苦奮斗和迎難而上精神,不應該被忽略。設計航天研學,首先航空航天是人類認知探索的最新邊界,不僅能讓孩子們探索科技,學習航天知識,更是旨在培養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通過航天精神的學習,樹立正確人生目標,明確人生的價值和追求,激發內在學習動力。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中國航天博物館研學
課程背景:
近年來,我國航天航空技術迅猛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登陸太空,探索火星的國家之一。“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這些精神激勵著我們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勇攀高峰,更是教育下一代的精神瑰寶。2023年5月,中國航天博物館入選2023年中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是展示我國航天科技成就、傳播航天精神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場所。
中國航天博物館前身為中華航天博物館,于1992年建成開放,是國內成立最早、亞洲地區最大的航天科技大型專業展館,全系統展示了中國航天全貌。中國航天博物館的對外展廳,主要分為運載火箭、載人航天、人造衛星、月球探測、火箭發射演示、航天器、中國航天形象、航天集團綜合簡介、古代航天探測、國際合作與交流、未來航天展望等十多個展示區域。這些展區以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為主線,通過翔實珍貴的歷史資料和豐富的實物與模型,以現代的展示手段生動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過去和未來。
設計中國航天博物館的研學課程,希望航天研學可以鼓勵孩子們星空無垠,夢想不遠,積極奮斗,樹立學習目標,勇攀書海,為強國建設積累才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課程特色:
1、行前預習,課程任務布置
為了增加研學活動的深入性,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在行前課程老師編輯了航天精神手冊,向孩子們介紹了航天事業60多年來的“兩彈一星”元勛、航天院士、航天員、航天英烈、航天系統內全國勞模、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等功勛人物歷史事跡。課程老師還布置了行前作業,所有參加學員需要準備一份自己喜歡的航天功勛人物故事,在博物館現場的展示墻前跟大家做不少于2分鐘的自我展示。
讓學員來展示這些航天人物,不僅僅鍛煉孩子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現場表達的能力與勇氣,更是在傳播航天精神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2、航天強國,大學報考相關專業規劃
在高三前甚至初中階段向孩子們介紹航天航空相關專業,規劃報考方向,樹立他們的夢想之校奮斗目標,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們規避風險,激發學習動力,提前做好分科選課的準備。在研學出發前,會利用2個課時的時間跟孩子們講解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的航空航天類專業,包括航空航天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制造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等。這些專業大多是需要具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力學、計算機等基礎理論,基于此,孩子們需要在分科選課上提前做好準備,并且打下扎實的學科基礎。
期待在投身航天、報效祖國的道路上見到他們青春的身影!
3、身臨其境體驗長征五號火箭發射過程
展館利用現代化光聲及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讓長征五號火箭在發射臺上噴出白煙,垂直起飛。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轉運發射模擬平臺,以沙盤的形式,配合大屏演示長五火箭出廠、轉運、發射各個環節,通過實物、多媒體、虛擬現實體驗、互動設備等多種手段讓孩子們沉浸式體驗火箭發射現場。館內共收藏實物類展品百余件、文獻史料千余件,中國航天的“彈、箭、星、船、器”等各個系統都有所體現。更吸引眼球的是,在現場還有高8米的“巨人”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逃逸塔實物,逃逸塔是載人航天發射任務中保證航天員安全的“生命塔”。

研學主體:
初高中學生
延展學習:
我國航空航天類重量級博物館如中國航空博物館和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與此次研學的中國航天博物館有什么不同?
這三所博物館都在我國首都北京,都是航空航天科普與文化、航空航天精神以及青少年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參觀都需要實名預約。它們所在位置不同、所屬部門不同、展覽內容不同。

中國航天博物館:坐落在北京昌平大湯山,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亞洲最大、世界前五的航空專業博物館。主館區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收藏149型376架飛機,地空導彈、高炮、雷達等空軍各兵種武器裝備15300余件,各類文物2.8萬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06件,還有毛主席的座機之一——伊爾-14飛機。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航空航天技術綜合性科技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院內,博物館展區面積達8300平方米,分為長空逐夢、銀鷹巡空、神舟問天、空天走廊4個展區,300多件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結構、發動機、機載設備等珍貴實物,其中包括30余架新中國成立前的美、蘇等國飛機和導彈。值得一提的是北航保存了70余年的P-61B“黑寡婦”戰斗機,曾擊落上百架敵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立下汗馬功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