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屎官,快把我的玩具拿來!”
別懷疑,如果動物園里的動物們會說話,它們肯定會這樣說。
動物們不用上班,不用上學,除了吃,整天還能干點什么呢?當然是玩兒!玩兒,對動物來說是獲得生活技能、滿足心理需求的重要途徑。所以,快快把玩具給動物們拿來吧——
被圈養的動物們不愁吃,不愁喝,可是活動空間有限,日子很是無聊,當真是容易悶出病來。為了讓動物們吃得有激情、有樂趣,飼養員們就故意把食物放得有難度——把肉類放在籠子里,要想吃到肉,獅子或者老虎就必須用它們毛茸茸的大腦袋瓜想一想,再用尖牙利爪努力得到肉;把水果懸掛在橫梁上,這對猴子們來說就是找到了回家的感覺;把谷粒藏到竹筒中,鳥兒們想吃到就得腳刨嘴刨才行……讓吃變得有挑戰,即使是被圈養的動物,也不是每天等吃等喝“混日子”啦。從好奇到試探,從試探到投入,它們在一定程度上體驗到驚險而驚喜的野外生存環境。一件不讓動物們順利吃東西的取食器,就能讓其靈魂為之振奮!
我們常會看見一些哺乳動物東聞聞西嗅嗅,它們對氣味的感知能力的確很強,尤其是食肉動物。住在動物園里的食肉動物沒有機會捕獵,久而久之,不但失去了捕獵本能,還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所以必須得給它們提供一個玩具,激發它們的本性。這時候,一個滿是食草動物氣息的麻袋就是肉食動物的絕佳玩具。猛獸們把它叼起來甩咬、撕扯,若是還沒有消滅掉,就把它藏起來,就像沒有吃完的獵物一樣,下次再接著吃。此類氣味玩具還是促進動物繁衍行為的幫手,同類異性間的氣味能刺激它們發情和繁育后代。氣味玩具還能調節動物情緒,比如帶有貓薄荷氣味的玩具,能給大部分貓科動物的大腦神經發射帶有愉悅信息的信號,以提高它們的“興奮度”。
跟廣袤的自然環境不同,動物園里可供動物活動的空間有限,某一種動物的種群數量也不會太多。為了避免它們產生強烈的疏離感、孤單感,專用于增擴環境的玩具應運而生。這種增擴,當然不是針對物理空間的改變,而是靠“變大”的視覺效應使然。特別像火烈鳥那般喜歡集群生活的鳥類,在它們的運動展區設置鏡子、反光板等物件,有望借用鏡像行為迷惑它們的眼睛。當“小眾”的動物發現自家偌大的群體時,安全感迅速提升,就能踏踏實實地覓食、筑巢了。增擴環境玩具,簡直就是動物友好的小魔法!
跟電影里的“功夫熊貓”差不多,現實世界的每種動物都擁有與眾不同的“看家本領”。本領不練,容易生疏甚至退化,還容易轉變成不好控制的破壞性行為……本領訓練玩具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譬如猴子有攀爬的本能,用木樁搭設成攀爬架就能給它們營造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狐貍、熊等需要磨爪子,類似貓抓板的東西就能滿足它們的“摩擦快感”,并且避免指甲長進肉里……馬戲團馴養員可能有類似體會:在狗狗訓練過程中,一些投擲玩具可以充分鍛煉它的肢體協調性以及奔跑搜尋能力。
……
各種各樣的動物玩具還有很多!就連那些稀有、奇葩的動物也有我們想象不到的專屬玩具。在有限的圈養條件下,用玩具滿足它們的身心需求,幫助它們盡情釋放天性,從而積極面對每一天。
其實,我更希望動物們不需要住在動物園里,而是在大自然里隨意玩耍,做自由自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