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經濟學教你談個戀愛。
對單身的朋友們來說,每逢七夕,就又得面對朋友圈里秀恩愛的煩人精。但根據經濟學理論,你遇不到合適的對象才是正常的,理論上找到對象的概率比找到外星人還低。
人類一直在認真嘗試尋找外星人。20世紀50年代,天文學家德雷克提出了一個方程,用來計算我們與外星文明交流的可能性。
這個方程很詳細地計算了我們遇到外星人的概率,列舉出找到外星人的條件,比如合適的星球、智慧生命誕生的條件、科技發展的速度等。得出的結論是,按照寬松一點的算法,銀河系里也只有1萬個星球能跟我們交流,人類在銀河系中尋找到一個可溝通文明的概率是十億分之三。
我們找到對象的概率還不如這個呢。
如果沿用同一思路,模擬一個特別漂亮的女生找到男朋友的可能性。比如,北京人口3000萬,男性比例55%,25~35歲的青年人口占20%左右,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只有30%,這里面就算單身比例有50%,再考慮到雙方互相喜歡的可能性,綜合算下來,全北京跟這名女生合適的男性只有2888人。由于我們接觸的人群非常有限,就算每天都去認識新的人,最終能碰到這么一個合適的人的概率也只有十億分之二,非常遺憾,低于人類在銀河系找到外星人的概率。所以找男朋友就屬于宇宙級的難題。因此,理智的做法應該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試著找到那個相對優秀的男友。
具體的做法,在經濟學上被稱為麥穗理論。當年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于是蘇格拉底帶領弟子們來到一片麥田,讓他們每人在麥田中選摘一枝最大的麥穗,但不能走回頭路,且只能摘一枝。第一個弟子剛剛走了幾步就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枝自認為最大的麥穗,結果發現后面有很多更大的麥穗;第二位一直左顧右盼、東張西望,直到終點才發現,最大的麥穗已經錯過了,只好隨便摘了一枝尺寸一般的。

這就跟選男朋友一樣,太早下手容易錯過后面的,太晚下手容易錯過前面的。
正確的答案,經濟學家們早已做出了判斷,最佳策略就是用總數的37%作為樣本。
假設現在你決定談30次戀愛,那么前37%就是11次戀愛。也就是說,前11個男友你只能用來體驗,而從第12個人開始,凡是遇到比前面好的,就果斷把他拿下。前面11次戀愛是你做判斷的依據,后面的19次才是真正做選擇的時候。也有人說,我根本就不可能談30次戀愛,我連三次戀愛都沒談過,為什么男人都看不上我呢?
這就是我想說的下一個理論:稟賦效應。這個理論是說,人們對所擁有的東西往往會產生錯誤的高估。這是一種認知偏差,經濟學中也叫損失厭惡。這是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一個東西只要你擁有,就很容易高估它的價值。
比如你撿到了5元錢,不會有多高興。但是如果你丟了5元錢,總是會非常懊悔。同樣的東西,在擁有之后,你就會高估它。商人們會利用這一點,給你試用或者體驗,等你擁有之后再讓你花錢就會更容易。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擁有的比別人的要好,就比如我一直覺得自己比吳彥祖帥很多,但實際上我們的外貌大概只能五五開。
現在你打開前置攝像頭,再關掉美顏濾鏡,是不是會震驚于自己怎么這么難看?然而這才是真相,是別人眼里你的樣子。畢竟真實世界是沒有美顏和PS的。